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旁边有知道老底儿的一个大娘说:“秀芝,你还说呢,当年有人把你介绍给大贵当媳妇,你还死活不乐意。”

    那位婶子也不在乎,嘴里还哈哈笑着:“谁知道马粪蛋子也能发烧啊。”

    大伙到了食堂,也没啥好吃的,就是白菜条炖冻豆腐和粉条子,高粱米饭,再有一碗酱缸腌的咸菜。

    能吃饱就行,大伙自然也都没挑,菜汤上面飘着一层油珠儿,在家里还吃不到油水这么大的呢。

    农村人来县城,没亲没故的,还能有地方吃口热乎的,大伙都知足,心里对田大贵的罐头厂,都感觉是个依仗。

    在了解了一下伙食之后,李卫国表示:明天送鱼的时候,给这边也顺道拉一麻袋过来,可以偶尔改善一下伙食。

    吃完饭,大伙热热乎乎上车,突突突地往家里奔。

    坐车的村民嘴里也闲不住,聊着在县城的见闻。

    在这个年代,进一次县城,那是回家能说一个月的。

    聊着聊着,就有人问前面开车的李卫国:“国子,鱼都卖了,卖多少钱啊?”

    “五百。”这点钱,李卫国当然也没有打埋伏。

    大伙自然是好一阵羡慕,李卫国也知道,肯定有人眼热,于是又说道:“没啥,等来年大家都自个种地,到时候就等着坐炕头数钱吧。”

    对,咱们也玩命干,大伙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路过公社收购站的时候,看到有不少人,用马车或者牛车拉着鸡笼子,来出售鸡鸭鹅这些家禽,村民立刻又张罗起来,明天也要来卖。

    今年各家养的鸡鸭都比往年多,以前是不敢养,今年上面下了文件,鼓励农村发展养殖,所以每家最少都抱了一窝小鸡崽。

    留十只八只自家养着下蛋,剩下的,也没有别的销售渠道,自然是卖给收购站了。

    日后红火的农村大集,这边现在还没开始呢。

    在李卫国的记忆中,要到八三年之后,他们这边才有集市。???..coM

    李卫国听了大伙的谈论,倒是心中一动,觉得有必要回家跟大家商量商量。

    天黑之前,四轮子开进大馒头屯,各回各家。

    李卫国把车在自家大门外停好,车头盖上大棉被,这才进屋。

    “三哥回来啦,快点上炕暖和暖和!”李小梅拉着李卫国的手,感觉有点凉,连忙就推着三哥上炕。

    “哥买了冻梨冻柿子,在外屋地呢,小梅你用盆子缓点儿。”李卫国还真有点冷。

    小当家嘻嘻一笑:“哥,留着过年吃吧。”

    这年头,有点啥好东西,都得留着过年吃。

    “买不少呢,以后想吃啥,哥就给你买。”李卫国从挎包里掏出厚厚一沓大团结。

    “哇,这么多钱!”小当家欢呼一声,俩眼睛都眯成月牙,人家是见钱眼开,到她这反了。

    李金梅也从外屋地进来,拿起钱开数:“五百多呢,哈哈,国子,水库终于见钱啦!”

    自从承包水库之后,李金梅嘴上不说,心里一直有着很大的压力。

    一千二百块的承包费,对这时候的一个家庭来说,那真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今拿着厚厚的钞票,她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喜滋滋地瞥了炕上的李卫国一眼,李金梅的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自豪:还是我弟最能!

    屋门一开,李卫军也回来吃饭,李金梅朝他晃晃手里的钱:“大军,你想承包养奶牛的钱有了!”

    李卫军也立刻欢喜起来:“国子,我还一直担心呢,担心赚不出来承包费,还是你胆子大,有本事!”

    “三哥当然厉害啦。”李小梅又进入到夸三哥的模式。

    李卫国脸上也露出微笑:“咱们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等到明年,咱们也盖几间大瓦房!”

