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到底灌了什么迷魂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更主要的,则是这里面拥有巨大的利益。

    如今,这种白山牌的金盾冻孤,在南韩那边,简直是供不应求,价格翻了好几倍。

    唯一的问题是,数量有限,所以整体利润并不多。

    但是金长顺知道,单论效益的话,这笔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反倒是最高的。

    所以他的计划是继续扩大数量和品种,争取打响品牌,这才又急火火地来到罐头厂。

    金长顺尝尝这些山野菜,不知道是先入为主,还是山野菜本身确实品质上佳,金长顺连连点头,信心更足。

    “嗯,这片大山孕育出来的野菜,确实美味。”

    连秋田正人都赞不绝口,不过他很快话锋一转:“听说白山罐头厂因为质量问题,停业整顿,金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去看看我的野菜厂,我们那里,规模更大,设备更先进,产品质量更过硬。”

    在听了翻译之后,旁边那桌上坐着的田大贵曾一下就站起来,不过没等他嚷嚷呢,就被王军和高大林给劝阻,又拉着他坐下。

    田大贵气得快子一放,嘴里都囔:“俺就知道秋田狗肯定没憋好屁,当咱们面儿抢生意,俺恨不得抽他两个大耳刮子!”

    吓得刘县长一个劲使眼色,真要是把外商给打了,那就麻烦喽。

    李卫国也连忙用眼神示意田大贵,这是他大姐的婚宴,可不能闹笑话。

    不动手,却并不代表不许动嘴,李卫国乐呵呵地望着秋田正人:“秋田先生,我们的山野菜没有问题。”

    然后李卫国又转向金长顺:“金先生,这种事情,很好解决,你可以从我们两个厂子的野菜里面,各取一些样品带回去化验一下,然后再做出正确的选择。”

    金长顺点点头:“这样确实很公平,不过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我相信李先生的人品,我相信你们的产品,和您的人品一样,值得信赖。”

    这番话,令桌上的人无不动容。

    秋田正人也皱起眉头,他就纳闷了,这个李卫国,到底给金长顺灌了什么迷魂汤?

    李卫国很是谦虚地摆摆手:“金先生过誉了,谢谢您的信任,不过嘛,情义归情义,生意归生意,这才是经营一家企业的根本,我们都必须遵守。”

    “李先生这种严谨的作风,值得钦佩。”秋田正人连忙打蛇随棍上,他当然有信心和李卫国那边的罐头厂竞争。….就算不能胜出,起码也能立于不败之地,毕竟都是一座大山上采收的山野菜,品质又能差到哪里去?

    李卫国笑着点点头,望向秋田正人的目光里面,带上几分戏谑:“这样吧,今天是我大姐的喜事,我抽不开身,等到明天,我陪金先生去厂子里转转,当然,也可以去参观一下秋田先生的野菜厂。”

    “好,那就一言为定!”秋田正人连忙应承下来。

    李卫国也不想在大姐的喜宴上牵扯过多,所以也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正好李金梅和郑先农过来敬酒,李卫国就引领着大姐和大姐夫,挨桌给客人敬酒。

    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一场婚礼圆满结束。

    客人们也纷纷踏上归程,李玉梅也跟着坐车回县里。

    李卫国送完客之后,又招呼乡亲们,把剩下的折箩都分了。

    这个也是习俗,没人嫌弃,大伙都乐呵呵地端着半盆折箩回去,晚上继续改善伙食。

    归置完东西,把借来的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都还回去,大伙这才算是忙活完了。

    队长婶子她们刚坐炕上,大拿婶子就张罗起来:“哎呀,忘了件大事,小梅,去把窗户上的双喜字抠个窟窿,大点抠着。”

    按照当地的风俗,这样的做法,将来生娃子,肯定大眼生生的。

    结果李小梅够不着,就把李小鹿给抱起来,完成这项任务。

    李卫国瞧瞧大姐和大姐夫,两个人眼睛都不小,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不用有这个担心。

    等到晚上,知青和村里的年轻人就早早来闹洞房。

    眼瞅着越闹越凶,小当家就及时地打开电视机,这下全消停了,都津津有味地开始看电视。

    如今的电视台,基本上到十点多,节目就结束,有几个人还赖着不走,都被李卫国给清场。

    等睡觉的时候,李卫国看到李小梅和李小鹿还拿着自己的小枕头往大姐那屋跑呢,就一手一个,把俩小家伙给拎回来。

    新婚之夜,就别去凑热闹了。

    李金梅还红着脸阻拦李卫国:“国子,没事,我这屋炕上能睡下。”

