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漫长的旅途(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触手便伸到了军伍、朝廷、商界...大宋的各个角落都布满了眼线,他手中的权力超越了大宋史上任何一位天子。

    可那有如何?

    他从不是个大公无私的人,若大宋毁在他手上,这个罪名他背着,但只要他在一天,便永远不会离开这个位置。

    奸雄、枭臣、乱世佞臣、弑君贼子....

    又或者把中原王朝拉上世界之巅的伟人,让炎黄子孙永不日落的慈父。

    种种评价,只有交给后人去定论。

    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没法做出‘盖棺定论’。

    古来成大事者,莫不誉满其身,谤满其身。

    即便死了,可能也会永远的争论不休。

    可,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连当代人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后人。

    从金殿出来后,曹华拿出了刚来之时的那把折扇,看着‘我是好人!’四字,目光莫名。

    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算不算个好人,不过至少,他认为自己是个好人,这就够了。

    在完成‘回到汴京’这个任务后,家国天下,‘家’这个必须保证的责任得到保障,‘国和天下’的义务便要开始着手了。

    接下来的路,就是一条要走到直至合眼那天的漫长道路。

    平灭辽金、工业革命、开疆殖民、科学启蒙、发展民生...

    他要在用一辈子的时间,给往后一千年的道路打好基础,事情多到数不完,他也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让大宋走到那一步。

    不过想到在白发苍苍的垂暮之年,站在汴京城头之上,看着已经完全变样的大宋都城,应该会很自豪吧....

    ------

    夏日将尽,秋风渐起。

    汴京郊外广袤的旷野。

    禁军逐渐散去,各地赶来的勤王军原路折返。

    十万蜀军开始和京城驻扎的禁军换班,大量徭役开始修筑军营、炮楼、岗哨,为日后的长期驻扎做准备。

    汴京城池中,各级官员噤若寒蝉,来来回回与典魁司商讨着事物,书生也好、百姓也罢,此时都是讳莫如深的呆在自己该站的位置,安静的看着这一切。

    皇城之中,赵辙彻夜灯明,与将帅商讨着北伐的种种事物,赵淮在旁边听着,

    父子二人似乎对京城发生的种种事物没放在心上,只是赵淮的眼神,偶尔会下意识的望向外面灯火如潮的城池。

    极远处的城门楼之上,一个男人站在城楼的最高处。

    一袭白袍猎猎,长剑握在手中。

    刚刚二十有五的年轻男子,拔出了手中的宝剑,指向了天空的残云与星海。

    银月悬空,犹如孤狼啸月。

    皎洁的月光之下,雪亮剑锋之上,四个小字,在这一刻名副其实:

    武安天下!

    (本卷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