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我们是一家人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划破皮肤。

    “来,把刺嫩芽都放到我的背篓里。”李卫国吆喝一声。

    采山野菜,是碰到啥就采啥,所以最好都分门别类,要是各种山野菜都掺和到一起,回家挑拣起来更费事。

    “国子哥,今天回家,你再做一回刺嫩芽呗?”葛卫红又跑过来熘须。

    “那就看你表现了。”李卫国乐呵呵地回道。

    “那我替你背着吧。”葛卫红就要抢李卫国的背篓。

    李卫国就是逗逗她,当然不肯:“你多采点野菜就行了。”

    队伍继续行进,李小梅很快就又发现一小片牛毛广,招呼大伙采收。

    牛毛广就是薇菜,色泽绿中微微泛着点紫色,等到晒干之后,基本就是紫黑色了。

    像这种蕨类植物,发出来的嫩芽都比较脆,可以用刀割,也可以直接用手一掰,嘎嘣一下就把茎秆撅断了。

    如果用刀割的话,割茬处被氧化,回家还得处理一下,更麻烦。

    大伙都低着头猫着腰,拉成一排,一路扫荡。

    这活比起插秧什么的,那可就轻松多了。

    山坡上的野菜非常多,大伙很快就沉浸其中,每个人都非常专注。

    葛卫红低着头,就听到前边李小梅时不时地招呼她:“我在这呐,我在这呐。”

    于是她也不抬头,就这么一路跟着,手上欢快地撅着野菜。

    “卫红,你去哪呀!”身后远远传来吴小玉的招呼声。

    葛卫红这才直起腰,回头瞧瞧,好家伙,她都脱离大部队好几十米,马上就要钻进一片林子。

    于是葛卫红回道:“我跟着小梅呢。”

    “卫红姐,我在你后面呢!”李小梅在吴小玉身旁出现。

    这下把葛卫红给搞迷湖了:“你明明一直在我前面的,还一直招呼,我在这呐。”

    李卫国连忙把她给叫回来:“你呀,是遇到麻达鬼儿啦。”

    一听到鬼,葛卫红吓得啊了一声。

    李卫国又解释道:“麻达鬼儿是一种鸟,叫声有点像是叫你跟着走,你要是真跟着走,就会麻达山,在林子里转不出去,那就危险了。”

    在他们这边,老跑山人有一句话:一怕吊死鬼儿,二怕麻达鬼儿。

    吊死鬼就是树上折断的大树杈子,还连着点树皮,晃晃悠悠,说不上啥时候就会掉下来。….采山人大多数时候都低头干活,大树杈子掉下来就容易把人砸伤。

    听了李卫国的解释,大伙也都心有余季,看来林子里远不像表面看到的这么祥和,处处都隐藏着危机。

    于是众人继续采野菜,大伙分工协作,同一品种的,都集中到一起,尽量是男同志背着背篓,女同志手脚麻利,提着篮子采野菜。

    李小梅和王小雪反倒成了小专家,在她们的帮助下,大伙认识了蕨菜,猫爪子,还有黄瓜香。

    黄瓜香也是一种蕨类,学名叫荚果蕨,采摘下来之后,放到鼻子下面闻闻,有一股黄瓜的清香味儿。

    采得比较多的还有山葱,是一种叶片跟小孩巴掌差不多的野菜。

    这种野菜也非常费事,回家之后,要把叶片一片一片地挑选出来,摆成一摞一摞的,整整齐齐。

    南韩那边最喜欢这东西,吃烤肉的时候,用山葱包着肉,十分鲜美,所以采摘起来虽然费事,但是价格也高。

    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等李卫国招呼大伙歇一会吃点东西打打尖的时候,大伙这才发觉,已经累得腰酸腿疼。

    李卫国把带来的食物分发下去,也没啥好吃的,就是玉米面大饼子就咸菜,当然了,还少不了几瓶鱼罐头,这个最受欢迎。

    “一人一个咸鸭蛋!”李小梅也早有准备,给每人发了一个煮好的咸鸭蛋。

    “小梅你太好啦。”葛卫红还搂着小当家亲了一口。

    李卫国则把大伙已经空了的水壶都收过去,然后去接饮料。

    这个季节,正是白桦汁分泌的旺季,一棵树取一壶,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喝着清香的白桦汁儿,吃着大饼子,感觉还挺香,主要是饿了,在饥饿的时候,吃啥都香。

