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还真是塞翁失马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伙都摇摇头,这个他们还真不知道。

    最后还是田大贵说道:“要是按照咱们国内的货币,那边的人,每个月大概能赚一万块吧。”

    差距这么大的吗?

    众人听得再次无语,一個月赚一万块,咱们一个月才赚三五十块,好家伙,最少差二百倍。

    于是李卫国继续说道:“所以,咱们这罐头,出厂价最低也得是一千日元一瓶。”

    大伙心里快速开始算账:一千日元,那就相当于这边七块多钱,哇,那样的话就赚大啦!

    一时间,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李卫国轻轻摆摆手:“记住,这是我们的底限,在开始谈判的时候,价格要从一万日元一瓶谈起。”

    周围的人都听傻了,一双双眼睛,全都直勾勾地盯着李卫国,这样的价格,简直颠覆他们的想象。

    “一万日元很多吗,听说那边的首都,打个出租车都得花上一万块。”李卫国望向田大贵。

    田大贵也艰难地点点头,这就是两个国家现在的差距,有点令人感觉绝望的那种。

    就好像一场长跑比赛,你刚出发,人家都快到终点了。

    不过李卫国倒是信心满满,因为他知道,几十年之后,华夏就会超过岛国。

    虽然因为人口基数比较大,平均下来还有差距,但是这种追赶速度,已经可以说是坐着火箭追赶了。

    人们都沉默了一会儿,高大林便拽住田大贵:“大贵叔,你跟我好好说说那边的情况,咱们得先好好了解一下,不然的话,俩眼一抹黑,容易把事情办砸喽。”

    王军也一脸凝重地跟着点头:“没错,咱们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呢,结果到最后,人家才是占了大便宜。”

    李卫国也朝这两位望望,颇为欣慰,懂得主动去转变思想,证明肯定还能有进步。

    而大伙的信心和斗志,也彻底被激发出来,想想可能存在的巨大利润空间,每个人身上都充满干劲儿。

    还有一件事,李卫国也提了提:光靠着松江县一个地方,采收的蘑菇肯定有限。

    这种野生金针菇,因为天冷,基本也就能生长一茬,采完今年开春就没了。

    再加上份量比较轻,不压秤。所以有必要扩大一下收购的范围,比如周边临近的几个县,都可以设置收购点。

    如果最后就生产几千瓶罐头,那就没啥意思了。

    从最近几天收购的蘑菇数量来看,光指着他们一个县,最终能收上来一两万斤就不错了,产量还是不够看。

    把罐头厂这边的事情安排完,李卫国就直接回家,反正路线方针都制定好,剩下就是靠这些人去执行了。

    他又跟着大部队采了两天的野生金针菇,也就是被命名为金盾冻菇的,然后时间就已经到了正月十五。

    按照阳历,已经是三月一号,开学的日子。

    不过今年因为赶上了元宵节,所以明天才是返校的日子。

    过节了,李卫国决定休息一天,采集队就没进山。

    但是村里还是有不少人都成帮结伙进了林子,好不容易有了这次能赚钱的机会,大伙都想抓紧时间。

    元宵节,李卫国又把吴小玉几个人叫到家里吃饭,还蒸了一帘子元宵。

    “哇,真香!”李小梅还是第一次吃元宵呢,元宵馅儿又香又甜,小孩子当然最爱吃。

    这在农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根本就没地方买去,城里供应元宵,还得凭副食本呢。

    这元宵,还是李卫国通过副食品商店的胡主任才买到的,一共买了十斤,回来之后,给老村长家和王队长家,以及王大拿和赵广定这几家分了点,也就没剩多少啦。

    吃完饭,李金梅就给李玉梅收拾东西,明天又得回学校补习。

    这一个寒假,李玉梅总算是稍微涨了点肉,小脸紧绷绷的,有了点肉感,看上去不那么像柴火棒儿。

    而更大的收获,则是来自于学业上的,她感觉到自己全方位有了提升,信心也更足。

    “玉梅,加油!”吴小玉和李玉梅关系最亲密,也帮着收拾行李。

    “一起加油!”李玉梅握握拳头,再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预考,然后到七月份,正式高考,真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四姐,把这个带上。”李小梅把两罐子咸菜,塞进四姐的包里。

    咸菜是用芥菜疙瘩炒的,里面加了瘦肉丁。

    李金梅又拿来十几枚煮鸡蛋,李卫军还用滴流瓶子给灌了一瓶子牛奶:“要是天天能给你送一瓶牛奶就好了。”

    牛奶确实养人,喝了将近半个月,每个人都能明显感觉到,身体好像增强了一些。

    李卫国从柜子里拿出来两袋奶粉,塞进李玉梅的包里:“别舍不得喝。”

    看着鼓鼓囊囊的大包,李玉梅使劲点点头,她的眼圈有点发红。

    但是很快她就昂起头,就像是一名出征的勇士:“我一定不会叫你们失望的!”

