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辽东苦寒【80/100】(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台。

    今后,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那人打开厢房的门,走出几步,便飞身而起,消失在了黑夜之中。

    瑶琴一人坐在椅子上,她脖子还有些许痛苦,娇嫩的肌肤也还留着青色瘀伤,但身体上的痛苦,却比不上心灵中的折磨。

    她一直在尽力保护的秘密被点破了。

    心中便有惶恐,又有一抹凄凉。

    她知道“陶朱山”的来历,那是青青父族的发迹之地,也是大楚国朝的“禁地”。

    据说和上古时代的范蠡与西施传说有些关系。

    那是她父亲告诉她的隐秘之事,眼下陶朱山的人既然出现,那么青青的安全自然不必担心,只是...

    只是自己从今往后,怕就要和青青告别了。

    自己再也见不到那个和自己看着她长大的丫头了。

    “青青,还有沈秋...父亲,母亲...你们为何一个一个,都要弃我而去。”

    瑶琴坐在椅子上,将身体蜷缩起来,抱成一圈,就如凄惨的猫儿一样。

    她将头埋在手臂中,她扣紧手指,连为了弹琴时特意留长的指甲折断也不在乎,她带着一丝哭腔,轻声说:

    “生而便和圣火教有牵扯,这也不是我能选的呀。

    为何...为何要如此折磨我?

    青青还有沈秋护着,我却谁都没有。

    谁能来帮帮我?”

    ---------------

    沈秋和小铁到了辽东。

    但距离小铁的师门所在,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

    他们在一处叫鹿岛的偏远港口下了船,那行船的大纲头的商路直到这里,哪怕沈秋再加钱,大纲头也不远再往东去了。

    他告诉沈秋和小铁,东边这一年多都不太平,说是有些域外野人在打仗,那边的商路已经断了十几个月了。

    而就是商路没断的情况下,也没人会冒着辽东将至的寒冬天气,再往东边去,这辽东本就是苦寒之地。

    与三韩交界处,更是真正的荒山野岭。

    那里产出虽然丰富,但却运不出来,除了粗蛮的野人之外,也没多少人在那里居住,自然没什么发财的机会了。

    “这鹿岛,离我师门也只剩下一百多里了,剩下的路,咱们骑马沿着海边走,也不过一两日就到了。”

    小铁倒是不在意。

    他穿着一身薄薄的皮袄,背着比他人还高的重剑,步伐矫健的下了船,回到辽东这寒冷之地,让小铁如回到家园的野兽一样,精神抖擞。

    他在还结着冰的码头边活动了一下身体,对身后穿着脏兮兮的羊毛大氅,裹住全身,背着刀匣的沈秋说:

    “别与他说了,沈大哥,北朝对商事盘剥极重,他们跑船也不容易呢。”

    沈秋哼了一声,不再和无奈的大纲头理论。

    只是他给了钱的,现在送不到目的地,自然是大纲头理亏。

    在沈秋的迫使下,那操着一口大碴子味辽东话的大纲头,只能自掏腰包,给两人添了三匹马,又搭上了些干粮饮水,这才算是交割干净。

    “真冷。”

    骑在马上的沈秋,感觉自己现在相当臃肿,腾挪步伐都不如之前灵活,哪怕有雪霁真气源源不断的驱走寒气。

    但迎面而来的,混杂着雪花的冷风打在脸上,让脸颊生疼,那些刺骨寒风,又顺着衣物缝隙钻入体内,着实让人舒服不起来。

    倒是带着斗笠的秀禾还只穿着贴身的粗布衣服,时时引来旁人侧目。

    她无所谓。

    她是机关人,不惧严寒的。

    沈秋带着秀禾,跟着小铁离了码头,沿着海岸的雪地前进,离了小镇之后,根本就没有路可以走。

    别说纵马奔驰了,那雪厚的让这马都得慢慢行走。

    “这气候不对劲,就和淮水拐弯去洛阳一样,都不对劲。”

    沈秋带着皮质手套,抓着马缰,他左右看去,不远处海水尚未结冰,另一边则是一处稀疏的林子,都挂满了落雪。

    他记忆里,东北地区虽然确实冷,但绝对不会冷到这个地步!

