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他们算是开眼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庞带着一股英气。

    这俩人给屋里人的感觉,真的是很般配的一对儿。

    “燕子姐,轮到你跟我二哥了!”李卫国又给王燕和李卫军来了一张合影。

    等照完之后,葛卫红上来抢走相机:“这回轮到你和小玉了。”

    “你会不会照啊?”李卫国还有点不放心。

    葛卫红摆摆手,示意他赶紧去准备。

    两个人也在炕沿坐好,李卫国伸手帮着吴小玉整理一下刘海,把额头上那个淡淡的疤痕遮挡。

    这回轮到葛卫红折腾了:“国子,你们俩拉着手,再靠近一点;小玉,你的眼神要含情脉脉的,懂不懂,哎呀,最好还是搂着照一张……”

    “你拉倒吧,就这么照。”李卫国也气乐了,现在照结婚照都得规规矩矩,你还叫我们搂着?

    等照完之后,赵广定嚷嚷开了:“国子,去俺家呗,给俺们照一张全家福!”

    一旁的王大拿也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滴。

    “等白天再照,晚上的效果还是差一些。”李卫国当然答应,买胶卷和洗相片的钱,对他来说,还是不成问题的。

    大伙这才乐呵呵地散了,到晚上休息的时候,李金梅姐几个就出去找宿,反正农村都这样,家里来了客人,住不下了,家人就去左邻右舍住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李卫国起来就去水库那边先忙活一阵。

    冬天夜长,岳建国和王飞技术员也早都睡醒,起来跟着李卫国一起去瞧瞧。

    到了鸡场这边,李金梅已经开始喂鸡,瞧着一群群的鸡鸭,岳建国二人也暗暗吃惊。

    等到赵广定把鹿群都赶出来,这两位更震惊了,王飞忍不住惊叹:“国子,养这么多家禽和梅花鹿,你这家底儿可够大的。”

    赵广定甩了下鞭子,接过话茬:“这都不算啥,国子去年冬天,光是水库里的鱼,就卖了两万多斤呢。”

    岳建国和王飞彻底无语,他们算是开眼了。

    以前还以为,在农村就是种地,土里刨食,结果李卫国家的情况,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等到那群候鸟都撒出来,就全都起飞。

    这帮家伙现在都养成习惯了,每天都得飞几圈。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已盼春来归!

    回家吃过早饭,一行人收拾利索,就准备上山。

    李卫国背着个大背篓,王大拿背着枪,领着四条猎狗,岳建国他们俩不常上山,空着手能跟上就不错了。

    出了村,放眼望去,山坡上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露出下面一条一条枯黄的底子。

    路边有喜鹊喳喳地叫着,难熬的冬天,终于过去,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来临。

    一行人走在路上,积累了一冬天的白雪,也渐渐融化成冰晶,鞋底落在上面,发出哗哗的声响。

    走着走着,李卫国感觉有点不对劲,转身回头望望,只见后面一里地之外,正有一只大驼鹿跟着,隐隐还可以看到,驼鹿身后拉着个爬犁。

    李卫国不由得停下脚步,很快,驼鹿就赶了上来,大长腿可真没白长。

    而爬犁上坐着的李小梅,正望着李卫国笑呢:“三哥,我们也去,你可别忘了,我是采蘑菇的小姑娘。”

    李卫国宠溺地揉揉小妹头上的绒球帽子,然后看到爬犁上的吴小玉也正微笑地望着他,旁边还有葛卫红,也一个劲点头。

    好吧,那就一起去,反正这趟进林子,也不往远走,下午就回来了。

    于是李卫国叫岳建国和王飞也坐到爬犁上,这犴达罕力气大,拉几个人太轻松了。

    就算有些地方雪化没了,露出枯草,这家伙也照样拽着爬犁,一点都不费劲儿。

    “哥,前面有片杨树林,咱们进去看看吧?”李小梅跳下爬犁,刚走出几里地,还没正式进山,不过路边有好几片杂树林。

    岳建国回头望望,还能瞧见村子里烟囱冒烟呢,于是嘟囔一声:“离村子这么近,能有蘑菇吗?”

    “看看就知道啦。”

    李小梅手上拎着个小筐,就奔着林子跑去,路过一个下坡,脚底下一滑,小丫头在地上滚了几下,爬起来拍打拍打身上沾着的残雪,啥事没有,继续往前走。

    “等等我。”葛卫红也追了上去,刚到林子边上,也是脚下一滑,坐在地上。

    “别动,我给你拍张照片!”李卫国大笑。

    “少来,镜头盖都没拿下来呢。”葛卫红刚要爬起来,然后嘴里就欢叫起来,“蘑菇,我看到一堆蘑菇!”