    等到天黑了之后,早早就把灯都打着,仓房里没点灯,就点一根蜡烛。

    还有小娃子们,都拎着小灯笼,在当街晃荡。

    按照习俗,正月十五,小娃子们都要去井沿儿聚齐,然后在井沿的冰上打几个滚,这样一年就能健健康康的不长病。

    回来的时候,还要抱上一块大冰块,放到自家院子里。

    家里的男人也有事干,正月十五要去坟地,给过世的长辈送灯,也得亮亮堂堂的嘛。

    等到天黑之后,李卫军和李卫国哥俩,也一起去村子的坟茔地。

    天上挂着通亮的大月亮,沿途碰到不少村民,都拿着自制的灯。

    多数是用白纸糊的灯,用秫秸当骨架,到地方之后,里面点上一根蜡烛。

    也有做冰灯的,当然不是像后来什么冰灯游园会那种五颜六色形态万千的冰灯,就是自制的简易冰灯。

    头一天晚上,在喂得罗,也就是小桶里面装半下子凉水,放到外面慢慢结冰。

    结冰的时候,都是从外而内,等外表都冻了一层冰之后,就把里面的冰坨子倒扣出来,把中间没冻的水放掉,就是一个最简易的冰灯了。

    到时候中间点一根蜡烛,因为冰都是透明的,所以格外亮堂。

    前两年管得严,这些事情都是禁止的,现在也没怎么有人管了,所以大伙又把这些老习俗渐渐捡了回来。

    坟茔地距离村子也就三四里的样子,走到半路上,就看到一堆堆的火堆,向这边延伸过来。

    在当地,把这个叫撒灯,就是用煤灰或者锯末子之类,绊上柴油,每隔几米,用铁锹搓一堆放在地上,点燃之后,就像一条火龙似的。

    等到了跟前一瞧,原来是赵广定,拽着个爬犁,爬犁上面放着好几个大盆子,里面装的都是拌好的锯末子。

    “过节了,接先人回家瞧瞧,俺也娶上媳妇,不会一辈子打光棍了。”赵广定嘴里乐呵呵地说着。

    有人接茬道:“广定,你娶媳妇也没用,没生儿子,那就是断了后,你家祖先一来气,肯定也不会保佑你。”

    “谁说的,告诉你们,俺家翠花怀上啦!”赵广定又用铁锹搓了一堆,铁锹上沾着些煤油,所以不用点,直接就着了。

    赵翠花还不到四十岁,而且以前有老底儿,生养孩子肯定没问题。

    李卫国也替他高兴:“广定叔,恭喜啊,这回可真要当爹啦。”

    “嘿嘿。”赵广定嘴里乐呵着。

    他这个当爹的没正事,耽误了一代人,要是和同龄人相比,不少都有孙子了,他这才要有孩子。

    大伙一路往前走,遇到火堆儿,李卫国就用小棍儿扒拉两下,火堆就又重新烧得旺起来。

    等到了坟地,李卫国哥俩来到父母的坟前,取出一根白色的蜡烛点上,粘到冰灯里,然后恭恭敬敬放下。

    哥俩跪在坟前,磕了仨头,然后眼泪便吧嗒吧嗒掉下来。

    李卫军嘴里还念叨着:“爸,妈,今年咱家日子好过了,你们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

    李卫国也是悲从中来,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大概就是最大的遗憾。

    啪的一声轻响,蜡烛爆了个灯花儿,李卫军抹抹眼泪:“国子,爸妈知道咱们来了。爸,妈,有好消息,当年迫害你们的那些人,现在都开始遭报应了。”

    听着二哥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着,李卫国默默地点点头:这才刚开始。

    等到其他人招呼哥俩回走,他们这才一起离开。

    远远回望,一簇簇亮点,照亮两个世界。

    第二天,李卫国领着采集队继续进山,他们又忙活了一个礼拜,就转移阵地,去大棚那边干活,水稻的育苗工作,已经到时候。

    这些天采摘金盾冻菇,整体收获还是不错的,他们这个采集队,下手最早,而且有李小梅的驼鹿牌运输车,所以效率也高。

    平均下来,每个人赚了三十多块钱的样子。

    这就不少了,不到半个月,赚了一个月的工资。

    郑先农最高兴,又从每个人手里收走十块钱,水稻育秧的经费,已经花得七七八八。

    还有李小梅,也参加了前半段的采收工作,虽然后面一个多星期,因为开学没参加,不过大家还是一致同意,给她发全部工资,因为大驼鹿太好用了。

    小当家又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