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肃在剑门关之前摆下英雄擂台,请关内群雄派遣年轻高手与朝廷年轻高手比试一番。

    此番比试,乃是赌斗,斗的是双方的士气和荣誉。

    关内群雄一点也不敢怠慢,最终推举出三位年轻的江湖俊杰,与曹军青年将领比斗。

    这三位来自不同宗门的江湖俊杰,最后赢了两场,输了一场,而曹军则输了两场,只赢了一场。

    英雄擂台比试,算是关内群雄小胜一阵。

    因此剑门关的守备士气大增。

    曹军的士气稍微受到了一些打击,曹肃厉兵秣马,一连数日都没有攻打剑门关。

    等到了十一月中旬,曹肃再次发出请战书。

    他专门邀请春秋阁阵法高手,在此地摆下了数个连环阵法,请关上高手一破。

    阵法以人为阵眼,众将士依令而行,变幻莫测,关上高手愁眉苦脸,一时间不能破之,士气大跌。

    没想到一位自称是甄仓朋友的修道者主动来到剑门关上,他是修炼毒道阵道的炼气士,他同样依照阵令请关上群雄下关,依靠着他的阵令,此炼气士以阵破阵,又赢下了这一局。

    剑门关高耸陡峭,强攻也只会损兵折将。

    曹肃见阵法也破了,又消停了一阵,此时剑南道的气温已经很低了,凛冬将至,雪天攻打这样的顶级关卡似乎不太妥当。新笔趣阁

    十一月下旬,微微有几日暖阳。

    曹肃直接领兵强攻剑门关,在丢下了数千具尸体后,曹肃得到了神都异动的消息。

    当天夜里,曹肃悄然领着亲兵退去梓潼关,而剩下的大军则在王庆率领下,缓慢撤退,一一退至梓潼关。

    曹肃从梓潼关连夜出发,赶回了神都。

    十一月二十三,曹肃秘密调动丰台大营前往神都,镇压了以宗祀为首的朝中乱党,一夜之间,神都血流成河,喊杀声震天。

    但只用了一天的时间,曹肃就完成了对神都的镇压。

    此事过后,那些犯罪的官家人纷纷流放,人头滚滚落地者不知凡几。

    十二月初,被挡在了剑门关月余时间的曹肃,等到了道宫炼气士们的帮助。

    以清霄为首的炼气士,还对外保持着联系,专程来到剑门关外助战。

    曹肃摆下万剑阵,请关内炼气士斗法。

    -----------------

    宣和七年末,万剑阵中,曹肃斩杀薛文坤。

    石问道和汪洛海被曹肃联手击退,剑门关士气大跌,数十宗门虽然汇聚于此,但却都毫无斗志,被曹肃一战击破。

    剑门关破,十万虎贲入剑南。

    宣和七年二月,曹军势如破竹,攻下锦城在内的剑南道十七座大城。

    曹肃在剑南道南边的金水大泽中,斩杀道行千年的蛟龙一条,令世人震惊。

    那蛟龙荼毒剑南道多年,不知道吃了多少的百姓,仗着一身刀枪不入的鳞片为所欲为,再让它修炼下去,就该是进入妖王境了,曹肃独斗蛟龙,为剑南道百姓解决一桩心腹之患。

    斩杀完蛟龙后,曹肃便在金水大泽举办了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三月,剑南道开始逐渐农忙,曹肃领兵囤积在剑南道东面的庆城,把守东面入剑南道的重要关卡。

    至此,整个剑南道都纳入朝廷管辖,朝廷板块已经收纳了大半的天下,只剩下东南一隅的乱军群雄尚未收复。

    东南一隅互相乱战多年的诸侯深感压力,不久后便成立了攻守联盟,要一起迎战曹肃。

    这些诸侯中,最大的诸侯竟然就是当年担任过曹肃上司的元宗,元宗偏安东南汝州一隅,脱离朝廷以后,乐得自在,做起了土皇帝,早早的就给自己安插上了汝南王的头衔。

    除了元宗之外,还有北面来的甄仓、楚新风、张印、魏海、丁星等诸侯。

    这些人现在联合在了一起,北面不断加固清罗江的防御工事,西拒庆城囤积的朝廷兵马,依然想要割据一方。

    曹肃回到了朝中,举行了盛大的庆典。

    平定剑南道后,整个剑南道多年囤积下来的粮食,被曹肃一扫而空。

    剑南道一向风调雨顺,又藏于山川大江之中,土地肥沃,产粮极高,多年囤积下来的粮食超过了百万石,极大的稳固了曹肃的家底。

    有了粮食,人口就可以继续增长,兵源更是可以不间断的增多。

    朝中大臣纷纷表奏朝廷,赞扬燕王功绩。

    五月,以姜琪为首的军机阁辅臣走进朝中,入见孝宗:“伏睹燕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群臣会议,望陛下以山川社稷为重,禅与燕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受清闲之福,祖宗幸甚!”

    孝宗闻佑面色平静,根本没有被百官的架势吓到,他半晌无言,只默默的站起来,眼中仍有一丝悲恸:“闻氏江山千年基业,竟坏于朕之手!”

    百官劝道:“自古以来,有兴就有废,有盛必有衰,乾元相传千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避退,不可迟疑!”

    孝宗终于是忍不住了,瘫软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百官无一人相劝,哂笑而退。

    次日,百官再度上朝相劝,这次上朝的,除了百官之外,还有曹肃麾下羽林军,虎贲之士持戈入殿,乾元殿多了几分肃杀之意。

    孝宗焉能不应,他应不应,都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形式而已。

    孝宗只得令大学士草拟禅国之诏,一封近乎是罪己诏的禅让国诏送到曹肃手边,“禅让于燕王曹肃,望王勿辞。”

    曹肃按照礼制,三让三辞,且让仲津作表,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百官伏地相劝,曹肃仍是不肯。

    再数日后,孝宗请燕王曹肃登坛受禅,坛下云集大小官员四五百人,羽林军、五城兵马司、丰台大军十余万,孝宗闻佑亲捧玉玺奉给曹肃,曹肃受之。

    曹肃受了八般大礼,终是登上了帝位。

    翁肖引大小官僚朝于坛下,曹肃改宣和八年为天宝元年,国号为大燕,即刻传旨,大赦天下。

    “国无二主,乾元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番服。”

    翁肖开口,提醒孝宗主动请求削去帝王头衔。

    孝宗跪在地上听旨,曹肃便降旨封孝宗为舞阳公,即日便行。

    翁肖厉声道:“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今圣人仁慈,不忍加害,封你为舞阳公,今日便离开,非宣诏不许入朝!”

    乾元孝帝闻佑含泪拜谢,上马便离了去。

    http://www.yetianlian.org/yt81382/36135236.html

    www.yetianlian.org。m.yetianlian.org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