    林子边上,折断的树木比较多,有不少干枯的树桩子。

    葛卫红蹲在一个树桩子跟前,指着根部簇生的一堆蘑菇。

    大伙也都奔过来,别说,真有蘑菇啊。

    只见旁边还有没彻底化开的残雪,还积攒了一小汪水,水面微微结着冰碴。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丛棕黄色的小蘑菇头,不畏寒冷地生长着,叫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顽强。

    这一簇野生金针菇,估计有上百个,葛卫红想要伸手采下来,却又有些不舍。

    “先别动,我照一下,小梅,你来采蘑菇,我给你照相。”李卫国也蹲在地上,找好角度,然后端起照相机。

    偏心,葛卫红嘴里嘟囔一句,然后又拉着吴小玉,去周围寻找。

    小当家拿着一把镰刀头,蹲在那簇金针蘑跟前,从根部割断,然后捧在手掌中,这一大堆,比她的巴掌还大出不少,金黄的蘑菇,映衬着小当家灿烂的笑脸,就像是盛开的花朵。

    结果一个大长脸闯进镜头,是大驼鹿,把金针菇咬进嘴里,然后大嘴嘛哈地嚼上了。

    在这个过程中,李卫国拍摄了好几张照片,连驼鹿抢食的画面,也拍摄下来。

    然后他才满意地站起身,结果就听到葛卫红在不远处叫嚷:“我们又找到一堆,这次给我和小玉照。”

    李卫国便笑着走过去,给这姐俩也照了几张采蘑菇的照片。

    还真别说,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姑娘,再加上生机勃勃的蘑菇,画面很美。

    那些枯树桩根部的金针菇真不少,连岳建国都看到一簇,也兴冲冲地用刀子割下来。

    放在鼻子下面闻闻,便嗅到菌类特有的气息,带着几分大自然的味道,很好闻。

    “不知道这种蘑菇的味道咋样?”王飞也闻了闻。

    “等回去炒一盘尝尝就知道了。”岳建国的信心也陡然增加,起码从数量上看,这种金针菇有进行加工的基础,不然的话,要是太过稀少,那就不值当开工了。

    这时候,李卫国发话了:“行了,先别采,继续前进。”

    葛卫红采上瘾了,还舍不得走,被小当家给拽着胳膊:“等回来的时候再采,不然背着还怪沉的。”

    队伍继续前进,随着天气渐暖,明显可以看到,鸟兽也越来越多。

    路过一片柳条丛的时候,李卫国停下脚步,从柳条子上边摘下来两个椭圆形的东西,有手指甲大小。

    外壳是灰白色,上面还带着棕色的条纹,瞧着挺好看的。

    “这边的洋辣罐儿可不少,有时间来采点吃。”李卫国跟王大拿念叨了一句,王大拿也点点头。

    “这东西也能吃啊,到底是个啥呢?”葛卫红拿过来一个研究着,还要伸进嘴里,咬一下试试。

    在她想来,应该是类似榛子松籽之类的。

    “别吃。”李小梅连忙把她给拦住,“这里面藏着一只洋辣子,不能生吃。”

    洋辣子!

    葛卫红顿时被吓了一跳,这种虫子她还是知道的,长得花花绿绿,非常吓人。

    最关键的是,身上还有蜇人的刚毛,被蛰一下非常疼,还要红肿好几天。

    “国子,这东西也能吃,你可太坏啦!”葛卫红立刻声讨起来。

    李卫国则笑着摇摇头:“烤熟可好吃了,不信你问问小梅?”

    李小梅也一个劲点着小脑瓜,葛卫红这才半信半疑,于是也摘了几个,准备回去先尝尝。

    这丫头胆大,只要是吃的,都敢尝试。

    大伙又往前走了几里路,终于进了大山,大驼鹿也没法拉爬犁了,就把爬犁卸下来,这家伙也不瞎跑,就慢悠悠跟在队伍后面。

    李卫国领着队伍,走了几片阔叶林地,这种野生的金针菇,松林里面没有,专门长在阔叶林枯死的树桩以及枯树的根部。

    一开始,大伙发现一簇蘑菇,还都比较兴奋,后来就有点麻木,因为蘑菇太多了。

    只要找到枯树,基本上就能发现一堆儿,一堆就不少。

    岳建国和王飞则是越来越兴奋:真的有搞头!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李卫国就在雪地上升了一堆火,把带来的干粮烤烤,大家先垫吧一口,然后就下山回家。

    他们也没多采,一共采了十多斤的样子,回家先尝尝,然后剩下的带回罐头厂,进行初步的化验。

    毕竟是菌类,可含糊不得。

    起码要知道,确实没有任何毒性,才能安心食用。

    这一点很重要,虽然老百姓年年都吃,但是也保不齐就是安全的,有些有微毒的菌类,民间也一直在食用。

    最主要的,就是化验一下这种蘑菇的营养成分,到时候才好进行宣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