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有多少收多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事,明天再捞一天,有多少算多少。”

    反正这边还要收猪肉半子和鸡鸭鹅这些,于长水他们明天是回不去了。

    第二天早上,吃的是饺子,酸菜猪肉馅的,香而不腻。

    听说李卫国他们要去捕鱼,于长水和几名司机也要跟着去涨涨见识。

    这几位倒是想得开,既来之则安之,反正有吃有喝,回去厂子里还有补助。

    李卫国瞧瞧他们穿得有点少,就叫一名司机把大卡车开过去,冷了能到驾驶室里暖和暖和,回来还正好拉鱼。

    依旧是王大拿领队,赶着马爬犁在前面带路,后面跟着三辆大卡车,这几位司机索性把车都开上了。

    很快就来到水库边上,冰窟窿是昨天就凿出来的,里面的冰没冻多厚,几下就凿开,然后就开始下网。

    王大拿嘴里还念叨呢:“昨天刚在这捞完,冬天水里的鱼不乐意游动,估计今天打不了多少。”

    李卫国也不吭声,在周围溜达几圈,就算隔着冰面,也不耽误他引鱼的工作。

    渔网在水里穿行一个小时之后,王大拿就指挥着收网。

    “大拿,拉不动啊!”几个拉网的村民吭哧吭哧拽了几下,脚底下直打滑,就是拉不动渔网。

    “坏了,肯定是挂到啥了!”王大拿也有点慌了,渔网要是刮漏了,这一网就彻底白费。

    李卫国倒是不着急:“大拿叔,上绞盘吧。”

    “行,用绞盘试试。”王大拿又指挥着大伙把绞盘竖起来,然后驱赶着两匹马,开始转动绞盘。

    这一次,渔网终于被渐渐拉出水面。

    刚拉出来几米,就有人吵吵:“出鱼啦,出鱼啦!”

    渔网没坏!王大拿也不由得激动起来,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爆网啦!

    几个人拿着大抄子,开始往外捞鱼。

    李卫国在旁边监督,有些比较珍惜的鱼种,就直接撒回去。

    另外还有一些母鱼,他也都叫人给扔回水里,还得留着繁殖呢。

    这场面看得于长水他们都大呼过瘾,看着一条条大鱼被甩到冰面上,渐渐堆成小山,他们心里都跟着激动。

    “这一网,只怕要超万斤,哈哈!”王大拿乐得直蹦高,这一网,够他吹好几年的了。

    大拿叔高兴就好,李卫国也不抢功,反正最后,钱是落进他的口袋。

    同样兴奋的还有于长水等人,围着小山一般的鱼堆,嘴里好奇地问这问那,许多鱼,他们都不认识。

    有细长的狗鱼棒子,有带着黄黑色花纹的鳌花,还有身材修长的鲫花,这种鱼产妇吃了最下奶。

    “老鳖,水里还有这个!”于长水还瞧见几只甲鱼,在冰面缓缓爬着,没被冻住。

    正常来说,到了冬天,老鳖就往水下的泥沙里面一钻,根本就捞不上来。

    今天主要是被李卫国给勾引出来,所以也就被网上来。

    于是这几个老鳖也被于长水当宝贝似的,单独装起来,这玩意最好活着带回去。

    而王大拿则趁热打铁,又捞了一网,这次要少一些,但是也有三五千斤,再加上昨天捞的,两万斤没问题,于是王大拿宣布胜利收工。

    看看时间,也就中午十二点,今天这鱼打得过瘾,又轻松数量又多。

    王大拿跟李卫国商量一下,决定拿点新鲜玩意来款待城里的客人:冰上吃鲜鱼!

    很快,大伙就抱来不少松树枝子,就在冰面上点燃几个火堆。

    好家伙,伴着噼噼啪啪的声音,火苗子立刻蹿起来老高。

    下面是银白的冰面,上面红彤彤的火苗,还真叫人有冰火两重天之感。

    大伙都围着火堆,开始烤火。

    “不会把冰层烧化,掉下去吧?”于长水有点担心,他名字里虽然有水,但是不会水。

    李卫国笑道:“于大哥,没事,火往上升,下边没啥温度。”

    事实也真是如此,等到树枝都变成红炭火之后,大伙这才把收拾好的鱼架到火上。

    鱼都是是直接劈成两半,用几根苕条一穿,在红火上慢慢烘烤,等渐渐烤成金黄色之后,再稍稍撒点盐面,也不用其它调料。

    大伙挑选的都是富含油脂的鱼种,所以都不用刷油,等到滋啦滋啦的开始有油脂浸透出来,滴落到火堆上,烤鱼基本就熟了。

    于长水摘了一块鱼肉,鲜香满口,还带着淡淡的松脂清香,嘴里回味良久,大赞道:“这才叫痛快呢!”

