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这手艺绝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到下午,一共又加工出来三种雪饼的样品,其他配料不变,就是里面知青稻的含量有所差别,和普通大米的比例,分别是一比五,一比十,一比二十。

    大伙凑到一起进行品尝,不用说,一比五的雪饼最好吃,味道仅仅比全是用稻花香加工出来的雪饼稍差。

    一比十的雪饼再次之,但是比起普通的雪饼,口味又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一比二十的,基本就和普通雪饼相差不多。

    还真有搞头!

    在尝过之后,大家脸上都写满了兴奋,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李卫国跟大伙研究了一下,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后确定,就按照一比十的比例来加工雪饼,是最优选择。

    一比五的虽然味道最好,但是对知青稻的消耗太大,而知青稻毕竟数量有限,等到产品销量打开之后,肯定不够用。

    而一斤知青稻,配上十斤普通稻米,这个兼顾了口味和数量,比较适中。

    大馒头屯今年稻米的总产量已经突破二百万斤,可以匹配两千万斤的普通水稻,那还是非常可观的。

    毕竟雪饼是膨化食品,一斤稻米就能生产出来一大堆。

    金长顺的到来,给雪饼厂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所以上上下下都非常兴奋。

    而金长顺也就顺势拿下了雪饼的出口权,不过考虑到新产品上市,需要一个消费者认可的过程,他还是决定分成两步走:一半稻花香用来生产雪饼,另外一半,还是制成大米销售。

    一半的话,也有一百万斤左右,已经超过了他去年的进口量,足够维护那些高端用户。

    李卫国也同意了金长顺的主张,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着急。

    商量完大体的发展思路,就没李卫国啥事了,他领着金长顺回家,好好款待了一顿。

    在听说李卫国他们逐鹿这件事,坑了自己堂兄好几万块之后,金长顺的念头更加通达,觉得李卫国这个朋友真没白交,这摆明了是帮他出气嘛。

    对于金长顺的到来,大馒头屯的村民也十分欢迎,都把这小子当成财神爷了。

    尤其是像谢老抠和赵大虎这一批人,今年才种植知青稻,心一直都悬着,担心还能不能卖到两元钱一斤的高价。

    这不,连一贯抠抠搜搜的谢老抠,都把家里两只老母鸡宰了,非要请金长顺吃饭。

    金长顺也是有备而来,货款都准备好了,先交钱,再提货。

    不过这钱周转一圈之后,到了村民手中,就都变成本国货币。

    对村民来说,这样正好,他们要外汇也花不出去。

    于是大馒头屯很快就被欢乐的气氛所包围,家家户户,最少的,都领回来两万多块。

    至此,大馒头屯算是彻底坐实了万元户村的名头。

    等送走了金长顺,李卫国也准备动身,他要先和田大贵进京,商量捐款的事情,然后就准备去米国那边。

    这次进京,同行的还有大山,他也正式走出山林。

    结果把李小鹿给难受够呛,她和大山哥的关系最好了,临别这天,小丫头抱着大山的大腿,泪水噼里啪啦的,打湿了大山的裤子。

    大山也抚摸着李小鹿的脑瓜,再抬头遥望这个小山村,还有远处莽莽苍苍的林海,他的心中也不免百感交集。

    “小鹿,外面的世界很大,你大山哥要出去闯荡,等你长大了,也同样会走上这条路的。”李卫国嘴里也轻声安慰着妹妹。

    李小鹿撒开手,使劲在眼睛上抹了抹,然后又使劲点点小脑瓜,这一刻,三哥的话,在她幼小的心田上开始扎根。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山,我们走吧!”李卫国心中豪气冲天,挥手告别家人和乡亲,踏上征程。

    目送着李卫国等人乘车远去,老村长瞧瞧身旁的王队长:“咱们在家,要守住国子开创出来的基业呀。”

    王队长也一个劲点头,接下来他们可有得忙了,县里已经下来通知,说是马上要有记者来他们村进行调研,还是国字头的大报,他们大馒头屯,这次算是彻底出名了。

    作为村子里的两位掌舵人,压力有点大。

    不过想想李卫国在昨天晚上跟他们聊的话,对整个村子的发展,都有着清晰的规划,这两位带头人又充满信心。

    一天之后,李卫国三人就顺利抵京,他们仨都会开车,可以轮流睡觉。

    尤以大山的技术最好,所以整个旅程还是比较轻松的。

    进了城,大山就不能再开了,他暂时还没有车票。

    李卫国开着车,直接回自个家,有个根据地就是方便,到时候和居委会报备一下就完事。

    他把车开到店铺前面,下车瞧瞧,还没挂牌匾,显然铺子并没有开张。

    “国子,大贵叔,你们回来啦!”葛卫平听到动静跑出来,看到李卫国他们,也好不惊喜。

    “谁回来啦,我瞧瞧,小梅小鹿呢,合着一个都没来呀。”