    稍事休息之后,大伙又继续干活,到了下午三点,李卫国就张罗着收工,回家之后,这些山野菜还要进行初加工呢,同样耗费时间。

    山里的野菜资源确实丰富,大伙的背篓也全都满了,挎着的篮子也都装得满满当当。

    一大背篓山野菜,也挺重的,反正像葛卫红和吴小玉她们这些女生,挎上背篓的背带之后,自个是起不来,得需要别人拉一下,才能站起来。

    一行人走了几里路,就找到四轮子停放的地方,接下来就比较轻松了,背篓全都码放在车斗里,然后人都坐在边上。

    “都坐稳扶好,别颠哒下去!”李卫国吆喝一声,就发动四轮子,突突突的往回走。

    虽然比较颠簸,但是总比背着沉重的背篓轻松啊。

    四轮子跑了一个多小时,到家的时候已经快五点了。

    李金梅要照顾鸡场,还要在家做饭,所以没跟着进山,瞧着满满一车斗的野菜,也被吓了一跳:“采这么多,快点进屋洗洗,准备吃饭!”

    晚饭已经准备好了,煮的包米碴粥,炖的茄子干,还有不少蘸酱菜。….青黄不接的月份,这边主要就是吃干菜。

    李卫国体质好,没感觉咋累,于是又给大家炸了点刺嫩芽,算是犒赏了。

    吃饱饭,还得继续干活,大锅里已经烧好开水,当院子也架着一口大锅。

    采回来的山野菜,要先仔细挑选,把里面的杂草剔除,然后放到沸水里面,打个水焯。

    这个过程通常都不需要太长,也就烫个三五分钟就可以。

    李卫国拿着干农活的四股叉,站在锅台旁边,翻动里面的山野菜。

    每一锅都要焯很多,用别的东西还真翻不动。

    “国子哥,来,给你也照张相。”这回轮到葛卫红给李卫国照相了,加工的过程,也都要留下影像资料。

    葛卫红指挥了几下,忽然想起什么:“国子哥,你要凶一点,对,就像是传说里,把人叉起来,下油锅炸的大鬼!”

    李卫国眨巴眨巴眼睛:“哇呀呀,你们这些山野菜,全都罪大恶极,统统下油锅,然后被人吃掉哇!”

    坐在小板凳上择菜的众人看了,都笑得肚子疼。

    最费劲的就是牛毛广了,焯水之后,还得一根一根的,把茎秆上的绒毛撸下来。

    相对来说,蕨菜就算是省事的了,焯水之后,一根一根捋齐刷刷的,然后系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再把根部切上一刀,变得整整齐齐,然后撒上盐就可以了。

    大伙一直干到晚上九点多钟,这才算是完成初加工,明天就可以拉到收购点进行出售。

    而有些需要晒干的,明天还要进行晾晒,这个就得辛苦李金梅了。

    “都早点回去休息,明天不用太早,七点集合出发。”李卫国吆喝一声,宣布散伙。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卫国就起来装车,然后又拉上奶桶,跟二哥他们一起去公社。

    几人先路过收购站,这里就是罐头厂的收购点,好家伙,已经有不少在排队。

    李卫国他们就把山野菜先卸下来排号,然后李卫军去送牛奶。

    “小伙子,你哪个大队的,采这么多?”那些背着背篓的村民,七嘴八舌询问起来。

    “大馒头屯的,我们这是十多个人采的呢。”李卫国乐呵呵地回道。

    难怪呢,那些村民这才释然,虽然看起来也还是不少,但是毕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一边排队,大伙一边聊天,都说今年山野菜值钱了,大伙都能赚点,贴补家用。

    “要俺说,还是这个白山罐头厂比较仁义,收购价格,比原来国营的贵多了。”一个老汉开始夸起罐头厂。

    “我听说,那罐头厂是小鬼子开的,贼啦有钱。”

    李卫国一听,刚要解释一下,就听有人抢先说道:“这你就不知道啦,那罐头厂的老板,以前就是咱们公社的,战争时候的遗孤,跑回去呆了几年,这不又回来报效乡亲了嘛,是个好小子!”

    “对了,听说就是大馒头屯的,小伙子,是不是这么回事啊?”有人问到李卫国。

    李卫国笑着点点头:“你们说的是大贵叔啊,大号叫田大贵,确实是这样,在国外过上了好日子,也没忘记家乡。”

    反正又不花钱,他当然也乐意往田大贵脸上贴贴金。

    一时间,大伙都纷纷夸赞起田大贵。

    农民就是这么耿直,谁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就念谁的好。

    等轮到李卫国这,在这边组织收购工作的张星这才瞧见:“李哥,你来了咋不早点过来呢,跟着排啥队呀!”

    李卫国摆摆手:“还是按照规矩来,快点过秤,一会儿回去,我们还得上山呢。”

    “好!”张星答应一声,指挥人一样一样过秤,然后开票领钱。

    旁边有刚买完的提出意见:“你们咋不验等呢?”

    lq.

    隐为者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