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顾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张同学下意识地问道:“不是你刚才说要聊工作的嘛?!”

    徐容望着小张同学,脸上本就勉强挤出的笑纹愈发僵硬。

    靳芳芳提供的思路,完全超出了徐容日常思考的边界。

    自08年以来,影视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滋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对此,但凡不是刚刚入行的新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感受。

    徐容04年入行,相较于08年以后从业的萌新,几乎亲眼见证了行业到底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的。

    从业以来,他一直认为自己拍的最烂的戏是《大清风云》,因此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酒桌上,他从来不提及这部作品。

    无他,羞于启齿。

    而如今,豆瓣评分7.2。

    他从没看过这部戏,对于剧情的印象也被他下意识忘的干干净净,但是内心给出的客观评价大概在3分左右。

    豆瓣为什么没给3分呢?

    也许是大多数观众认为3分的作品是另外一副模样。

    整个行业暴露于大众眼前的,也是最容易被观众诟病的,并非早已习以为常的烂剧扎堆现象,而是被行业视为影视业空前繁荣的体现,但又被普罗大众视为病态的演员片酬问题。

    04年团长出演《亮剑》时片酬拢共55万,而《亮剑》爆火之后,团长在他的鼎力相助之下,一举跻身电视剧行业顶尖男演员的行列,片酬也随之涨到30万一集。

    是的,团长的奖杯不仅有他的一半,片酬能涨到30万,他出演的男二“魏和尚”、“张宝金”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30万的酬劳在当时已经是国内电视剧男演员的天价,以平均一部戏30集来算,每接一部戏他能拿到一千万。

    曾几何时,他的片酬就飙到了5500万,而且刘立娟和张黎还各自搭上个人情。

    考虑他因《建党伟业》一举奠定的一线电影男演员的地位,相较于纯粹的电视剧男演员,存在一定的溢价也是理所应当,但目前市场绝大多数顶级电视剧男演员片酬也已经涨到了2000万到3000万之间。

    三年的时间,增长率高达100%甚至200%。

    什么行业的从业人员仅仅三年的时间收入至少翻了一番呢?

    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桉。

    片酬的问题,并非单纯的演员狮子大开口或者制作方恶意竞争造成。

    树叶凋零之前,树根往往早已烂透。

    片酬的一路走高,非某个个体所能决定,也更非制作方有意为之,更非如今媒体、网络上理想化的一纸“限薪令”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经常熬夜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进而耗伤肾阴,引发尿频、失眠、健忘、易惊恐、毛发无光泽、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系统性症状,而“限薪令”的意义相当于买了一盒脑白金,未必治标,但肯定治不了本。

    一个馒头市场价格一块钱,但是政策如果强制要求馒头必须只能卖两毛,卖家会怎么做?

    买家又会怎么做?

    虽然金额大小没有任何可比性,交易的物品同样不同,但本质没有任何区别。

    靳芳芳提议的设立一个类似NBA名人堂的荣誉并不难,难的是让强力机构背书,飞天、金鹰、白玉兰之所以能够成为电视剧三大奖,并非其评选过程足够公允、透明,而是三者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单位背书。

    虽然难度过高,但靳芳芳的思路却为他打开了一扇大门,她的提议虽然现阶段并不具备可行性,但却让他意识到了自身某方面存在的问题。

    至于实施提议,只能日后根据情况再看,现阶段他并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让强力机构为这个特殊的荣誉背书,更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评选能够摒弃一切外部干扰,保持相对的公平、公开、公正。

    至于绝对的公平、公开、公正,在难以量化的评选当中,永远只是一种存在于理想当中的状态。

    纵然现阶段他有能力实施,暂时也不能那么做,至少目前并非恰当的时机。

    影视工业化。

    作为一个影视行业提及的越来越高频的词汇,工业化几乎成了主旋律,但总是把“工业化”挂在嘴边上的人出发点往往是不同的。

    第一类人当然是从业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作为从业者自然也就有发言权,他们知道什么是工业化,也整天言辞恳切的喊着“工业化”、“未来”、“生态”,他们知道如何才能实现工业化,但是却只把“工业化”当作一种工具、一把钥匙。

    第二类人和第一类人有较为相似的一点,见识到了大洋彼岸庞大的影视产业链对就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后,深深为之折服、向往,并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工业化的本质,更不了解如何实现工业化,但是这类人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影响影视行业的发展方向,而“工业化”的工具属性,就是第一类人专门为这一类人量身打造的。

    第三类人则是纯粹的吃瓜群众,他们同样受到了第一类人的蛊惑,坚定地认为工业化才是中国影视行业的未来、终极发展方向,并积极响应第二类人的呼唤,坚定的声援第一类人推进影视工业化进程,而“工业化”就是第一类人打开他们口袋的钥匙。wap..com

    当然,并非没有特殊的群体,只不过因为实在太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人都在喊工业化,甚至“大片”、“工业化”已经成为影视管理方面的“主旋律”。

    韩三苹认为,标准、可复制的制作流程,需要海量的资源投入,因此即使这个过程中资源夹带了一些不应当存在的东西,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热钱在进入影视行业后,却自行摸索出了一套比需要耗费大量投入推进工业化获利更快的途径。

    营销。

    资本的目的从来不是回本,而是获取十倍百倍乃至千倍万倍的收益。

    工业化也许能够满足千倍万倍的收益,但是回报周期太长太长了,热钱的特性本就是快进快出,短期内攫取巨额利润之后,迅速投身至下一个价值洼地或者风口。

    一直以来,徐容对于影视工业化,所持的都是不置可否的态度。

    尽管这个过程中他也充当过推手,当初在韩三苹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也曾喊出过中国的电影市场将达到万亿规模的口号。

    性质和如今网络上频繁现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专家等同,虽然耸人听闻,但工作需要不得已而为之,况且那天他还特意戴了一副黑框眼镜,多多少少的遮住了点脸。

    所谓工业化,说白了就是发源于日本汽车产业的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