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稻花香大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来一个小个子,果然是山口宏。

    李卫国也不由心里好笑:这家伙是和金长顺捆绑在一起的吗?

    “金兄,山口先生,欢迎欢迎。”李卫国大步迎了上去。

    他见到这两位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每次见面,基本都是给他送钱来的,当然欢迎。

    几个人寒暄一阵,也算是老朋友了,不必太客气。

    李卫国又和县里陪同的两位同志握手之后,这才邀请客人进屋。

    金长顺他们来过李卫国家,笑吟吟地和家人打招呼,金长顺和山口宏,还给李小梅李小鹿带来礼物。

    李卫国又把吴教授介绍一番,结果把吴教授也搞得一愣一愣的,这年头,外宾还是非常罕见的,想不到跑这串门来了。

    “国子,俺们还没吃饭呢。”田大贵到李卫国家里,当然更不知道啥叫客气。

    随行的同志连忙解释:“本来是要在招待所安排午饭的,不过金先生希望来这里吃饭。”

    李卫国笑笑:“没关系,金先生和我是好朋友。”

    原本李卫国他们都吃到一半了,既然来了客人,当然不能怠慢,李金梅就准备再去拾掇几个菜,结果却被金长顺给拦住:“我和李兄是朋友,桌上的菜肴已经很丰盛。”

    这样不好吧?李金梅望望三弟。

    “那我就以实为实,来来来,都上桌。”李卫国倒是随性,于是添了几副碗快。

    几人也不喝酒,倒是省事。

    金长顺望望自己面前满满一大碗米饭,有点为难:太多了,他好像没这么大的饭量。

    倒是山口宏兴致勃勃地尝了一口米饭,然后连连点头:“刚才进屋,我就嗅到米饭的香气,这是我吃过最好的稻米!”

    这个评价就非常高了,岛国那边的主食也是大米,不过那边的民众,都吃本国出产的稻米,即便是从其他国家进口大米,也是别做他用,比如酿酒,或者加工雪饼之类的食品。

    南韩那边也差不多,在饮食方面,都属于中华文化圈,于是金长顺也尝了一口,慢慢咀嚼一番,他也不由得眼睛一亮。

    金长顺打小儿就生长在极为优越的家庭之中,饮食方面,当然精美,所吃的稻米,也是出产自南洋的香稻。

    可是在他的感觉中,都不如眼前的大米好吃。

    这股香气,是真正的米香,发自食物的本源。

    而且金长顺能感觉到,这米粒儿明显要大上一圈,瞧着就感觉亲切可人。

    “好米,好米,李兄,你这大米从何而来?”金长顺放下快子,郑重地向李卫国询问。

    李卫国笑着答道:“是我们自己种的,金兄要是喜欢,回头我送你两袋品尝。”

    “不知道一共种了多少?如果有可能,我们可以合作。”金长顺继续刨根问底,他跟李卫国打过几次交道,也渐渐摸清了路数,索性就直奔主题。

    ….因为就算金长顺如何打埋伏,最后也占不到便宜,还不如开诚布公。

    “我们今年也是第一次种植水稻,才收了三十多万斤,还要留够种子,还有自家吃的,实在拿不出来多少。”

    李卫国本来没想卖大米,怎么也得发展两年,等总产量上来,才好联系销路,不然的话,这点东西,真不够塞牙缝的。

    金长顺点点头,又往嘴里刨了两口米饭,想要放弃,这么好的大米,他心有不甘;想要购买吧,数量确实太少,相应的,利润空间也就没多少。

    这也叫金长顺想起了自己看《三国》的时候,那个关于鸡肋的典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在思索一阵之后,金长顺又开口问道:“李兄,你们的种植规模,是否会继续扩大?”

    “这是肯定的。”李卫国点点头,然后又补充道,“我们这稻花香大米,没用任何化肥农药,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

    金长顺点头表示理解,他也没想捡便宜,只要品质过硬,他自然也会获利。

    在他的计划中,这种稻米,肯定是要走高端路线的,他运回去之后,也是要卖高价的。

    于是金长顺表示:他要先带回去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如果没有问题,今年先向李卫国收购二十万斤大米。

    毕竟也需要时间来慢慢打开销路,等到过两年,形成良好口碑之后,正好这边的产量也上来了。

    “金先生,你能否给一个大致的价格?”郑先农用手推了一下眼镜,眼里满是兴奋。

    其他人也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一起望向金长顺。

    “如果这种稻米确实如李兄所言,是真正的有机水稻,那么我的收购价格,不会低于每斤一元钱。”金长顺给出了一个价格。

    屋子里面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连吴教授都为之动容。

    要知道,国内这边,最好的大米,也就两角钱一斤,好家伙,这一下子就翻了五倍,岂不是赚翻了?

