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这是什么概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收购站代表的是公家,你跟人家抢饭碗,在当下显然是不明智的。

    所以李卫国只能充当一个中间人,具体的还得工厂这边出头,即便出现问题,也没他啥事。

    而冻鱼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都是李卫国个人的,卖给谁都成。

    姜副厂长脸上也闪过一丝失望,他们现在最缺的是猪肉,那真是有钱都没地方买去。

    另外就是鲜蛋,现在没有人工饲养蛋鸡的,所以冬天的时候,鸡蛋稀缺。

    这个问题,李卫国也没法子,他倒是有个小家禽场,不过刚刚开始,想要小鸡冬天也下蛋,就得盖暖棚子,怎么也得等到来年。

    不过他倒是跟姜副厂长提了一下,等开春之后,陆续可以提供鲜蛋。

    “小李啊,你们那边不错,我到时候派个人跟你去瞧瞧,看看能不能搞个长期合作。”姜副厂长想得还挺长远。

    李卫国对此当然表示欢迎,如果能把农产品卖到春城,那价格肯定要高一些。

    只见姜副厂长打了个电话,不大一会,进来一个三十刚出头的男同志,大脸盘子,脸上始终乐呵呵的,所以显得眼睛更小。

    姜副厂长介绍说是于主任,也是管理后勤方面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这位于长水主任,跟李卫国接洽了,姜副厂长级别高,主要负责大方向,具体问题,由于长水主任负责。

    那位热心的李丹凤大姐也完成任务,跟李卫国招呼一声,就回家休息。

    李卫国也记下这份情,等下次拉鱼的时候,多准备点东西,好好谢谢人家。

    像李丹凤这样的桥梁纽带,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市场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买方和卖方都处于抓瞎的状态,谁也找不着谁。

    一边有钱买不到东西,一边有东西找不到买主。

    也就李卫国这样胆子大的,俩眼一抹黑,就敢跑春城这边来联系销路。

    于主任把李卫国他们领到自己的办公室,倒上茶水,这才开始商量具体问题。

    大城市,副食品的价格要稍高一些,比如鲤鱼,就六毛多一斤。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运输费用的问题,如今运输是最大的障碍,车少,路不好走,还没有个体跑运输的呢。

    公家的车,没有过硬的关系,人家才不会给你用。

    李卫国把这个情况跟于主任反应一下,于主任咧嘴笑笑:“小李,我们厂子这边派车好啦。”

    这下可把李卫国给高兴得够呛,他最发愁的就是运输了。

    像轴承厂这样的大工厂,都有厂子专属的车队,而且人家春城有汽车厂,专门生产解放牌大卡车。

    李卫国也不免有点眼热:他们罐头厂,也需要一支车队啊。

    不过一辆大解放,价格五六万呢,在这个年代,五六万就是天价儿。

    罐头厂那边草创,总共才几十万资金,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既然是人家厂子负责运输,那价格方面当然要让一让,李卫国和于主任商量一番,最后定价为:鲤鱼五角五分钱一斤。

    然后其它鱼类,再根据品种,上下调整。

    这个价格,也叫郑先农暗暗咋舌:他一直跟李卫国卖鱼,最清楚不过,比在他们松江县出售的时候,价格还高呢。

    老郑心里也给李卫国算了一笔账:这次要是卖两万斤鱼,那就能赚一万块!

    一万块啊,反正他是不敢想。

    一名国营单位的职工,就算一年能赚五百块,足足需要二十年,这是什么概念?

    要不怎么说,八十年代初期的万元户那么牛呢。

    商量好之后,于主任和李卫国约定,后天早上就一起出发,他先领三辆车过去。

    李卫国自然也满口答应,然后就和于主任告辞。

    于主任非得要留饭,李卫国就推脱还要买稻种,婉言谢绝。

    等出了轴承厂的正门,王燕长出一口气:“李卫国,你水库里有那么多鱼吗,再说了,还都没打上来呢,你就大车小辆领回去?”

    郑先农也跟着反应过来:“国子,好像是有点冒失。”

    李卫国却不在意,水库里面啥情况,他再清楚不过。

    至于捞鱼的话,对他来说也不是问题。

    不过他嘴上还是安慰道:“没事,不行就给他们凑点猪肉半子和鸡鸭和山货啥的,终归不能叫人家空车回来。”

    他说完又眨巴两下眼睛:“空车开到咱们那去,好像实在太浪费啦,要是搭方便车拉回点东西最好。”

    可惜现在还没开放农村大集,不然的话,李卫国非得拉几车年货回去。

    毕竟这种有方便车的机会,实在太难得。

    王燕和郑先农可没有这些意识,郑先农反倒挺高兴:“有了大卡车也挺好,我还发愁买的稻种怎么运回去呢。”

    李卫国晃晃脑袋,稻种能用多少,一亩地也就三五斤稻种,知青那边有一百亩,李卫国这边一百亩,再加上其他入伙的,也有将近二百亩地。

    加在一起四百亩地的样子,一千五百斤稻种就够了,算算好像真不少,也够装半卡车的了。

    王燕领着郑先农去看稻种,李卫国则在街上瞎转悠,主要是考察一下当下的市场,掌握第一手信息,这个也很重要,毕竟他的认知,跟这个时代有着不小的差别。

    等晚上回到招待所,李卫国借用人家的电话,往罐头厂拨打了一个,叮嘱一些事情。

    到了第三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去和于长水集合,准备出发。

    对于长水和几名司机来说,都是公出,早就习惯了,所以一点也不着急,都上午九点半了,这才收拾利索。

    “上车吧,咱们就在驾驶楼子里挤一挤。”于长水招呼李卫国他们上车。

    结果他却被李卫国给叫了过去:“于大哥,我们有车,坐我们的车,叫解放车在后面跟着就行。”

    于长水眨巴几下小眼睛,心里琢磨:你们也有车,啥车呀,不会是大马车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