    “大姐,大姐夫,忙活一天了,早点休息。”

    李卫国应了一声,叫他们安安心心享受二人世界。

    ……

    第二天一大早,李卫国招呼田大贵吃过早饭,就开车去县城。

    而李金梅,则早就起来,去养鸡场忙活了。

    等吃饭的时候,李小鹿还伸出小手,在大姐脸上摸来摸去的,嘴里呀呀地叫着,也不知道她想表达啥意思。

    八点刚过点,李卫国就来到了罐头厂,看到岳建国他们正打扫卫生呢。

    “国子哥,还需要做啥准备?”张星凑上来询问。

    李卫国摆摆手:“现上轿现扎耳朵眼这种事,咱们不干。”

    瞧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田大贵等人都暗暗摇头,他们可没有李卫国这种信心。….上午九点,几辆车开进院子,今天的阵仗不小,连县里的高书记都来了,还有地区主管外贸的一位严处长。

    不过他们都是陪客,主角还是金长顺和山口宏这些外商,当然还少不了秋田正人,这家伙今天显得格外意气风发。

    “欢迎诸位,欢迎各位领导。”李卫国和田大贵上去打招呼。

    高书记五十多岁,身材微胖,透着一股朴实憨厚,他是农民出身,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干部。

    而那位地区的严处长,则比较年轻,生着一张笑面,对待外商,也点头哈腰的,带着几分谄媚。

    李卫国有点瞧不上这种人,不过随着改开,这种崇洋媚外的人,偏偏还越来越多。

    “这车间怎么还贴上封条了?”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严处长瞧着车间大门上的封条问道。

    李卫国乐呵呵地接过话茬:“这是上级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我们也在努力提升。”

    “哦,这位小同志觉悟还挺高嘛。”

    严处长点点头,然后向金长顺等人问道:“金先生,既然这里不方便进去,那我们就还是去对面的野菜厂吧?”

    在听了翻译之后,金长顺却冷冷地摇摇头,然后提出了去库房看看的要求。

    这个当然没问题,岳建国在前面带路,领着一行人参观了一下几座仓库。

    仓库主要有两类,一类里面是腌渍的野菜,都放在一口口大缸里。

    另一类就是存放干品的,比如薇菜干这些,都用麻袋装着,仓库里边还挺干燥通风的。

    这些也没啥可看的,走马观花,十多分钟也就瞧完了。

    而金长顺和山口宏都比较严谨,取了一些样品,说是带回去进行化验。

    这两个人也算行家,在他们看来,薇菜干的品质还是很高的,色泽紫中泛光,这是经过充分的揉搓和日晒之后,才会有的表现。

    别看同样是薇菜干,但是品质却千差万别。

    要是采回来之后,赶上阴天下雨的,那就没法晒干,只能在炕上烘干,而烘干的薇菜,用水发泡之后非常柴,吃起来口感和味道差了许多。

    不管设备如何先进,说起来,阳光才是最好的帮手。

    “秋田先生,我们还是去你的野菜厂吧。”严处长又开始提议。

    有地区领导在这,刘县长根本就没有说话的份儿。

    还是李卫国笑吟吟地接过话茬:“好啊,希望秋田先生,能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说到最后,他还特意加重了语气。

    “诸位,请!”秋田正人则信心十足,他的库房,有更先进的防潮通风设备。

    两个厂子就是一道之隔,也不用坐车,直接走着过去。

    秋田野菜厂这边占地更广,一个几十人的施工队,正在忙碌着。

    “这些建筑设备太落后,工人的工作效率实在太低啦!”秋田正人嘴里还发泄着不满。

    说得县里的领导有点挂不住面子,高书记都老脸一红,他们已经派来最好的人手,真的尽力了。

    严处长嘴里一个劲解释:“秋田先生见谅,和贵国相比,我们当然有差距。”

    虽然这句话是事实,但是听在大伙耳朵里,总觉得不是味儿。

    “有差距不怕,就怕没有追赶的信心。”李卫国又开始接茬。

    严处长皱皱眉:怎么就你话多?

    秋田正人则一脸傲然:“那李先生可要多多努力。”

    还想追赶我们的步伐,做梦去吧。

    秋田正人当然有这个自信,因为整个七八十年代,岛国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直奔着追赶米国去了。

    岛国人更是挥舞着钞票,在全世界买买买,甚至还扬言:他们可以买下整个米国。

    面对秋田的不屑,李卫国也不在意,因为他再清楚不过:十年之后,岛国经济泡沫就会彻底破裂。

    lq.

    隐为者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