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不是一般人家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而且去年冬天运回去的鱼、白条鸡和猪肉之类,深受好评,上上下下都满意,于长水也认准了李卫国这个小兄弟。

    聊了一会,李卫国这才又说道:“于大哥,你也知道我们这的罐头厂吧,不瞒你说,跟我很有渊源,厂子里需要购买几辆卡车,”

    “哈哈,国子老弟,我们轴承厂,就是给汽车厂生产配件的,弄十辆八辆大解放,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于长水十分爽快,本来这事对他来说,确实不难,最关键是李卫国这边提供的农产品,确实对他有帮助,互利互惠,何乐不为呢?

    李卫国倒是挺眼馋,现在买卡车可不容易,没有门路的话,根本买不到。

    就像县里不少单位,有的都打报告好几年了,也没见到车影儿。

    不过现在手头钱紧,跟人家赊账的话,肯定没门,于是李卫国又继续说道:“于大哥,是这样,厂子现在资金有点紧张,你们那有没有旧车?”

    “旧车啊,还不如新车好弄呢,你们那个罐头厂咋样,要是行的话,就年终一起结账。”于长水是真想帮忙。

    “罐头厂效益没问题,刚跟南韩那边签订近百万的销售合同,不过款子得下半年才能打过来。”

    李卫国本来不好意思张嘴赊账,想不到人家送上门来。

    电话那边于长水的嗓门一下子拔高不少:“出口啊,你们那厂子够牛的,老弟,要是能用外汇采购汽车的话,每辆最少还能便宜几千块!”

    这年头,各行各业都缺少外汇,就像汽车厂,在国内是行业的老大哥,可是真放国外,产品啥也不是。

    李卫国也大喜:“没问题,年末钱款肯定能到位,这样吧,于大哥,我们马上派人去你那,我家里要盖房子,出不去,就在家里等你。”

    在电话里都谈好,李卫国这才满意地撂下电话。

    周围的人也都听明白了,田大贵使劲砸了下拳头:“那咱们先来十辆大解放!”

    想想就激动,十辆崭新的大解放,排成一熘开出去,那简直比后世的豪华车队都牛气。

    “暂时用不了那么多,有四五辆就足够了。”岳建国连忙劝阻,十辆解放车,好几十万,还过不过日子了?

    大伙商量一阵,最后定下来购买五辆车,由王军带人去春城,和于长水接洽,最好直接把司机也带去,然后一起开车回来,新车还需要磨合一段时间。….结果想找司机可费了劲了,厂子里就田大贵他们几个能开小轿车,也没摆弄过大卡车。

    最后还是岳建国出头,从运输公司请来几位五十多岁的退休老司机,跟着王军一起出发,前往春城。

    剩下的就没李卫国啥事了,又运了两天砖瓦,而罐头厂这边,第一建筑公司的施工队也开始施工。

    田大贵给联系了一位栾班长,领着俩瓦匠一个木工,去给李卫国盖房子,至于小工,那就得李卫国自己解决,去那么多人的话,也没地方住。

    带队的这人叫栾大海,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李卫国越瞧这位越眼熟:这不是后来县城最大的包工头子嘛?

    几个人都带上各自的工具,坐上李卫国的小四轮,一路突突突的,跟着来到大馒头屯。

    栾大海挺能说的:“国子老弟,你们屯可够穷的。”

    其他三个人也都暗暗担心:这整天要是喝包米碴粥吃大饼子,干活都没力气。

    几个人都是一般心思:看来这个差事够呛。

    李卫国接茬道:“大海哥,我们这现在是穷了点,不过民风淳朴。”

    说话间,就到了李卫国家门口,大伙都下了车,把工具都倒腾到院里。

    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李小梅正好背着小书包放学回来,一听说是盖房子的,乐得直蹦高。

    她把书包直接塞进李卫国怀里:“三哥,我去水库那边,告诉大姐,捞两条鱼回来,再拿点鸡蛋,下屋还有腊肉呢,再炖点干豆角丝!”

