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您老说话管用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塑料受热融化,就粘在一起啦。”

    “您老真是行家。”李卫国竖竖大拇指,就连郑先农都心里佩服:还真是实践出真知。

    郑先农也一直琢磨这个难题,本来还打算找比较强力的胶水来粘呢,现在看来,胶水好像省了。

    胡老头说了半天,最后咂咂嘴:“小李啊,你们这个用量太大,这事非得找厂长批条子不可。”

    郑先农差点闪了腰:害,您说得这么热闹,还是办不了啊!

    就听胡老头又牛皮哄哄地拍了下胸脯:“不过小李你不用担心,我找厂长给你们批条子,这也是支援农村的经济建设嘛。”

    “您老说话管用不?”郑先农说话比较直。

    胡老头眼睛一瞪:“我说句话,厂长必须听,老丈人的话敢不听,反了天呢!”

    “您是厂长的岳父啊。”郑先农现在终于明白了,看来这事妥妥的。

    他有点想不明白,上次他来就没办成,这次李卫国好像也没费劲,就看到希望,难道就差这一条鱼?

    不得不说,在人情世故方面,郑先农比李卫国可差多了,这就不是一条鱼的事,更代表着一种尊重。

    而且李卫国还知道,在这个时代,一般看大门的,都不是一般人。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一卷卷的塑料布被装进车斗,另外还装了不少竹跳板。就是那种一个个竹片,竖着连在一起,中间用铁棍穿几道。

    上次李卫国去粮库送公粮,看到搭跳板往粮囤子扛麻袋,他就看上这玩意了:拆开来就是一片片的竹片子,正适合做大棚的骨架。

    这可把郑先农给高兴坏了,困扰他的难题,一下子全都解决。

    本来他还计划着,把柳条子接起来当大棚骨架呢。

    柳条在农村都用来夹栅子,这玩意湿的时候,还挺有弹性,要是干了之后,就不大结实,还是竹片子最好。

    他并不知道,最好的就是钢架构的大棚骨架。

    竹跳板比较长,只能是车斗里放塑料布,然后竹跳板顺长放着,搭在车帮上,前后都出头,摞了好几层,最后用绳子捆好,倒也没啥问题。

    装好车,李卫国把水桶里的鱼,拿出来一大半。

    然后亲热地和厂长握握手:“这次太感谢了,我代表大馒头全体社员,谢谢刘厂长的帮助,等到上冻之后,我拉点冻鱼过来,给职工搞搞福利。”

    “那正好,你们那守着松江,江鱼最鲜了,往年单位都发带鱼,还没裤腰带宽呢。”

    刘厂长也挺乐呵,他们单位二百多名职工,直接跟李卫国定了三百条大鲤鱼。

    想不到还有意外收获,李卫国更高兴了,三百条鱼,就算二三斤的,也好几百块呢。

    更主要的是,刘厂长的做法,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这年头,单位到过年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发点福利。

    小县城的单位,人数都没多少,换做大城市的工厂,那种几千人的厂子,要是能联系上一个,那就妥了。

    于是李卫国的目标,就瞄准了省会春城。

    如今的东北,还是重工业基地,大大小小的国营工厂数不胜数,而且效益都非常好,他就不信了,还销售不出去万儿八千斤的澹水鱼?

    李卫国也没打算卖太多,免得遭人眼红。

    挥手告别了刘厂长还有他岳父胡老头,李卫国开着四轮子,离开了生产资料站。

    车斗上坐着笑眯眯的郑先农,他高高在上,屁股还随着竹跳板直颤悠。

    时间已经是晌午,下一站,李卫国直奔县政府附近的刘县长家,给送了两条鳌花过去。

    刘县长的爱人还认识李卫国,非常热情:“小李来了,快点进屋。”

    然后她又朝郑先农点点头,显得和蔼可亲。

    连李卫国都有点意外,看来这位县长夫人的记忆力真好,于是微笑道:“阿姨,给您带两条鳌花鱼尝尝鲜。”

    “小李你太客气了。”县长的爱人接过鱼,送进厨房,出来的时候,又往李卫国手里塞了一张大团结。

    李卫国连连摆手:“阿姨,可用不了这么多,有两块钱就够了。”

    他也不能说不要钱,当下就是这个风气,你要不要钱,人家肯定也不会要你的东西。

    “小李,这钱你先拿着,上次你送来的药酒,老刘喝着挺好,你那要是还有,下次来县城,再带过来好了。”县长的爱人乐呵呵地说着。

    原来如此,李卫国秒懂,刘县长也人到中年,补点药酒也是应该的,想必是这位阿姨尝到甜头了。

    不过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只是点头答应,这种事情,尽在不言中,没必要明说。

    李卫国和郑先农喝了口水就告辞,县长的爱人留他们吃饭,李卫国推说还有乡亲在百货商店等着呢。

    关系还没熟到能留下来吃饭那种程度,李卫国当然不会当自来熟。

    县长的爱人也就笑着送客,嘴里还说着:“改天等老刘闲的时候,再款待你们,昨天听说来了位日商,老刘陪客呢。”

    李卫国不由心里一动:“阿姨,那位外商是叫田中大贵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