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真是有大本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愿意留下的,我们当然举双手欢迎,我们一起在农村创业,没准比城里还有前途呢。”

    当即又有两名知青表示,他们也希望能留下来。

    这两位,一个是女知青,来自辽省的林青;另一位是来自山东的汉子鲁大龙。.c0m

    他们选择留下,主要是这两位彼此瞧着对眼,正处对象呢,如果返城的话,分处两地,不用说,肯定就吹了。

    这俩人感情很好,当然舍不得。

    最主要的是,李卫国许下的承诺,叫他们很是心动。

    不说别的,就算是像高大林那样,在罐头厂上班,他们也知足了。

    不过鲁大龙还是要跟李卫国确定一下:“国子,我们要是留下,以后真能去罐头厂工作吗?”

    李卫国也面色郑重地点点头:“大龙哥,没问题,这个我完全可以保证,甚至以后,只要能力够,还可以走上管理岗位。”

    在李卫国的计划中,罐头厂只是试试水,以后肯定还会建立其他厂子,就缺少信得过的帮手呢。

    “好,那我和林青也留下!”鲁大龙当然相信李卫国。

    剩下的几名知青,就比较犹豫了,确实有点两难:他们也想回城,和家人团聚;可是又舍不得这边的机遇。

    “不着急的,大家可以写信和家里商量一下,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就算大家回城,我们也依然是朋友,也不会断了联系。”

    李卫国笑着和大伙说道,平心而论,他当然希望这些知青都能留下,跟他一起创业,毕竟知青们的素质,还是挺高的。

    但是他也不会去做一厢情愿的事情,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想法也各不一样。

    大家也都点头答应,毕竟这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事,确实需要慎重选择。

    等到晚上,李卫国去鹿场那边值班。

    这里也终于告别了马架子时代,三间房,两铺炕,翻跟头睡都够用。

    今天晚上值班的是赵广定,另外一铺炕上,睡的是李大猛和金铁柱哥俩,他们也一直没回家,在这边跟着学习养鹿的经验,等过了端午节,就准备把梅花鹿赶回去。

    经过半个月的恢复,运回来的这批梅花鹿基本适应过来。

    睡到后半夜的时候,外面传来大黄的叫声,然后就有人拍窗户,翠花婶子的喊声也响起来:“广定,广定,快点起来,要生啦!”

    赵广定迷迷糊糊爬起来,直接蹦到地上,他有点睡迷瞪了:“俺要当爹啦,俺要当爹啦!”

    外面传来翠花婶子的叫骂声:“你个老犊子,是小芳,小芳要生啦!”

    “俺就说你没到月儿呢,也挺好,俺要当姥爷啦,走,快点回家!”赵广定赶紧穿衣服。

    李卫国也爬起来,跟着一起回去,生孩子是大事,村里条件又落后,要是有危险,就得赶紧开车拉公社或者县里去。

    这些天,约莫着快要到日子了,翠花婶子就一直在这边陪着闺女。

    等他们回来,村里接生的五奶奶和几个婶子都来了,正忙活着呢。

    “用不用送医院啊?”李卫国也没进屋,在门口喊了一声。

    五奶奶经验丰富:“没事,能生。”

    那就好,李卫国又想起来一个事:“那我开车去把大林接回来。”

    因为罐头厂那边忙,高大林并没在家。

    “国子,那就辛苦你跑一趟。”翠花婶子也忙晕了,才想起来这茬。

    “没事,不然今天也得去县里送一趟鸡蛋。”李卫国答应一声,就赶紧回家。

    天气热了,现在一周就得跑一趟县城,昨天晚上,鸡蛋都装好了,李卫国开车就走,越走天越亮,等到东方出现鱼肚白的时候,正好也赶到罐头厂。

    他把高大林从被窝拎出来,猴子一听说媳妇要生娃,也麻爪了,穿上衣服就往外跑。

    “叫王军开轿车拉你回去!”李卫国吆喝一声,他可不放心高大林自己开车回去。

    “对了,我买的红糖和挂面!”高大林又跑回来,拿上东西,拽着王军出门。

    李卫国又叮嘱一句:“别着急,五奶奶说能顺产,你们慢点开。”

