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知识改变命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脑海中,自己孩子只要能够读书识字,过得再差也会比种田好。

    有的父母还不敢相信自己孩子得到免费读书识字的机会,一遍又一遍的问村长,都快把村长问烦了,才终于确认,眼眶红红,激动的快要哭出来。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广西、福建、湖广、江西四省各个区域,广东省则要好很多,毕竟三年前已经有过一次了,三年后再来一次已经能够接受,自己孩子能够进入小学读书的父母会很高兴,但不会情绪过于激动。

    广西、福建、湖广、江西四省内中上等收入者对于人民军建立学校免费教授少年读书的事情议论纷纷,他们之前听说过广东那边有人民军建立的学堂免费教授少年读书识字,如今这学堂建立在自家这边。

    了解到人民军建立五千多座学堂,要让二十万少年免费读书识字,他们无不称奇。

    建立学堂是需要花钱的,雇佣老师老师需要花钱的,五千多座学堂加在一起的花费可不是一笔小数字,他们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统治者。

    有见识的人倒是知道元朝甚至是明廷开办的社学,尤其是在江西地区,可惜随着时间流逝,社学都已经不见踪影。

    大家都在猜测人民军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钱教几十万少年读书识字,只有很少很少的人猜测到人民军是通过学校来培养嫡系。

    “教授那么多人读书识字,有那么多用到他们的地方吗?”许多人提出相同的问题,他们疑惑着,感觉并不需要那么多读书识字的人,难道还能让识字的人出力气干活。

    在明廷治下,文人书生都有自己的傲气,即便自己生活再差,除了自己家中,绝对不会干粗活挣钱,想要挣钱的话也是卖卖字卖卖书画,又或者给别人抄书。

    要是文人书生多出好几倍数量,恐怕许多文人书生要饿死过去。

    在他们看来,读书识字的人多了同样不好,读书识字的人一起争夺有限的工作岗位,薪酬会不断下降,社会地位也会不断下降。

    对此,旧时代知识分子们变得惆怅起来。

    任这些旧时代知识分子怎么去想都想不到,人民军不单单要让所有少年读书识字,等到老师数量多了以后,还会进行扫盲教育,让所有老百姓都将常用字学会,还要学习简单的算术。M..coM

    读书对于农民有用了吗?

    肯定有用,起码让农民不再愚昧,懂得更多道理,受欺负的时候也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

    而在学校中接受多年教育的学生们对人民军更加重要,他们会进入到政府、军队、学校、研究机构中,他们会给人民军统治区带来更多的改变。

    尤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还将继续增加。

    明廷治下读书识字者也不少,可是有大量的文人书生他们主要任务却是吟诗作对,对国家的贡献主要在文化上面,却无法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