    这空气温度,最少也在零下十五到二十度左右了,根据小铁的说法,这还没到辽东最冷的时候呢。

    “大哥可是受不了了?”

    小铁勒住马缰,回头看了一眼沈秋,他笑呵呵的从马兜里取出一个皮子做的酒囊,丢给沈秋,说:

    “喝口酒吧,暖暖身子。

    我儿时跟着师父生活,那时体内还无真气,无法御寒,师父便教我饮酒取暖。

    这辽东酒水,比不得江南美酒清冽绵长,但酒性烈,喝下去便如腹中火烧,也不惧寒冷了。”

    沈秋也不客气,打开酒囊,灌了一口。

    一口冰冷液体顺着喉咙灌入体内,它所流过的地方,真就如烧刀子划过一样,口感很糟,就像是点了烟炮,但效果确实很好。

    皮裘里的身子很快暖了起来。

    “大哥,师父教过我,这辽东虽是苦难之地,生存艰难,但却于武道大有裨益。

    就是这苦难之地,才能练出一身精纯真气来。”

    小铁接过沈秋丢来的酒囊,自己也饮下一口,抹了抹嘴,便对沈秋说:

    “而且还有诀窍,若想要使真气足以御寒,便要让它更快,更烈的游走全身,才能抵住森森寒气。”

    “就如你那铁心决一般?”

    沈秋眯起眼睛,对小铁说:

    “我之前还疑惑,为何你那铁心决行气时如此爆裂,原来除了加强爆发力量之外,还是为了御寒而生?”

    “是。”

    小铁点了点头,他看着眼前一片茫茫雪地,回到了辽东,让他又记起了和师父过去相处的往事,便对沈秋说:

    “师父对我说,在辽东之地习武,就如身在锻台,要面对此地苦难,便是时时捶打的锻锤。

    能抵住,便能除去杂质,强大自我,成就高强武艺,终如绝世宝刃扬刀出鞘。

    若抵不住,便只能是三流兵器。

    杂质满身,不堪大用。”

    沈秋闻言点了点头。

    他使体内雪霁真气流淌更快,如舍身决爆发时,但却只是激荡十数个穴位,让真气流速加快有十分之一,使温暖从体内丹田和心窍向外扩散。

    他说:

    “你师父倒是看得透彻。

    在这辽东之地,要用真气御寒,便使真气消耗增加。

    常年维持这种状态,体内真气便会变得越发绵长,经络筋骨也会更加坚韧,能承受更多的真气奔涌。

    若到了中原之地,在与人搏斗,便能发挥出十二分的破坏力。

    这里气候苦寒,生存条件苛刻,确实如你师父所说,是个苦修武艺的好地方。”

    “嘿嘿,大哥就是聪慧。”

    小铁笨拙的夸了一句,他说:

    “我当年可是没有大哥这般反应快,用了好几年,才明白师父的苦心...呃,若我没记错,前面十里,有处渔夫们住的小村落。

    可以让我两人歇歇脚。”

    他便在前方引路,两人和一个机关人骑着马,在雪中行走艰难,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才走完了这不到十里路。

    但就在两人看到前方一处建在海岸边山坳中的村落时,沈秋的眼神却稍稍变化了一下。

    在寒风中有女人悲切的尖叫声传来,眼前海风中,也有隐隐飘荡的火光和烟雾。

    “有人在劫掠那村子!”

    小铁反手扣住了背后重剑,沈秋也握住了刀匣外的刀柄,他听着风中传开的声音。

    那是一种沈秋勉强能听懂一点的古怪语言。

    他眯起眼睛,对身边小铁说:

    “真是奇了,在这里,居然还能遇到倭国人...看来不管什么时候,这些海外之徒,对我神州大地,都是贼心不死呐。

    小铁,随我一起,去宰了这群倭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