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变化是真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等到李小梅考完试,就已经到了元旦。

    时间也正式迈进一九八一年。

    “四姐啥时候放假啊?”放了寒假之后,李小梅每天起来,都要念叨这么一句。

    他们这边天寒,所以寒假长,暑假短。

    “大学放假当然要晚一些。”李金梅摸摸已经微微隆起的肚皮,嘴里安慰着小妹,其实她也盼着呢。

    等到腊八这一天,李金梅就熬了一锅黄米饭。

    这边没有吃腊八粥的习惯,一般都是在这一天吃黏米饭。

    大黄米在大锅里慢火煮了小半天,就变得黏黏湖湖的。

    锅底还有一个金灿灿的大锅巴,等戗下来之后,李小梅和李小鹿就捧着啃。

    嘎吱吱的,香甜酥脆,吃得两个小家伙眉开眼笑。

    李金梅还在锅上蒸了半碗荤油,里面撒上盐面和葱花,到时候舀一小勺放到黄米饭里,吃起来香喷喷的。

    当然喜欢吃甜的,还可以在里面撒点白糖,又香又甜。

    “四姐最喜欢吃黄米饭了。”李小梅嘴里又念叨起来。

    这时候,屋门一开,伴着一股凉气,一个人影风风火火地闯进来。

    进屋之后,就抱起李小梅,原地转了几圈:“哈哈,小梅!”

    第一个冲进李卫国家门的,不是李玉梅,也不是吴小玉,而是葛卫红这个疯丫头。

    她抱完李小梅,又把李小鹿给抱起来,还半空扔了两下。

    瞧她那样子,比俩小不点还兴奋呢。

    “咳!”李卫国使劲咳嗽一声,“卫红,放假了你不回家,怎么又上我家来了?”

    葛卫红朝他翻翻白眼:“我是来金梅姐家里!”

    李卫国好几个月不和她斗嘴,正想过过嘴瘾,然后就看到李玉梅和吴小玉走进屋里,便大笑着迎上去:“哈哈,小玉,欢迎回家!”

    听到回家这两个字,吴小玉脸上也笑容绽放。

    “四姐,小玉姐!”李小梅又跳过去,李玉梅抱起小当家,吴小玉则把李小鹿抱在怀里。

    一时间,屋子里充满欢声笑语。

    “好好好,这下人齐啦!”郑先农最后出现在门口,微笑着望向自己的妻子。

    他们放假的时间差不多,事先用电话联系过,所以一起到的松江县。

    到县里没了客车,然后就去罐头厂,是司机开小轿车送他们回村的。

    两个小家伙是最高兴的,瞧瞧这个,瞅瞅那个,李小梅开口道:“四姐,小玉姐,卫红姐,几个月不见,你们好像都变了!”

    李金梅笑吟吟地打量着这几位大学生,郑先农就不说了,中途回来两趟,感觉除了更加沉稳之外,没啥太大的变化。.CoM

    倒是李玉梅她们三个女生,变化是真大,不说穿戴方面,就是整个人的气质方面,变化最大。

    于是李金梅笑道:“小梅,在首都生活,跟在咱们村里当然不一样。”….李小梅点点小脑瓜:“嘻嘻,那我将来肯定也要去首都上大学!”

    “行,咱家小梅肯定行。”李卫国也勉励小妹,他感受最是明显,这种城乡差距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会越拉越大。

    如果不是李卫国重生,他或许真的会自动放弃和吴小玉的这段感情。

    “正好开饭!”李金梅也笑得合不拢嘴。

    葛卫红笑嘻嘻地凑上去,轻轻用手摸摸李金梅隆起的肚子:“金梅姐,你歇着,我们自己来,在这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

    说完,他们就熟练地放桌子,从碗架子里捡上来碗快。

    葛卫红端进来一大盆黄米饭,李玉梅一瞧就叫起来:“哇,黄米饭,太好啦!”

    “今天是腊八啊!”吴道,毕竟在这插过队,知道农村的风俗。

    大黄米都是家家户户自己种的糜子,只不过糜子的产量不高,所以种的都不多,基本上也就够自家淘米蒸豆包,剩下的能吃两顿黄米饭。

    李小鹿给大伙都盛了多半碗黄米饭,然后在上面舀上一小勺荤油,又拌上点白糖,吃得李玉梅和葛卫红都眉开眼笑。

    大家边吃边聊,李玉梅他们聊大学里面的生活,李卫国他们聊家里和村里的情况。

    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距离,而显得疏远和生分。

    李卫国最先吃饱:“你们回来得正好,今年咱们的水稻收成不错,等明天把留下的知青都聚齐,一起分钱。”

    “太棒啦,回来就有钱拿!”葛卫红率先欢呼一声。

    “国子,水稻产量怎么样?”吴小玉也关切地问道。

    “还行,亩产超过千斤。”李卫国轻描澹写地回到。

    葛卫红眨巴眨巴大眼睛,立刻开始算账:“那咱们知青种了一百亩,总产量是十万斤稻米,就按照一斤大米两毛钱计算,一共是两万块,咱们十几名知青,每人差不多能分两千块,哇,这么多钱!”

