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松山更重要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团的步兵穿过了日军的铁丝网,成功的冲上了山顶。并且和日方守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松山主阵地的日军发现鹰蹲山阵地遭遇攻击,便对其进行炮火支援。

    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82团步兵撤出战斗。虽然七连九连连长阵亡,全团伤亡了50余人。但是日军在这次战斗中也伤亡不小。

    同样在这一天,83团也取得了卓而有效的成果,攻占了一座山头,拔除了日军碉堡三个,击毙日军30余人。

    形势一片大好,钟斌都想举杯庆祝胜利了。

    所有的事情都能顺利吗?

    后来有一位心理学家提出一个理念,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都会发生!

    在腾冲、龙陵方面,日军击败第20集团军的后果,已经显现了。

    第五十六师团主力返回龙陵,攻击正在向龙陵县进攻的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

    日军援军来的时候,那两个是即将拿下龙陵县城。他们已经攻入了城内,正在跟守军激战。

    如果日军援军晚来两天,中国军队就可以占领全城,做好防御准备。

    但就在这关键时刻,日军从后方杀来,中国军队腹背受敌,不能久战,只能迅速退出城外,在公路沿线的山头挖掘战壕,待机反攻。

    五十六师团解了龙陵之围后,准备于六月中旬起,对黄草坝,长林岗方面的七十一军主力展开攻击,意图解除松山之围。

    卫司令给八十八师,八十七师下了死命令,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后退半步,否则军法从事。

    围攻松山的压力更大了。

    钟斌也顾不得士兵的伤亡,让部队加快进攻速度。

    连战七日,在六月十五日,鹰蹲山被完全占领。打掉日军大堡垒三个,小堡垒七个。

    日军具体有多少伤亡无法估计,但日军确实有七十具尸体没有来得及带走。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日本人好像也有类似的理念。反正,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他们一般会把己方士兵的尸体带走。

    如果遗留下了已阵亡士兵的尸体,那只能说明他们已经顾不上遵守规矩了。

    而为了拿下这座山头,参与进攻的各部队伤亡了千余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攻打松山主阵地,则因为山头陡峭,势险,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果。

    六月中旬,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此时正值雨季,山洪涌入怒江,江水暴涨,浮桥被截断冲毁,交通几乎中断。

    泥泞的山间小路无法通行骡马,运输物资都成了问题。供给不足的部队,军心不稳。

    大雨一直在下,飞机无法空投物资,远征军已经难以组织有规模的进攻。

    战士们伏在泥泞的战壕里饥肠辘辘,为了充饥,士兵们把能找到的野菜都吃了。

    伤兵们缺医少药,也没办法运送到后方医治,只能在痛苦的哀嚎中死去……

    而恰在此时,经历了长达一个多月的修缮,禅达与天门山之间的桥梁,已经被工兵部门修好。

    虽然后面的泥泞小路很难走,但有这一座桥梁保证物资的过江,使得整个后勤运输过程任务减轻许多,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面对这种局面,前沿指挥部的卫司令,认为应该立即调整作战策略。

    本来处于次要攻击位置的松山,成为能否扭转局势的关键。

    如果松山拿不下来,暴雨持续的下。那么远征军的战线就有可能全线崩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