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诱惑力实在太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搞不好,还得比肉贵呢。

    本来,于长水是邀请李卫国一起去的,不过死冷寒天的,李卫国也懒得跑,正好二哥和二嫂要去春城,去王燕长大的敬老院看望,正好就委托他们好了。

    王燕结婚的第三天头上,已经和李卫军一起,去老村长家回门,这也是当地的习俗。

    然后,王燕和李卫军就跟着于长水,一起前往春城。

    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星期,都快到小年了,这小两口才兴高采烈地回来。

    王燕当然最高兴,她给敬老院的老老小小,都带去了礼物,也收获了满满的祝福。

    李卫军则稍显紧张,回家之后,赶紧把怀里的存折掏出来,交给李卫国,这才彻底放心:一共将近三万块钱呢,他感觉压力好大。

    李卫国倒是没怎么当回事,瞧瞧上面的数额之后,就交给大姐保管,他们这个家,李金梅还是掌柜的。

    李金梅也被存折给惊到了,虽然这一年来,家里大大小小的收入不少,但是加起来,还没这个多呢。

    “国子,要不你自己放着吧?家里也用不了这么多钱。”李金梅征求李卫国的意见。

    李卫国则摆摆手:“姐,你先收着,等用的时候,我再朝你要。”

    李金梅这才不再坚持,小心翼翼地将存折锁在柜子里。

    而王燕则把一页纸交给李卫国,这是往来的账目,李卫国瞧瞧,带回去的青菜,竟然也卖了三百多块,于是笑道:“这笔钱得单独拿出来,算是大伙的。”

    村里准备种水稻的占了一半,有将近三十户,所以包括扣大棚的费用,都是按照各家水田的亩数来均摊的。

    这样一来,大棚产生的收入,自然也就归大伙所有。

    这笔钱,李卫国就交给郑先农,由大姐夫进行管理。

    而郑先农估算了一下,也变得兴奋起来:“要是这些蔬菜都按照这个价格出售的话,那也能出不少钱呢,前提是能够卖出去。”wap..com

    李卫国接过话茬:“明天就是小年了,咱们也正式开始去县里卖菜,今天先准备一下。”

    他准备用罐头厂的大卡车来拉菜,这大冬天的,必须做好保暖工作,不然的话,鲜菜都变成冻菜。

    李卫国去各家转了一圈,叫大伙都准备好草帘子,这玩意谁家都有,都是自个利用农闲时候编制的。

    一听说去卖菜,大伙立刻都兴奋起来,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甚至还把家里的破棉被啥的,都拿了出来,到时候苦在草帘子上面,保准里边的青菜不会上冻。

    腊月二十三,小年儿这一天,临近春节,县里的农贸市场,也格外热闹。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商贩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要过年了,谁家不准备点年货?

    放眼望去,市场两边,全都是大大小小的摊位。

    卖冻货的最多,什么冻梨冻柿子,都装在花筐里面,冻梨蛋子黑黢黢的,跟煤球似的,瞧着外皮虽然不咋地,但是化好之后,里面的梨肉雪白,吃起来酸酸甜甜,格外水灵。

    还有一个个的小红果,带着细细的长柄,个头和形状都跟山楂差不多,但是却不像山楂那么酸,他们这边叫花红,属于一种小沙果。

    另外就是一些卖年货的,比如鞭炮以及什么湖墙的报纸,各种五彩纸,大红纸等等。

    还有县城周围的农民,把自家的鸡鸭猪肉之类,也都弄到市场出售,也愈发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新鲜的白菜,胡萝卜,大萝卜啦!”在一个马车旁边,一名汉子扯着大嗓门吆喝。

    他的马车上蒙着被子,里面装着几个筐,里面是秋天储存的白菜和胡萝卜之类。

    农村都是在室外挖土窖,用来保存这些蔬菜,因为温度低,氧气浓度也低,所以蔬菜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能一直保存到四五月份,丝毫都不变质。

    这年头,虽然各家各户都储存秋菜,一般都是存好几麻袋土豆,几百斤的大白菜。

    不过吃到过年的时候,大白菜基本也差不多了。

    还有的储存不好,土豆芽子都生出挺老长,都结小土豆崽子了。

    所以新鲜的白菜土豆,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很快,马车周围,就围了不少人,纷纷询问价格。

    “啥,白菜竟然要五分钱一斤,你咋不去抢呢?秋天的时候,才一分八厘一斤。”一个老大爷在问价之后,嘴里就不满地嚷嚷起来。

    现在这时候的物价,除了元角分之外,还有下一级单位,比分还小,那就是厘。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就消失了,再后来,连“分”都基本消失了。

    其他顾客也都嚷嚷着价格太贵,正闹哄着呢,就听到附近传来一声吆喝:“新鲜的芹菜韭菜嫩黄瓜啦!”