    “来,整一口小酒就更美了。”赵广定刚才跑回去一趟,弄了好几瓶白酒,用牙咬开瓶盖,分发给众人,就直接对瓶吹,你喝一口,喝完轮给下一个。

    冰天雪地中,吃一口烤鱼,喝一口烧酒,整个人都变得豪迈起来。

    王大拿那边又叫人回村取了一个木匠用的刨子,挑了一条十多斤的大鱼,用刨子嗤嗤一通猛推。

    鱼肉已经冻透,很快,一片片薄如纸,莹如雪的鱼片被刨出来,卷曲成一个个洁白的小肉卷。

    这个直接蘸点盐面,就直接吃。

    于长水也算是见多识广,还有几位司机,也都是吃过见过的,但是这种吃法,却是闻所未闻。

    “于大哥,尝尝,这个平时可吃不到。”李卫国乐呵呵地说着。

    于长水点点头,抓起一片鱼肉,蘸了点盐,塞进嘴里。

    鱼肉很有嚼劲儿,入口冰凉,稍稍有点腥,不过嚼了几下,就只剩下鲜,那种最原始最纯粹的鲜美,再抿一口小酒,果然是非常独特的体验。

    于长水也不禁大笑:“哈哈,还真是不虚此行啊!”

    几位司机师傅也深有同感,不知不觉,他们又喝多了。

    不过他们虽然喝得有点多,却照样不耽误开车,车斗里都装满冻鱼,凯旋而归。

    回到村里,李卫国又忙碌起来,因为不少村民都扛着猪肉半子,拎着白条鸡,来他家这送货。

    李卫国就和二哥给大伙过秤,李小梅拿着小本子,乐呵呵地负责记账。

    李金梅则领着一伙人,把这些冻货都装进麻袋。

    至于李卫国的那些冻鱼,就不用过秤了,拉到那边,人家有地磅。

    要是在这称重,估计一天都称不完。

    足足忙到天黑,三辆大卡车,都装得满满登登,最上面用尼龙网一罩,也不用担心货物掉出去。

    晚饭吃得也比较晚,但是却足够丰盛,小鸡炖蘑菇,再加上一些山野菜之类。

    王大拿还给拎来两只熏兔,撕一条兔肉,放进嘴里大嚼,带着淡淡的松脂香气,丝毫没有土腥气。

    原来在熏制的时候,用的是松塔,平添几分山野气息,吃得于长水他们都连连叫好。

    “大伙这么热情,我们都舍不得走喽。”于长水一边啃着兔头,嘴里一边感慨。

    老村长也哈哈大笑:“小于啊,那以后就常来,俺们这旮沓别的不敢说,山珍野味还是不缺的!”

    于长水也点点头:“好,等到开春的时候,我们来拉鸡蛋。”

    “一言为定。”老村长又端起酒盅。

    他是真心欢迎这些城里大工厂的客人,出手大方,给村民都增加了不少收入。

    你就瞧着吧,等到来年,养猪养鸡的,肯定越来越多。

    美美地抿了一口小酒,老村长把目光投向李卫国,他忽然觉得,自己真的有点老了,还是年轻人有冲劲儿。

    最关键的是,老村长从李卫国身上,不仅仅看到干劲,还有头脑,而这,恰恰是他们这一代人所欠缺的。

    老村长心里已经把李卫国认定为接班人:国子真不错,可得好好培养。

    在座的一些村民,对李卫国也都打心眼里服气:是个有本事的,能把城里人给请到村子里来,让大伙都跟着沾光。

    而且他们心里也都开始盘算,来年争取多养两头猪,多孵化点小鸡,那就能增加几百块的收入,感觉日子更有盼头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