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白山雪饼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非常好辨认。

    林青笑着说道:“还不是冬天林子里食物短缺,慢慢就混进来了,就按照你的吩咐,先养着呗。”

    说完她又笑着指了指水库那边:“估计到今年冬天,留下的候鸟肯定越来越多,真愁人。”

    李卫国倒是不在乎:“哈哈,如此最好,能看到丹顶鹤在雪地起舞,也是快事。”

    说完他又拍拍身边的李小鹿:“那群炸毛的秋沙鸭咋样了?”

    这是李卫国最关注的,中华秋沙鸭。

    李小鹿笑吟吟地比划了几下手势,李卫国也忍不住惊叹:“都一百多只啦,不错不错!”

    最初才几只,现在发展到百十只,这还是非常可观的。

    正好鲁大龙也从稻田那边回来,看到李卫国,就又拉着他去瞧水稻。

    这月份,水稻生长旺盛,鲁大龙说,经过几年的优选,知青稻基本已经稳定。

    这段时间鲁大龙也成了大忙人,主要是今年全县范围内,增加了许多稻农。

    大伙都是头一年种水稻,心里没底,不少人都跑到大馒头屯这边来观摩学习。

    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也都请鲁大龙过去帮着拿拿主意,俨然是把他当成技术员了。

    虽然劳累点儿,但是鲁大龙心里痛快啊,证明他选择留下来是完全正确的,既改善了生活条件,又找到了工作的意义,物质精神双丰收。???..Com

    李卫国也乐得看到这种变化,他当然希望,这些追随他的朋友和伙伴,都能越来越好,做出一番事业来。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一切向好。

    像是最初的高大林这些知青,还有王军他们这批人,以及大馒头屯的乡亲,都跟着他一起受益。

    李卫国在家没清闲几天,就被请到县里,主要是秋田野菜厂方面等不及了,想要谈转让的事情,估计是在这里伤透了心,恨不得早点收场。

    李卫国当然没啥意见,他是属于帮着县里收拾烂摊子,没便宜谁干呀。

    这天上午,他和田大贵,在县里刘书记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秋田野菜厂。

    接待他们的,是秋田正人留下来的两名助理,态度都非常恭谨。

    李卫国他们先是在厂子转了一大圈,车间里面的设备啥的,都保养得很好,其实这两年也根本没咋用,跟新的差不离。

    还有厂房,尤其是新盖的办公小楼,比白山罐头厂那边瞧着气派多了。

    众人转完之后这才回到会议室,接下来就是价格方面的谈判了。

    李卫国直接开价三折,他的理由很简单,秋田野菜厂跟水稻种植户签订那么多协议,他接手的话,这些损失都得承担。

    这不是摆明了捡便宜嘛,县长赵仁虽然瞧李卫国不顺眼,但是他也不敢吭声,只能心里嘀咕一下。

    当初秋田野菜厂的事情,大多是他出面,结果秋田铩羽而归,赵仁现在腰杆也不硬气,只能忍着。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后李卫国又给加了半折,以百分之三十五的价格,拿下了秋田野菜厂。

    想当年,秋田野菜厂也是花了四百多万才筹建起来,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场,县里也极为看好,结果最后却落得这般下场。

    反倒是白山罐头厂,起初不大惹眼,法人田大贵也是大老粗,却后劲十足,如今已经成了松江县的支柱行业。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伙也都瞧明白了,主要是罐头厂方面有能人,虽然名义上是田大贵领头,实际却是李卫国在幕后指挥。

    只能说,这位李卫国同志,确实比较厉害。

    等到签完合同,秋田野菜厂就彻底归入白山罐头厂,上演了一出小鱼吞大鱼的经典案例。

    秋田正人留下的助手和几名日方人员,也早就收拾好东西,迫不及待地离开这个叫他们伤心的地方。

    当他们走出大门的时候,身后响起一阵欢呼,回头一瞧,却见秋田野菜厂的牌子,正被人摘下来,扔到地上。

    还传来田大贵嚣张的声音:“这玩意没啥用,中午劈了烧火!”

