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戴罪立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倾听城内老百姓的笑声。

    人民军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不但人民军自身信心增加着,人民军治下老百姓的信心也在增加中,不需要再为明军而惶恐不安。

    数天后,宋应昌军再一次大败的消息送到京城,这一次朱翊钧是真的怒了。

    朱翊钧信任宋应昌,让宋应昌领军围剿人民军,第一次失败了还好说,毕竟宋应昌刚刚接触人民军,对人民军不算熟悉,而且宋应昌亲自率领的一军死伤才一万人,并不算多,即便有大臣上谏将宋应昌革职查办,朱翊钧也没有同意,再给宋应昌一次机会。

    一次失败还好,可宋应昌再一次失败,明军死伤三万六千余人,如此惨败,朱翊钧感觉宋应昌有违他的信任,还没等其他大臣上谏,朱翊钧直接下令将宋应昌革职查办。

    不过盘踞在广东的人民军还需要继续围剿,将宋应昌革职查办后,明军还需要一个新的统帅,朝堂上,群臣纷纷建言献策,向朱翊钧推荐大军统帅人选,最终一个人映入朱翊钧眼帘,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梅友松。

    《山西通志》记载:“梅友松,内江人,进士。万历间分守河东道,练达吏治,洞彻人情,除奸贪,疏寃滞,机略雄沉,兵民感服,累官总督宣大军务。”

    有意思的是梅友松和宋应昌都是嘉靖十五年(1536)生,两人的年龄一般大,都已经五十岁。

    朱翊钧下旨,将梅友松召回京城,任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统率大军围剿广东之贼。

    在接受皇帝命令,即将启程赶赴江西前,梅友松向朱翊钧请求免除宋应昌死罪,留在军中戴罪立功。

    梅友松的想法很简单,宋应昌率领明军与人民军大战两次,两次都战败了,但宋应昌对人民军肯定有很多了解,而梅友松对人民军了解很少,有宋应昌在身边,能够得到不少帮助。

    朱翊钧同意梅友松的请求,允许宋应昌留在军中戴罪立功。

    等梅友松离开经常向南而去,已经是四月中旬的事情。

    时间回到四月初,一周前的第二轮战斗以明军战败结束,战斗结束后双方纷纷后撤,王盛荣军回到龙南县和安远县,宋应昌军回到信丰县,短时间内不会开战。

    而湖广、广西、福建战场上,明军和人民军只是经过几次小规模战斗,在得到宋应昌大军大败的消息后,各路明军纷纷撤回到城池中,不再与人民军交战,每次和人民军交战,明军死伤人数都是多的一方,没有必要白白让士卒去送死,倒不如保留实力等待下一次大战。

    明军的动作没有了,人民军也安静下来,除了日常巡逻,每天就是训练,让新兵们的战斗力尽可能提升。

    因为人民军的又一次胜利,人民军治下老百姓的笑脸越来越多,生活也越加的安稳,只有那些有家人战死或者伤残的家庭,脸上满是悲伤。

    不过他们没有怨恨人民军,家人虽然战死了,但人民军没有收回那十亩军田,已经是非常高的补偿,而且是人民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更加怨恨的是那个想要夺走他们好日子的明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