第七十八章 缘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前盛长槐虽然将后世王阳明的理论硬是张冠李戴,借杨无端之口说出,海文仁等人还以为,盛长槐在杨无端身边学习太短,当年年纪太小,所以只记了个皮毛,刚才卢尚书走后,韩驸马和海文仁多有询问,盛长槐短时间哪里能想起多少王阳明的理论,所以海文仁才有这样的遗憾。

    盛长槐听到海文仁后悔不已,自己是知道今日这事是怎么回事,本就是子虚乌有,不过他也有解决方案。

    “师兄不必担心,长槐虽然仅学了一些皮毛,但也在恩师面前学习一段时间,恩师之言,还是能记得点点滴滴的,等我一段时日,我将恩师理论一一抄录,到时候,再请诸位师兄完善补充,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做《传习录》,您看如何。”

    海文仁这才不在纠结,附和的点了点头。

    “也只能如此了,你文礼师兄和你文智师兄几人在翰林院做事,你整理好之后,交给他们处理,杨师前些年曾经以书信指导过许多后辈读书人,或许在书信中,能找出一些杨师理论,只恨杨师去世太早,在给他几年,当可立地成圣,圣教又出一心学流派。”

    虽然只不过是海文仁猜想,但盛长槐却没有任何反对,按照他虚构出来的杨无端形象,海文仁此言确实不错,五百年才出一个王阳明,虽然今日他只是说了寥寥数语,但海文仁是什么人,从三品的御史大夫,又是在翰林院出身,差点成为翰林学士的人物,从这寥寥数语,便能听出这些理论,和当下流行的流派是有所差别的。

    “算了,时间不早了,此事容后再议,先说之前卢尚书的事情,我和你韩师兄请卢尚书过来,不为其他,而是你今年秋闱之事。”

    盛长槐楞了一下,按照本朝政策,虽然盛紘是京官,他的子女可在汴京参加解试,但盛长槐已经过继出去,便无此优待,又不像是在扬州那样,满城读书人反对者没几个,这可是京城,盛长槐可不像当年,有十二岁神童的加成,若要参加解试,必须得回原籍,也就是宥阳所在的应天府参加解试。

    海文仁看盛长槐这副模样,便知道他不清楚应天府的背景。

    “你以为科举考试,仅仅是考的才学,你在应天府无人脉,没多少名气,发解或许不难,但若仅仅是发解,又怎么匹配杨师的衣钵弟子,杨师当年在扬州,可是连续几次解试第一。你的才学我不担心,就怕因名气缘故,被人刻意打压,这文无第一,你年纪尚轻,这些年又为生母守孝,这文章还是欠缺了一些。”

    “应天府学政,本是卢尚书衣钵传人,当年杨师和卢尚书表面上理论不和,实际上互相欣赏,但其弟子不一定这么想,或许会刻意打压,还有,应天府知州,乃是世家出身,消息灵通,顾家那孩子落榜的原因,别人或许不知情,但其伯父乃是上科主考,当会透漏一二,此人性格圆滑媚上,若是因此将你罢黜,借此向官家示好,到时候横生波澜,我和你韩师兄也不便插手地方上的事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