    这几名日方人员连忙加快脚步,逃也似的离开这个原本属于他们骄傲的地方。

    最高兴的当然是田大贵,总算是出了一口鸟气。

    当初秋田正人跟他们罐头厂搞恶性竞争,县里头也不看好他们这边,着实令田大贵憋屈了好长一段时间。

    在摘牌的一瞬间,老田终于念头通达,笑到最后。

    李卫国看着新入手的厂子,规模比罐头厂还大一些,而且里面设备齐全,这些加工山野菜的设备,拆卸到罐头厂那边,重新安装之后,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

    最关键的是真便宜啊,才花了一百多万,就把价值将近五百万的厂子搞到手,值,真值。

    “国子,大贵,祝贺你们。”大胡子局长率先向李卫国表示祝贺。

    刘书记也是春风满面,李卫国接盘,县里终于不用再为水稻种植的事情操心。

    而且他有一种感觉,这个新厂,在李卫国的引领下,一定又能成为他们松江县的明星企业。

    于是刘书记就兴致勃勃地问道:“李卫国同志,新厂准备取什么名字?”

    这个李卫国早就想好了:“那边叫白山罐头厂,我们也沿用白山这个名头吧,就叫白山雪饼厂。”

    田大贵也拍手叫好:“好,白山白山,一听这名字,这雪饼肯定够白!”

    众人一齐大笑,然后李卫国就安排人找地方制作新牌匾,重打鼓另开张,新厂新气象。

    既然准备转产生产雪饼,那设备的事情,也要早点落实,这方面,还得田大贵跑一趟岛国,联合那边的李玉梅和夏小雪,早点把设备购买回来。

    原料方面,得等到秋天水稻成熟,打成大米之后,这个倒是不急,到时候都有县里出面,负责收购水稻。

    还有一项最关键的,那就是雪饼厂的人员,现在就徐明亮一个光杆司令,手下没兵没将,必须早点把人手配齐。

    这个倒不算难,罐头厂那边,可以分配过来一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至于普通工人,对社会公开招聘就好。

    现在松江县的居民,对白山罐头厂的职工都羡慕得要死,工资高,待遇好,尤其是那些待业青年,都剜门盗洞的,想要进入罐头厂工作。

    估计要是听到雪饼厂招工,那肯定抢破脑袋。

    主要是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需要招聘一些退休的老师傅。

    这些问题,李卫国都提出条条框框,叫下边的人去执行,他也不跟着掺和。

    好在徐明亮这家伙经过这两年的锻炼,也能挑大梁。

    瞧着李卫国要回村,徐明亮连忙把他拉住:“国子,我想推荐一个人当雪饼厂的副手,你给把把关。”

    “谁呀,你拿主意就成。”李卫国也挺好奇,难道徐明亮这家伙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人才。

    小徐同志脸上竟然露出几分腼腆:“就是小兰。”

    “哪个小兰?”李卫国也没对上号。

    “谷小兰啊。”徐明亮有点气急败坏,他以为李卫国肯定是故意的。

    李卫国这才明白,他咂咂嘴:“谷小兰在土产公司上班,是正式职工,能来咱们厂子吗?”

    谷小兰最初跟李卫国一起鼓捣活麝取香,因此顺利转正,她师父老陈退休之后,也被罐头厂招聘,跟李卫国这边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不过这年头,人们还是相当重视国营单位的,一般都舍不得把正式工作扔掉。

    “是小兰主动提出来的,她可以办理自谋,主要是想增加一些锻炼。”徐明亮嘴里解释着。

    李卫国盯着徐明亮瞧了半天:“叫得这么亲切,你小子是不是看上人家了?”

    徐明亮不大好意思地点点头:“这不是处了好几个月对象嘛,对了,国子你这段时间没在家,不知道这事。”

    李卫国也拍手大笑:“好好好,小兰这丫头不错,想不到被你小子给划拉到手。”

    徐明亮也跟着嘻嘻笑,其实小徐也很优秀,有能力,而且性子也好,李卫国对他也非常看重,一直重点培养。

    既然如此,李卫国当然点头答应。

    最近上面出台了关于职工自谋出路的相关文件,职工可以选择自谋,去社会上自行创业。

    而且单位还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资金补偿,就相当于创业经费了,条件还算优厚。

    不过因为风气还都比较传统,所以走这条路的人,还是非常少的。

    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迈出这一步的勇气,想不到谷小兰一个姑娘家,竟然率先响应号召。

    李卫国想想也觉得合理,谷小兰这丫头胆子大,平时跟王燕的关系又好,肯定是把王燕当做自己的榜样。

    他也挺欣慰的,留下来的这些知青,基本都有了着落,就差徐明亮了。

    看到李卫国答应下来,徐明亮也乐得合不拢嘴,李卫国就逗他:“老实交代,你们怎么勾搭上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