    兄弟姐妹四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吃饭的时候,李卫国说了收购站开始收家禽的事,李金梅也张罗着,把他们家的公鸡和公鸭卖一部分。

    差不多有将近一百只的公鸭和五十只小公鸡,就算留几只做种,剩下大部分都得出售。

    “多留几只,留着过年吃。”李卫国乐呵呵地说着。

    以前过年,顶多杀个一只两只的,就算不错了,多了可舍不得。

    李金梅刚要说不行,想想今年家里的日子好过了,过个肥年也挺好。

    然后就听李卫国又说:“姐,我看咱们最好再补充一批当年的母鸡和母鸭,等到明年开春就能下蛋了。”

    “就怕饲料不够。”李金梅倒是不担心别的,这回也不用去生产队上工,她伺候这些鸡鸭简直太轻松。

    其它季节,鸡鸭需要的饲料并不多,主要是冬天,光吃不下蛋,消耗比较大。

    李卫国就说了明天油料厂要两千斤冻鱼的事情,最好能换一部分饲料回来。

    这个消息,又叫家人高兴不已,想不到第一次打上来三千多斤鱼,一下子就全都卖出去,看来水库是真承包对了。

    李卫军在欢喜之余,心里也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奶牛好好养着,也多给家里赚钱。

    而李金梅则出去,到各家串门,联系购买鸡鸭的事情。

    等她回来的时候,小当家眼尖:“哇,大姐你的红围巾可真漂亮,以前没看你扎过,哪来的?”

    李小梅正在炕上,就站到炕沿,伸手把大姐的围巾摘下来,戴到自己的脖子上。

    围巾挺长,最下端的穗子,都耷拉到脚面子,小当家还晃着脑袋臭美呢。

    “以前买的,一直没扎。”李金梅的脸有点红,可能是外面冷,冻的吧。

    小当家可不好湖弄,家里有啥没啥,她都门儿清,于是摇晃几下小脑瓜,刚要说点什么,就被李卫国给拽进怀里:“把这围巾给大姐,明天三哥给你买个小点的。”

    李卫国好像有点想明白了,在县城的时候,郑先农去百货商店的时候,就遮遮掩掩的。

    不过眼尖的李卫国看到,老郑的挎包边上,露出几绺红色的穗子,这回对上号了。

    李卫国倒是乐见其成,老郑这人,老成本分,而且有本事,对大姐来说,还真是良配。

    唯一的问题是,等到来年,郑先农肯定要考大学,这个有点麻烦。

    其实同样麻烦的还有他自己,因为吴小玉也是要上大学的。

    第二天,李卫国在大姐和二哥的帮忙下,把剩下的鱼都装进四轮子,好家伙,车斗都装满了,冻鱼支愣巴翘的,比较占地方。

    还有不少村民想要搭顺风车,去公社卖鸡鸭鹅啥的,肯定是坐不下了。

    “等明天吧,叫老板叔开车送大伙去。”李卫国倒是不介意跑跑腿儿,毕竟他家还要从大伙手里购买一些鸡鸭呢。

    等到晚上快要天黑的时候,李卫国这才开着四轮子回来,车上同样还是满满当当的。

    车子开到家,把李金梅给吓了一跳,她还以为,鱼没卖成呢。

    李卫国掀开车斗上面压着的麻袋,好家伙,里面都是一块块金灿灿的大豆饼。

    豆饼是黄豆榨油之后剩下的残渣,压制成圆饼的形状,大小跟自行车轱辘那么大。

    “这么多豆饼,国子,看来咱们还真得多养点鸡鸭。”李金梅二话不说,直接就开搬。

    李卫军也闻讯出来,他力气大,一次能搬好几块。

    李小梅就惨了,一块她都扛不动,只能在那过数,要不怎么叫小当家呢。

    她一边数着,手里一边还拿着一块豆饼渣儿塞进嘴里,嚼得还挺香。

    在困难时期,能吃上豆饼就算不错了,而且这玩意嚼起来确实挺香的。

    入冬以来,李卫国陆陆续续的,已经从粮库那边,购买了不少杂粮,现在又来了一批精饲料,这也叫李金梅信心大增。

    第二天,她就开始去联系好的那些家里抓鸡逮鸭,准备扩大养鸡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