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美妙的收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这还只是一半,另外一半,按照李卫国的预计,都准备留在国外。

    田大贵咧着大嘴哈哈笑:“国子,这钱太多了,咋花啊?”

    对他来说,确实有点多,他万万想不到,山野菜生意这么赚钱,都是好几倍的利润。

    李卫国也忍不住开起玩笑:“大贵叔,有钱了,当然是买房子置地娶媳妇,要不您先给我们找个婶子吧?”

    旁边的王军和高大林他们,也都跟着嘻嘻笑。

    要说田大贵打了半辈子光棍,现在也算立业,该考虑成家了。

    谁知道老田却是一个劲摇头:“不中不中,现在看俺有钱了,倒是有不少扑上来的,俺穷的时候,咋没人搭理俺呢,所以这些都不中。”

    话糙理不糙,能有这种想法,证明田大贵还没飘。

    李卫国也点点头:“大贵叔,那就先不着急,早晚有合适的,咱们先说说花钱的事儿,我打算先把咱们的野菜厂扩大规模,再建两个分厂。”

    大伙一听,立刻来了精神,他们现在也都尝到甜头,知道山野菜这一行,大有可为。

    “国子,你说咋整就咋整。”田大贵当然没意见,他也知道自己的定位,就是个幌子,发展和规划之类,全靠李卫国呢。

    李卫国走到墙上贴着的一幅地图前面:“咱们东北,山货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咱们这边,这几年往南韩和岛国出口的山野菜也在不断增加,现在正是咱们掺和一脚的好时候。”

    “下一步,我们就准备在另外那两个地区,也尽快建设分厂,然后辐射到各个林区,咱们的产业才能飞速壮大。”

    “如果最终能掌握山野菜和其它山货贸易的话语权,那就厉害了,利润都是数以亿计!”

    这番话叫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原本大伙都有点沾沾自喜,感觉罐头厂赚了大钱。

    但是跟李卫国描述的蓝图相比,那就实在不值一提。

    “国子,你就说咋干吧,俺们都听你的!”田大贵也激动起来,感觉浑身又充满动力。

    李卫国又重新在桌子前面坐下:“大贵叔,罐头厂这边现在已经稳定,下一阶段,你就领几个人,先去龙江那边考察,争取早点把架子搭起来。”

    说完他又望望王军和高大林他们:“你们都跟着大贵叔,以后那边的分厂,就得你们支撑。”

    锻炼了一年,也该撒出去独当一面了,虽然还缺乏一些历练,不过在这个野蛮生长的年代,只要敢闯,就能闯出一番天地。

    王军等人也对视一眼,全都满脸激动,他们也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随后李卫国又给他们圈定几个主要的林区,划定考察的大致范围,免得瞎跑。

    有田大贵外商的身份,还有启动资金,以及后续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李卫国当然有信心。

    然后李卫国就搭乘送鱼的四轮子,颠颠哒哒地回到大馒头屯。

    “回家喽!”李小梅迈着小短腿,朝着家里跑去,李小鹿在后面紧跟着,还摔了个前趴子,不过爬起来继续跑。

    看来外面的花花世界,还是没有家的吸引力大。

    俩小丫头回到家,先各屋里全都走一遍,然后李小梅这才出门寻找小伙伴。

    她带回来不少糖呢,要跟王小雪她们分享。

    李卫国也去鹿场转悠一圈,然后就又恢复原来的生活,每天闲着没事,就去大江里面游逛。

    现在是丰水期,江里鱼类活动也最旺盛,是他引鱼的最佳时期。

    不知不觉,时间进入八月份,这天中午,李卫国刚从水库回家,就听到当院的李小梅大叫一声:“四姐回来啦,卫红姐,你也回来啦!”

    李卫国连忙出门,只见李玉梅正抱着李小梅转圈呢,还有张牙舞爪的葛卫红,也抱着李小鹿往天上扔,后面还跟着笑吟吟的吴小玉。

    李卫国也不由得精神一振,脱口问道:“通知书来啦?”

    “三哥!”李玉梅放下小当家,直奔李卫国扑过来,一头扎进他的怀里,眼泪噼里啪啦掉到李卫国的胳膊上。

    “哈哈哈,太好了,你们终于能够金榜题名啦!”李卫国也大笑起来。

    “郑大哥考上了,小玉和玉梅也都考上啦,还有我,也考上啦!”葛卫红手里挥舞着几个信封,使劲跳着,瞧她那样子,好像要飞。

    李卫国轻轻拍着四妹的后背:“咱家终于出大学生啦,玉梅,你是咱们家的骄傲!”