    李卫国也面露微笑,他知道,这个价格只是底价,还可以继续谈。

    参照南韩那边的经济发展水平,稻花香大米,卖到五元钱以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里面再去掉金长顺的利润空间,他们的稻花香,卖到两到三元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不过这是后续,没必要在今天的饭桌上详谈,于是李卫国笑着让客:“光顾聊天了,大家都吃菜。”

    “吃饭。”金长顺纠正了一下李卫国的说法,结果一顿饭下来,上尖一大碗米饭,都被他给消灭了。

    就这样,金长顺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真是好米啊,他心里也赞叹不已,更坚定了做这笔生意的信心。

    至于检验方面,在他看来,不过是走走形式,他都亲口品尝过,能有什么问题?

    而且金长顺也知道,这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化肥农药之类,使用得并不广泛。

    ….说白了,就算想用,也没有啊。

    吃完午饭,金长顺又兴致勃勃地提出来,要上山转转,瞧瞧他最宝贝的金盾冻孤。

    这次他就是为此而来,当然除了金盾冻孤之外,还有其它山货,都从罐头厂那边订购了不少。

    他和山口宏一起,基本上把罐头厂这边的产品都给包圆了。

    即便如此,对于他们国内海量的需求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

    但是对罐头厂来说,就大不一样,能抓住这样的发展机遇,就能滚雪球一般飞速壮大。

    对于金长顺的提议,李卫国当然没意见,眼下时间已经快要进入十一月,也进入到金盾冻孤的生长季节。

    一行人刚出屋,就看到赵广定急火火地跑进来:“国子,是说咱们的大米,能卖到一块钱一斤啦?”

    李卫国笑着点点头:“广定叔,只是个初步意向,还没定准呢。”

    赵广定一蹦八个高:“哈哈,那俺可发财啦,一块钱一斤,俺家打了四万多斤呢!”

    在老赵后边,还跟着不少村民呢,也都听得差点惊掉下巴,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其中还有个半大小娃子,手里还端着半碗大米饭,正往嘴里扒拉呢,结果被他老子一把给抢过来:“别吃啦,这么金贵的东西,都赶上吃钱啦!”

    小娃子不明所以,委屈巴巴的。

    李卫国也颇有些无奈,大伙都穷怕了,于是上前又把饭碗子还给小娃子:“终归不能少了娃子们这口吃的。”

    “国子,来年俺家也种水稻,俺们这就去整地,把旱田改成水田。”有村民嚷嚷起来,不由得不动心啊。

    王队长也乐呵呵地表态:“国子,等种水稻的时候,还得你们多帮忙指导。”

    李卫国自然是满口应承下来,大伙要是都富裕起来,那岂不是更好。

    而且一项产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必须形成规模。

    等乡亲们都乐呵呵地离去,李卫国这才领着金长顺等人出村,去附近的林子转转。

    金长顺也十分兴奋,对于金盾冻孤,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而且在他的运作下,这种蘑孤罐头,在南韩那边,简直是供不应求。

    众人走了几里地,进入一片杂树林,这月份,已经是落叶满地。

    很快,大伙在一截枯树桩底下,就发现一簇暗金色的金盾冻孤,密密麻麻的小蘑孤头,瞧着就喜人。

    金长顺蹲在那里,亲手采摘,李卫国也举起相机,帮他拍照,这张照片,对金长顺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吴教授也在同游的队伍之中,他不大了解内情,忍不住向郑先农询问:“小郑,这种蘑孤很名贵吗?”

    郑先农点点头:“老师,金盾冻孤的出口价格是好几块钱一斤呢。”

    结果把吴教授给吓了一跳,他记得,中午的餐桌上,就有这种蘑孤,他还没少吃呢。

    “这座大山,还真是一座宝库啊。”吴教授也忍不住赞道。

    郑先农马上接话:“那也得有眼光才行,在这之前,这些东西都默默无闻,是国子发现了它们的价值。”

    他可不是故意帮李卫国说好话,事实就是如此。

    吴教授也望望李卫国,然后微微点头。

    .

    隐为者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