    想想去年的时候,因为小芳怀孕的事情,还差点把高大林送进监狱,李卫国心里也颇有些唏嘘。

    最后在他的干预下,小两口日子挺和美,现在马上就要变成一家三口,多好哇。

    在罐头厂这边吃过早饭,李卫国这才去副食品商店送鸡蛋,回来的时候,还整回来半面袋子江米,几斤大红枣。

    后天就是端午节,商店的胡主任给李卫国特意留的,包粽子。

    等李卫国回到村里,已经快晌午了,先去高大林家看看,已经都生完了,捡了个大胖小子,把高大林给乐的,就知道咧着大嘴傻笑了。

    母子平安,翠花婶子也高兴,在家里预备饭菜。

    王燕和吴小玉他们也来了,正给小芳熬粥煮鸡蛋呢,鸡蛋当然是李金梅给送来的,管够吃。

    不过这产妇的饭量是真不小,肚子就跟无底洞似的,喝了两大碗红糖粥,一口气吃了六个鸡蛋。

    “国子,你水库里有没有鲫花,那玩意吃了才下奶呢。”赵广定也在这跟着忙活,别的干不了,烧火还是没问题的。

    他们这边的土方子,要是产妇奶水不足,就吃鲫花鱼,奶水哗哗的。

    “没问题,下午就拎个十条八条的过来。”李卫国痛痛快快答应着。

    赵广定连连摆手:“可用不了那么多,有两条就够了,你整那么多,俺要是嘴馋也跟着吃,吃完也下来奶咋整?”

    “你就瞎掰吧。”五奶奶照着赵广定的后脑勺子扇了一巴掌,打得老赵嘿嘿直乐。

    到了下午,李卫国跳进水库了扎几个猛子,就拎了两条大鲫花出来,这鱼和普通的鲫鱼不同,身材更加修长,也是“三花”之一,比较名贵。

    他到了岸边,又找了一处苇塘子,割了一大抱苇叶子回去。

    这边没有竹子,所以包粽子就用苇叶。

    把鱼给高大林送过去,李卫国回到家,把苇叶子用水泡上。

    至于江米,早就用水先泡上了。

    等到李小梅放学回来,就高高兴兴地宣布:“三哥,明天过五月节放假,三哥,你煮点茶叶蛋呗?”

    上次李卫国煮了一次,留家里几个,小当家没吃够。

    这边的习俗,端午节吃鸡蛋,小娃子们平时很少能吃到鸡蛋,过节了,家里孩子多,每人能分上两个三个的,那就不错了,吃得舔嘴巴舌的。

    哪像后来,得硬往孩子嘴里塞。

    李卫国正蹲在盆子前边整理苇叶子,就抬手扒拉一下小当家的羊角辫:“行,管够,不光煮茶蛋,今年还要包粽子呢!”

    “哇,包粽子,哈哈,三哥你太厉害啦,我还没吃过粽子呢!”

    李小梅乐得,直接跳到李卫国的后背上,瞧把她给高兴的。

    长这么大了,第一次吃粽子,李卫国心里忽然一酸,把俩手拢到身后,背起小妹。

    想想前世,小妹这时候已经离他而去,李卫国更加珍惜现在,他一定要看着小妹,一天天健康成长。

    等到晚上,江米,大枣,苇叶都泡好了,可以包粽子。

    李金梅试了一个,没包过,江米都露出来。

    李卫国的手艺也一般,苇叶又比竹叶窄,包出来的粽子,三扁四不圆,根本没个型。

    “哥,要不咱们就把江米和大枣放到锅里煮饭吧?”小当家也没招了,眼瞅着东西都齐备,就是吃不上粽子,她也着急啊。

    不过小当家就是聪明,灵机一动,就跑出家门。

    不大一会,就领着王燕和吴小玉他们跑回来:“嘻嘻,我把会包粽子的师傅都请来啦!”

    葛卫红的小脑瓜探过来:“事先声明,莪和小梅一样,就会吃。”

    大伙也没指望她,王燕和吴小玉都会包粽子,尤其是王燕,以前在敬老院的时候,敬老院的老人们做零工,年年都帮人家加工粽子。

    她一边包,一边教,竟然包出来好几种形状的粽子。

    大伙也都跟着学,慢慢也都包的有模有样,就连李小梅都包了一个,拿在手里显摆。

    “小梅,你刚才好像没放大枣吧?”葛卫红提醒她。

    小当家一拍自己的脑瓜:“还真忘了,白忙活啦!”

    煮粽子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在大锅里烧了几个开儿之后,又闷了一宿。

    第二天早上揭开锅,一股独特的清香就散发出来。

    李卫国把粽子都捞到大盆子里,用凉水拔上,然后李小梅就领着李小鹿,乐颠颠地挨家送去。

    像是老村长家,队长叔家,以及大拿叔这些,多少都尝尝。

    每家也就是一串,十多个粽子,即便如此,也撒出去一多半。

    李卫军和李卫国哥俩,也去知青点,把王燕和吴小玉接到家里过节。

    这也是这边的习俗,年节啥的,都要把对象接到家。

    就算住几宿也没事,订婚了就没人管,一些比较着急抱孙子的父母,还会特意创造一些机会。

    假如怀上了也没事,赶紧张罗着结婚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