    李玉梅抹抹眼泪,脸上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多年寒窗苦读,一朝得偿心愿。

    这其中的艰辛和努力,她自己最清楚。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是三哥,领着她摆脱了最大的障碍,才有了今天最美妙的收获。

    这时候,大姐和大姐夫,也一起回来,李小梅直接跑过去:“大姐夫,你考上啦!”

    郑先农使劲推了一下眼镜,然后激动地抓住李金梅的手。

    “小梅,通知书呢!”李金梅也急火火地问道。

    李卫国一挥手:“走,咱们进屋慢慢看。”

    桌上,几封录取通知书静静地摆放成一排,都是朴素的牛皮纸信封,每一个,都代表着无限的希望,代表着莫大的成就。

    “华清大学,这个是四姐的。”李小梅拿起来一个信封,乐呵呵地递到李玉梅手上。

    信封的落款,是印刷字,新红的大字,还有那独特的字体,小当家能认出来,实属不易。

    李玉梅双手接过信封,然后紧紧抱在胸前,眼泪又一次落下来。

    李金梅则拉起她,一起走到相框前面,朝着父母的合影深深鞠躬:“爸,妈,玉梅考上大学了,是华清!”

    说着说着,李金梅也哽咽起来,抱着四妹,一起痛哭。

    李卫军和李卫国哥俩也站在他们身后,眼睛里也同样湿润起来。

    李小梅和李小鹿虽然不知道咋回事,但是也一起走过去,紧紧拉着大姐和四姐的衣襟。

    李金梅使劲抹抹眼睛:“不哭了,不哭了,这样大喜的日子,咱爸咱妈也看着咱们笑呢!”

    好半天,他们这才收拾情怀,重新坐在桌前。

    李玉梅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简朴的入学通知书,像是姓名、地址等等,都是手写的,最下面,盖着学校鲜红的印章。

    看着最前面那“李玉梅”三个字,四妹脸上,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好好留着,这个值得珍藏一辈子。”李金梅叮嘱一声。

    “东北农业大学,这个是大姐夫哒!”李小梅又拿起一个信封。

    郑先农的双手也激动得有些颤抖,恭恭敬敬地接过来,他的愿望,也终于实现。

    “这个是小玉姐姐的。”李小梅又拿起京大的通知书。

    吴小玉也站起来,双手接过,然后朝着大家鞠了个躬,随即眼圈一红,泪珠也开始滚落。

    “剩下这个是我的,嘻嘻,首都东方歌舞团,我厉害吧!”葛卫红则直接把最后一个信封抢到手里,在大伙眼前显摆。

    屋子里顿时充满欢乐的气氛,李小梅也一个劲点头:“卫红姐真厉害啦。”

    “那还得感谢你呢。”葛卫红把李小梅抱在怀里,贴着她的小脸儿,“面试的时候,你猜猜我唱的什么歌?”

    嗯,李小梅眨眨大眼睛:“是《采蘑菇的小姑娘》!”

    葛卫红使劲点头,戳戳李小梅的鼻尖:“咱们小梅最聪明啦!”

    小当家有点不好意思:“那你应该感谢我三哥,这首歌是三哥教莪唱的。”

    葛卫红当然知道,也来到李卫国身前:“国子哥,谢谢你。”

    说起来,他们几个能顺利考上大学,李卫国的贡献还真不小。

    李卫国乐呵呵地摆摆手:“等以后你成了大歌星,别假装不认识我们就行。”

    葛卫红顿时恼了:“我现在就不理你啦。”

    “行了,先吃饭,等明天好好庆祝一下。”李金梅赶紧张罗吃饭。

    郑先农也插话道:“正好有几位知青也要回城了,咱们欢送欢送。”

    他们这一批知青,一共十三个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命运却各不相同。

    吴小玉他们几个考上大学,还有的在当地成家或者定亲,还有林青和鲁大龙这些,选择留下来。

    甚至还有一名知青,将她的青春永远留在这里……

    等到下午,几个人考上大学的消息,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最高兴的是老村长,到知青点找了一圈,没看着吴小玉他们,就直接来到李卫国家里。

    进屋一瞧,好家伙,屋里足有二三十人,正在那扎堆唠嗑呢。

    “村长爷爷来啦,快坐。”李卫国把老村长让到炕沿边上,大伙起身让座。

    老村长也没急着坐下,目光一扫,看到郑先农和吴小玉他们几个,老村长哈哈大笑:“好好好,你们几个娃子,给咱们大馒头屯涨脸啦!”

    虽说郑先农他们是知青,但是户口都落在大馒头屯,这个假不了。

    王队长也在场,他也乐呵呵地说着:“咱们大馒头屯,这回算是破天荒喽,一下子出了四名大学生,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李卫国也立刻转达田大贵的意思:“大贵叔都说了,以后凡是咱们大馒头屯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学费啥的他全包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