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拜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盛长槐打了个招呼。

    谷嚘</span>“蜀县侯,又见面了。”

    盛长槐也不作伪,太后对他亲近爱护,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就算避开别人,这救命之恩难道别人就不知道吗,大宋的皇宫,今天发生点什么事情,甚至明天汴京的老百姓都能知道,在私下里半真半假的互相议论,大宋皇家在保密这块不比后世约翰牛皇家能好多少,皇家在大宋真是一点隐私也没有。

    在封建王朝,也就大宋独一份了,甚至原时空的南宋都没有,只有北宋皇朝,在仁宗继位前后更是达到了顶峰,先帝和原时空的仁宗倒是并无区别,只要官员不议论什么影响朝局的事情,都不会进行干涉,对百姓更放的开了,爱怎么议论,就怎么议论。

    比如先帝在的时候,汴京人议论皇家,说官家每天用金锄头除草,皇后天天吃葱油饼,一块葱油饼上打三个鸡蛋什么的,先帝都是当笑话听,不知道把后世的辫子朝要羞成什么样子。

    “太后说了,今天是蜀县侯大婚,家里宾客多,不必大动干戈,蜀县侯和大娘子站着接旨就可以了。”

    这样的恩宠,也是独一份的,盛长槐也就接受了太后的好意,这个时候确实有些不便,他们跪下来,在场的都得跪,哪怕是来冠礼的宾客,刚才听族老说了,官家叫人去英国公府下旨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说辞,英国公当时也没跪,也就是在府门外百姓们闹那一出的时候,才跪下谢恩。

    其实大家都明白,在那种状况下,英国公若没什么表示,就真的是恃宠而骄了,圣旨不跪那是官家的恩典,把汴京百姓的反应当做理所应当,那就是不识时务了。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蜀县侯少年英雄,救先帝和太后于危急之中,蜀州之行勤于王事,为大宋开疆扩土,战功赫赫,当为汴京年轻一辈之楷模,今日大婚,乃成家立业之喜,赏黄金百两,宫锦十匹,以示恩宠。张氏出身名门,钟灵毓秀,娘家英国公府世代忠良,今嫁于蜀县侯,结秦晋之喜,特赐诰命,敕封三品淑人,忘日后和蜀县侯夫妻和睦,不负太后媒妁之恩。”

    盛长槐今日大婚,圣旨封赏不算什么出格的事情,冠礼的人听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不过最后一句,却是把汴京谣言给证实了,蜀县侯府和英国公府联姻,还真是太后借官家名义赐婚。

    盛长槐以为这就完了,正准备领旨谢恩,结果朱内官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封圣旨,盛长槐连忙抓住头上蒙着盖头的新娘子,她又看不见,免得出丑。

    “朕常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应天府盛家,世代良善,为国培养了这样以为忠勇智慧的后辈,蜀县侯能有今日之成就,可见盛氏一族家学渊源。朕又听闻,盛氏一族富贵不忘乡里,修路铺桥,恩泽乡里,古人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朕以为不然,盛家有此福报,非一人之功,乃举族之劳,特赐忠义人家,令应天府敕造牌匾,以示表彰。”

    长脸,太长脸了,盛家那些从宥阳老家来的族老,虽然听不懂前面是什么意思,但后面却能听明白,这是官家要应天府给盛家敕造忠义人家牌匾,这下子,盛家真成了宥阳第一家了,甚至有可能成为应天第一家,这可不是坊间百姓评比的,乃是大宋最尊贵之人默许的。

    宗族宗族,盛家出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后辈,长期利益还没看到,这表彰可是实打实的,将来要是选个里正保长啥的,盛家人必然是优先考虑的,就是族里那些小伙子,也能在县衙找个差役的事情做着,这才是实打实的利益。

    第一封圣旨盛长槐还能站着受领,这第二封在不跪下谢恩,就是不懂礼数了,盛长槐往后面瞧了一眼,果然,盛老太太已经来到他前面,带领着盛长槐夫妇和盛氏一族纷纷跪下,朝着皇城方向扣头谢恩。

    这是皇家加恩盛氏一族的,除了盛长槐夫妇乃是今日主角,能站在前面,盛紘虽然有官身,但在族中是个小辈,也只是跪的比盛长槐这一辈的靠前,就算是平辈的,也和他跪在一排。

    谢恩之后,老太太才替盛长槐接过圣旨,再三邀请朱内官里面吃酒,朱内官也十分给面子,跟着蜀县侯府带路的下人去内院就做,甚至还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红包,叫侯府下人交到账房入册。

    今日的账房乃是宋词,倒也十分知趣,当即记下了这笔账,还叫侯府的下人在中院大声宣扬。

    “朱内官恭贺蜀县侯大婚,随礼一百两银票。”

    钱不算多,至少在今日的礼单上显的还有些寒颤,但却是最长脸的,除了太子,有一个算一个,只有他们给内官送礼的份,少有内官给外臣贺礼的,更不用说是宫里内官中数一数二的朱内官了。

    这时候,盛紘又漏出一丝懊悔的神色,内官给外臣送礼,甚至都不避当朝太子,太子也不见有任何觉得不妥的,可见这种事情,在太子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今日拜堂,二拜高堂中只有老太太一人,并没有让他这个叔父代替盛长槐早夭的继父,盛紘都没什么意见,但是现在,看到盛长槐被现在掌权的太后,将来掌权的太子都这样亲近,甚至或明或暗对表示盛长槐表示亲近,盛紘又岂能不后悔。

    正如同刚才圣旨里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盛氏一族啥都没做,就得了个忠义之家的牌匾,如果当初没让盛长槐过继出去,即便是现在盛长槐还没到世袭罔替,自己有机会成为老侯爷,就是看在盛长槐是他儿子的面子上,现在垂帘的太后这样信任盛长槐,又岂能重用他盛紘。

    论道能力和资历,自己可不是自己那个过继出去的儿子,如果盛长槐过继出去之后,自己仍然能够一视同仁,在太后面前美言几句,现在空缺的那个侍郎位置,恐怕就是自己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