    那二爷都从二楼跑下来,不过很快,满心希望变成彻底的失望,这老爷子直接一甩袖子,气呼呼地又上楼了。

    身后传来李卫国的声音:“二爷,小梅说,等过春节的时候,接您去我家过年呢。”

    “哎呦,那敢情好,我就说嘛,小梅和小鹿比国子你强多喽。”那二爷这才满脸喜色地转回身,他孤家寡人一个,看来是真把李小梅和李小鹿当成亲孙女了。

    李卫国招呼葛卫平两口子,开始从车上倒腾东西,都是大米白面和蘑菇木耳之类,这年头物资还匮乏,拿东西最实惠了。

    把东西收拾完,葛卫平的媳妇去张罗晚饭,李卫国则跟着那二爷上了二楼的工作室里。

    工作间已经大变样,周围多了一圈陈列物品的架子,有点类似于博古架,上面密密麻麻的,摆放着各类珠宝饰品。

    一股珠光宝气的感觉扑面而来,李卫国也不免瞧得有点眼花,和当初被埋在沉船的泥沙之中相比,这些珠宝,终于恢复了它们本来的面貌。

    “二爷,您这手艺绝了。”李卫国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同时心里也涌起一阵惋惜:字画和古籍啥的,都变成纸浆,实在是暴殄天物。

    那二爷摆摆手:“甭扯这些有的没的,这几个月整理出来一大半,剩下的就是水磨工夫,就等你来张罗开业呢。”

    这个当然没问题,李卫国其实也没指望这个店铺赚多少钱,他就是想在这几年,多划拉一些房产,最好是四合院啥的。

    这样就算是以后其他方面的事业受挫,只要有几套四合院在手,也能叫他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现在又有了那二爷这个帮手,李卫国的心思就更野了,最好能叫二爷帮着多划拉点古董啥的。

    等到快要吃晚饭的时候,就看到葛卫红推着自行车下班回来,看到李卫国,把这丫头给高兴坏了,大叫一声,就朝李卫国扑过去。

    “车子,自行车倒了!”李卫国一个箭步,扶住自行车的车把,然后脖子就被葛卫红给搂住。

    自行车没倒,李卫国差点被扑倒。

    “你这丫头,还疯疯张张的。”他打量一下葛卫红,穿着翻领的毛衣,外面一袭风衣,显得亭亭玉立。

    看来这丫头是真长大了。

    葛卫红又和田大贵打招呼,最后又规规矩矩地叫了一声“大山哥”。

    李卫国帮她把自行车推进院子,这是女式的二六自行车,前面没有横梁,于是点点头:“不错嘛,自己都能买起新自行车了。”

    葛卫红嘻嘻两声:“那是,别以为就你能赚钱,我上个月接了几场演出,赚了二百多块呢。”

    这个真不少了,看来还是演艺界赚钱。

    说起这个,葛卫红也很是兴奋,吃饭的时候,就听她小嘴叭叭说了,尤其是一些厂矿企业,那是真有钱,请他们过去唱几首歌,收入都赶上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李卫国也听明白了,这不就是相当于走穴的雏形嘛。

    于是他决定敲打敲打这丫头:“别为了赚点小钱儿,耽误自己学本事,那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嗯嗯,葛卫红使劲点着小脑瓜,对李卫国的话,她还是比较信服的,刚刚有点飘起来的心思,又安稳下来。

    吃完晚饭,天已经黑了,李卫国一路奔波,就张罗着早点睡觉。

    直到这时候,葛卫红才啊了一声,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赶紧冲进正房的西屋,然后收拾了一包东西,钻到厢房,和她嫂子一屋睡去了。

    “这丫头平时不会就在我这屋住吧?”李卫国向那二爷问道。

    老那同志狭长的眼睛瞥了李卫国一下,然后点点头,嘴里哼哼唧唧的:“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

    李卫国也不由摇摇头:这老头啊。

    第二天,李卫国自然先要去吴小玉家里拜访,临走的时候,叫田大贵领着大山去逛逛,比如广场这些地方,可是大山却摆手拒绝。

    李卫国是吃过午饭才回来的,开车拉着田大贵出去转悠一圈。

    想要捐款,你得知道庙门不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