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荡清浊(已重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章未完成,大量注水占时间保全勤,请各位书友暂时不要订阅,等我先用两个小时重新补充修正。谢谢

    ……

    ……

    李嗣业微微侧过身体,双手击掌道:“上鼓!”

    汉子们从楼梯的转角处抬着牛皮大鼓入场,这鼓足有一人多高,鼓帮漆做朱红色,用鼓架子分别竖立在花萼楼中央的四个方位,道柔抱着古筝上场,盘膝坐在鼓前三尺处,也将古筝支撑在矮架上,吹笛子的乐师提着笛子上前,把提在手中的唢呐转交给了李嗣业。

    李嗣业提着唢呐,刚要对身后的鼓手们示意准备开始。

    安禄山突然稍稍睁大了眼睛注意到了李嗣业手中的唢呐,发现这唢呐倒没有什么出奇的,他却频繁地向坐在宾客席位上的一名祆教大萨宝使眼色。

    祆教大萨宝茫然发了愣后,犹豫了一瞬突然明白,咬着唇角站了起来,朝着皇帝李隆基躬身叉手:“陛下。”

    圣人扭头问这大萨宝:“萨宝可是有什么话可说?”

    他指着李嗣业手中提着的唢呐,装作犹疑地说:”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讲无妨。”

    大萨宝头裹白巾,身披白衣抬手捋了一记下巴上的黑须,眼睛向锥子一般盯着李嗣业的手中,让他的心底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这位李中丞手中所拿的乐曲,可是在我怀远坊粟特人中盛行的唢呐?”

    李嗣业点头回答:“正是唢呐。”

    大萨宝故作叹气地摇头说道:“这唢呐的音色低沉,李将军可能不曾了解,它是由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新笔趣阁

    1993年,由著名管乐演奏家郭雅志先生发明了唢呐“活芯”装置,令传统唢呐奏出半音阶、十二音体系,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4

    唢呐活芯,其内管连有气牌和气嘴,并有螺栓槽,套上一弹簧,插在外管中,外管侧面有螺纹孔,再套上一个微调套管用螺栓螺母,从套管长孔穿过拧入螺纹孔,再进入内管的螺栓槽,用螺丝螺母调正内管之伸缩距离,嘴唇压缩气嘴以后,使内管缩短其音程,于是每个音孔可吹出半音,增加唢呐之音量范围,可吹奏各种变调乐曲。5

    芯子是唢呐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上装哨片,下接主体管。传统的芯子为单管式,而活芯为活动套式,可以伸缩改变长度,复位靠弹簧的作用。演奏时,通过双手向上压进活芯,便能奏出临时变化半音或半音阶。如果把活芯推进、卡定,即可做高半音的移调乐器使用,指法不变。推进后所产生的音程关系上的徽小偏差,可通过控制嘴劲儿调整,演奏者很容易适应和进行有效的修正。活芯共有3种规格,由于其伸缩长度可以调节,因此解决了大、中、小各种调子唢呐的应用问题。6

    唢呐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在#ff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如筒音为a1的唢呐,就叫d调高音唢呐,筒音为a的唢呐,则叫d调中音唢呐。7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

    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23厘米的又称“三吱子”。流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空灵,多用来独奏或合奏,尤以与二胡等合奏更为动听,并常为歌舞伴奏,其中流行湖南的唢呐,还用于说唱音乐“唢鼓&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