    这一声,立刻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只因这大冬天的,到处一片雪白,哪有一丝绿色。

    这冷不丁冒出来的芹菜韭菜这些蔬菜,诱惑力实在太大。

    很快,大伙就看到,在李家鱼行旁边,停着一辆大卡车,正有十几个人站在车前,不停地吆喝。

    卡车上面,也苦着大棉被,边缘还露出来草帘子。

    于是人们便纷纷围拢过去,那个卖萝卜白菜的也急了:“都别走啊,我这还能再让一分钱。”

    “有芹菜韭菜,谁要你的白菜。”刚才说话的那位老爷子,回怼了一句,然后就挤到卡车前面。

    李卫国他们,一大早就赶到县里,他左手拿着一捆韭菜,右手拿着一捆芹菜,外边嘎嘎冷,菜叶很快就冻了,这俩就当样品了。

    在李卫国旁边,还站着李小梅和李小鹿,都带着手闷子,笑嘻嘻地各自举着一根翠绿的黄瓜。

    旁边是王燕和徐明亮他们,还有葛卫红和吴小玉,也都来帮忙。

    另外还有村里几个年轻人,胸前都挎着个帆布包,有两个手里还拎着秤杆子。

    “这芹菜多少钱一斤?”刚才那位老爷子开始询问价格。

    “老爷子,芹菜三角,韭菜五角,黄瓜也是五角钱一斤。”王燕脆生生地回答着,她在这卖过一段时间鲜鱼,所以比较熟练。

    “这,这也太贵啦!”老爷子被吓了一大跳,刚才的白菜卖五分钱,他都感觉贵了,听到五角钱一斤,感觉更是离谱。

    李卫国一听,连忙大声回道:“老爷子,这是大棚蔬菜,扣大棚的造价就高,冬天里面都得烧煤取暖,所以菜价当然高;就这还比大城市便宜呢,要过年了,买一斤韭菜留着年三十包饺子,长长久久。”

    “就是,以前就是想吃,也没地方买去!”徐明亮也接过话茬。

    那老爷子也听得连连点头,从兜里掏出来一张五角的:“中,给我称一斤韭菜!”

    芹菜和韭菜都是在村里就称好的,都是一斤一小捆,有人从车里拿出来一小捆韭菜,连忙塞进老爷子的兜子里,这玩意要是放在外边,用不了一分钟就冻了。

    这老爷子也挺有意思,直接把兜子塞进怀里,这下就彻底放心了。

    不过他还有一样不放心:“你们这够秤不?”

    “都是称好的,每一捆都高高的。”王燕又掀开棉被的一角,随便拎出来一捆韭菜称了称,果然秤杆子都高高挑起。

    她正要把这捆韭菜放回去,结果立刻被一个顾客抢走:“我要了。”

    随后,顾客就蜂拥而至,贵是贵了点,可是这新鲜玩意,大冬天的实在难得,狠狠心也就买了,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呢?

    那位最先买了韭菜的老爷子,乐呵呵地挤出人群,然后就听到一个酸熘熘的声音:“老爷子,这您就不嫌贵了是吧?”

    一瞧,是刚才那个卖白菜的。老爷子呵呵两声:“一分钱一分货,人家这菜,就值这个价儿。”

    那位卖白菜的气得,直接把马车远远赶到别的地方卖去了。

    而大卡车这边,则是越聚越多,李卫国他们,早就分工明确,有卖菜的,有专门负责收款的,俩人一组,忙而不乱。

    还有专门负责称重的,主要是面对买黄瓜的顾客。

    围拢上来的顾客越来越多,就算李卫国他们十几个人,也都忙得不可开交。

    “我来二斤芹菜!”

    “先给我称两根黄瓜,我都排半天啦!”

    周围全是嚷嚷声,还有一只只胳膊伸过来,手里捏着几毛或者几元的票子。

    大冬天的,李卫国他们这些人,愣是都忙得脑袋腾腾冒汗。

    “小梅,小鹿,你们先进屋!”王燕瞧见这俩小家伙,都快被挤到车底下了,连忙叫她们先去鱼行里面呆着。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一车斗鲜菜,就出售完毕。

    大伙就跟刚打了一场大仗似的,累得浑身发软,不过精神都格外兴奋,因为每个人胸前的布兜子,都鼓了起来。

    还有不少顾客围着,都是来得比较晚,没买到鲜菜的。

    李卫国见状连忙吆喝起来:“对不住大伙,明天我们还来,还是这个位置,准保大伙过年的时候,都能吃上一顿芹菜馅饺子。”

    那些顾客一听,这才满意而去。

    “唉呀妈呀,总算是清净啦。”徐明亮嘴里感叹一声。

    王燕则招呼大伙进屋,整理一下今天的收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