    小当家一边说着,一边撒腿就跑没影了。

    “你这妹妹有点意思。”栾大海也忍不住笑。

    不大一会,李金梅也风风火火回来了,跟栾大海他们打个招呼,然后就做饭,王燕和吴小玉以及葛卫红给她打下手。

    郑先农也陪着王大拿和赵广定干完活回来,又把王队长和老村长都请来作陪,这两位就算是村里最高规格的陪客员了。

    等饭菜端上桌,栾大海一瞧,还挺丰盛的:满满一大茶盘子炖鱼,还有一盘炒江虾,红彤彤的,里面配上今年刚冒芽的小葱,瞅着就有食欲。

    另外就是煎鸡蛋,油汪汪金灿灿的,上尖一大盘子,估摸着最少也得十五六个鸡蛋,才能煎出来这么大一盘子。

    这年头,煎鸡蛋就算在城里,都算一道硬菜。

    还有就是咸腊肉炖的豆角丝和粉条,上面都沾着细小的油泡。

    最后还有蘑孤木耳啥的,炒了一大盘子,每个人面前,还有两个咸鸭蛋。

    李卫国打开两瓶酒,给大伙倒上:“大海哥,还有几位大哥,以后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们了,大伙既然来了,就别外道,跟自个家一样,来,先尝尝鱼。”

    现在刚开江,鱼是最鲜嫩的时候,大伙都伸快儿尝尝,连连点头。

    老村长也乐呵呵地说道:“国子,你这鱼养得真不错。”….栾大海又夹了块鸡蛋:“嗯,这鸡蛋也好,真香。”

    煎鸡蛋最费油了,这年头油又金贵,要是舍不得放油,煎出来的鸡蛋就容易湖,吃起来一股鸡粪味儿。

    “哈哈,大梅养鸡也养得好,大海老弟,别的不敢说,在国子他们家,鱼和鸡蛋管够!”赵广定端起小酒盅,跟栾大海碰了一下。新笔趣阁

    栾大海有点听明白了:这李卫国家里肯定不一般。

    想想也是,这年头要是普通人家,有几个能盖得起全砖房子的?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李金梅出去找宿,把北炕整个腾出来,给栾大海他们住。

    至于李小梅,就直接在南炕跟二哥三哥睡。

    这会的人,都习惯早睡早起,所以第二天早上,李卫国起来去鹿场干活的时候,栾大海他们也都跟着一起去熘达。

    等到了水库这边,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水库,还有成群的鸡鸭和梅花鹿,栾大海他们也彻底瞧明白了:真不是一般人家啊!

    李卫国忙活一阵,就跟栾大海计划起来,水库这边,在哪里起房子,这边盖三间房,暂时也差不多够用了。

    这里地势比较洼,栾大海转了一圈,还是选了原本马架子所在的位置。

    这边打算建的就是普通民房,当然也用不着图纸,到时候测量一下方位,找好南北,就可以动工挖地基了。

    回家的时候,又到新房身地这边瞅瞅,都是空地,虽说按照规定,他们这边的宅基地不许超过三百平。

    但是实际上,普遍要大出来许多,反正都是空地,院子和前后园子,都尽量大一些。

    栾大海拿出来一个简易的罗盘,校正一下方位,用铁锹铲了几锹白灰,不大一会,就把地基的轮廓给撒了出来。

    “吃饭啦!”李小梅在大门口吆喝。

    大伙便收工,早晨就是看看地方,等吃完饭,才是真正干活呢。

    众人回屋洗洗手,早饭都已经端到桌上,看着桌上的大馒头,甚至还有一大盆牛奶,栾大海等人也不澹定了:这伙食,比家里好太多了,竟然还有牛奶!

    吃完饭之后,陆陆续续的,就有人过来帮工,挖地基这活,大伙都能干,而且也确实需要比较多的人手。

    李金梅热情地拿出来两条烟,见人先发一盒,喝水的话,屋里都晾着茶水,外面的天还有点冷,就进屋喝。

    “东家真大气,大伙都卖点力气。”

    大知客赵二两操着公鸭嗓嚷嚷着,他有点呴拉气喘的,干活不咋行,不过支嘴儿是强项,啥事都能给你张罗得明明白白的。

    大伙嘻嘻哈哈把烟都装兜里,然后抄起锹镐,开始干活。

    施工队里的木匠师傅,也搭好架子,开始干活,主要是打门窗套以及房梁檩子之类,也得工夫了。

    这年头可没有电动工具,都是锛凿斧锯这些手工用具,不出活儿。

    李卫国家里都是成根的大圆木,都是上好的红松,前些年准备的,守着林子,当然不缺这些。

    木头要先用大锯破成需要的型材,这种大锯都是一米多长,需要两个人,一上一下操作。

    就是小孩嘴里常念叨的儿歌那种: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

    正好村里有个半拉木匠孙长富,也来帮忙,就跟木匠师傅一起拉大锯。

    中午吃饭的时候,除了炖大鱼,还有猪肉炖粉条。

    猪肉是李卫军去公社送牛奶的时候,正好有一家办喜事杀猪,他就匀了二十多斤回来。

    现在天气还不那么热,肉都炒出来,多放点盐和酱油,也能放个十天八天的。

    农村帮工的也都不要钱,管两顿饭就成,你家有事,人家来帮工;到时候人家有事了,你也去就行了。

    lq.

    隐为者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