    两千块钱,确实不少,就算他们读四年大学都完全用不了,也难怪葛卫红这么兴奋。

    就像她的家里,虽然父母都有工作,但是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一年也赚不到两千块。

    “瞧你这点出息。”李卫国先是鄙视了葛卫红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其中咱们有一小部分大米,出口到南韩,价格是两块钱一斤,你们知青还能额外分一万多块呢。”

    “两块钱一斤大米?”葛卫红他们也都被这个价格给惊到了。

    岂不是说,他们每名知青,能分到三千块。

    “国子,那些回城的伙伴呢?”吴小玉比较细心,很快就想到这个问题。

    “今年的都有份,那几位返城的知青,我都已经把钱给他们邮递过去,全都凑整,每人三千块钱。”

    李卫国知道这些知青有着深厚的情义,所以他早就把这件事给做了,就剩下考大学和留守的这些知青。….吴小玉欣慰地朝他点点头:“这是应该的。”

    而葛卫红则把小巴掌伸到李卫国面前:“国子哥,发钱!”

    李卫国在她的掌心拍了一下:“财迷,等明天大伙都来的。”

    还真别说,葛卫红的小手细嫩许多,不像原来,手掌都磨出茧子。

    葛卫红也不在乎,起身把带回来的大提包打开,就开始往外倒腾东西。

    她们仨从首都回来,一共拎了仨大提包,里面有给李小梅她们买的糖果,更多的,都是给王燕和李卫军购买的结婚用品。

    有这个年代最好的化妆品,喜烟喜糖,最后还从提包里面拎出来一个双卡录音机。

    “太多啦,你们都还上学呢,可不能叫你们浪费钱,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补给你们。”李卫军一瞧,连忙表态。

    “大军哥,我们有钱,你就甭管啦。”葛卫红摆摆小手,然后还拿出来两个瓷的储钱罐,递给李小梅和李小鹿。

    她还贴贴李小梅的小脸蛋:“谢谢你呀小梅,跟你学的那首《采蘑孤的小姑娘》,在团里很受欢迎。”

    凭着这首歌,葛卫红在团里的年轻人之中,已经崭露头角。

    事实上,这首歌曲,是1982年才创作并发表的。

    李小梅美滋滋地接过储钱罐,正好原来那个都快满了,不过小当家可不贪功:“这是三哥教我唱的,卫红姐,你要谢就谢三哥吧。”

    李卫国立刻顺杆子往上爬,也学着葛卫红刚才的样子,把手伸到她的眼前,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葛卫红也想在李卫国掌心拍一下,终归没好意思,她眨眨眼睛,然后抱住李卫国的胳膊,嗲声嗲气地说道:“国子哥,我总听你哼哼歌曲,还有没有,再给我百八十首的?”

    瞧着她这副作派,大伙更乐了。

    李卫国也忍不住笑:“还百八十首,你真以为我是作曲家啊。”

    不过他虽然不是专业的作曲家,倒是会哼哼不少歌曲,等到葛卫红掌握了一定的声乐基础之后,倒是能扒下来不少歌曲。

    别的不敢说,几年之后,叫葛卫红成为大歌星肯定没问题。

    吃完饭之后,李玉梅收拾碗快,葛卫红则拿起来笤帚,把屋地扫了一遍,瞧得出来,她在这里,真的跟在自个家一样。

    拾掇完之后,她就张罗着去鹿场瞧瞧。

    不过现在白天短,外面天都黑了,鹿场只能明天再去。

    吴小玉则张罗着去老村长等各家转转,她们回来,给各家多多少少都带回来一些礼物。

    于是李卫国和李小梅他们就领着这姐仨去窜门子,老村长家,王队长家,还有王大拿和赵广定家里,都转了一圈。

    大伙瞧见他们也高兴,用赵广定的话来说:考上大学了还没忘了俺们,都是好样的!

    吴小玉也不免动情:“这里就是我们知青的第二故乡,这辈子都忘不掉。”….转了一圈的结果,就是应承下来一圈饭局,都排上号了。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杀完猪了,今年的年景好,最少的人家,也留了一脚子猪肉,还有宰杀的鸡鸭之类,正好请客。

    等再次回到李卫国家,已经晚上九点多,大伙都比较兴奋,又坐在李金梅这屋的炕上继续聊天。

    吴小玉看看时间:“坐了一天多的火车,我们也早点休息吧?”

    其实她主要是想让李金梅和郑先农有个单独的空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