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人皇气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今日一战,赵长青暴露出来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便是两军交战之际,很容易就能让敌军感知到己方军队的具体数量有多少。

    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寄希望于徐凤云他们只是猜测到了自己的大军兵源不足三十万,但是猜不到自己到底有多少兵力。

    其实在此方世界,兵力的多少,并不会是可以影响胜败的必要因素。

    军队中,有多少名武道高手,才是影响胜利的关键。

    比如,赵长青麾下的重甲铁骑,每个人都至少是气海境之上,甚至大部分人都已经到了通脉境,还有很少一部分人,已经达到了先天高手的程度,或者是触及到了先天境界的门槛。

    这是魏国后期发展起来的力量。

    在赵长青登上皇位之前,魏国最牛逼的禁军都在与项南天一战中损失殆尽了,不然的话,魏国原先的禁军里倒是有一支军队,士卒实力都达到了惊人的正经境或是气海境。

    在赵长青登上皇位之后,由于军事实力的迅速膨胀,导致军中盛行修炼之风,致使很多人在雄厚国力的加持之下,纷纷破境,才有了重甲铁骑现在的这般规模。

    不过,军中的武道境界,终归到底还是比不了江湖中的武道境界。

    比如,同等境界对战,也就是单打独斗,军中的武道高手,很难打过江湖中人,除非是一些非常牛逼的人,比如项羽,和一位江湖上的陆地神仙打斗,肯定能将江湖上的那个陆地神仙高手虐成渣。

    再比如赵云刚出来那会儿,他的先天境界,可以杀死很多同等境界的高手。

    但是话说回来,若是论群殴,在军队高手眼中看来,江湖上的高手来多少死多少。

    因为军中武者,修炼的武技本来就是要在战场之上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平日里单打独斗,是很难将自身武艺发挥到最完美的巅峰状态。

    曹操并没有跟随诸葛亮、岳飞等人前去,而是留在了皇帝身边,他想要向皇帝多学习一些东西。

    毕竟,很多人都说,皇帝陛下才是真正会行军打仗的人,皇帝的才华能力,要远高于他人。

    这是诸葛亮他们都说过的一句话。

    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想要留在皇帝身边,纵使是多一些危险也不怕,毕竟,皇帝都不怕,自己作为一名臣子,又有什么好怕的?

    皇帐中,赵长青一直在盯着地图看个不停,脑子里则是在想接下来的战役该怎么打,才能拖延时间。

    曹操看到陛下正在沉思,不好打扰,便是一直站在他身边,默默陪伴着他。

    赵长青自然是注意到了身边的曹操,他收起思绪,向曹操笑道:“不去休息,还留在这里,所谓何事?”

    曹操作揖道:“回禀陛下,臣心中有疑惑。”

    赵长青笑了笑,端坐在椅子上,看向曹操说道:“有疑惑?什么疑惑说来听听。”

    曹操点了点头,道:“陛下,今日一战,我们的兵力不如凉军,将士也不如凉军,可为什么陛下还要执意与凉军恶战足足几个时辰,不尽早鸣金收兵,让我们少些损失呢?”

    他是鼓足了勇气才问起了这个问题。

    不然的话,这可是质疑君上,是要挨板子的,情节严重者,还有可能要杀头。

    赵长青从不在乎这些东西,他向曹操详细的解释道:“那是因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广而在勇,余下的几战,我们可以尽可能的与敌军主力周旋,不与其正面作战。但是这初战,我们必须打出一个威风来,好让凉军心里清楚,与他们作战的,乃是我大魏主力,否则不战而逃或者且战且退,很容易就会被敌军看出端倪,到了那个时候,诸葛亮他们可就危险了。”

    曹操恍然大悟,不愧是陛下,行军作战,竟然如此有章程,丝毫不出现慌乱之意,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兵,还能展现的游刃有余,真是战争奇才。

    他果断再次作揖,道:“微臣受教了。”

    那是赵长青心里最原本的想法,毕竟,这个战役从一开始,他就想这样打。

    若是搁在以前的赵长青,肯定不会想到这么多的东西,但是放到现在,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战役,赵长青早就将自己锻炼起来了,带着远超这里的目光和眼界,真心想学什么东西,肯定会触类旁通。

    他向曹操说道:“今后若是有机会,朕让你独领一军,有把握带好一支军队吗?”

    曹操一听此言,喜上眉梢,笑道:“回禀陛下,微臣在白起将军、诸葛丞相身边学习很久,而且又跟随陛下经历此战,心中已有足够把握,能够将一支军队带好,并且不输给我大魏任何一位将士。”

    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到了。

    赵长青闻声莞尔一笑道:“好!年轻人就该有如此朝气!说说看,你觉着你自己能够带多少人马?”

    曹操认真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微臣觉得,能够带十万人马。”

    “十万?”赵长青好奇道:“你真有如此自信?”

    他不是不信任曹操的能力,相反,他对这位未来的枭雄很是看好,但是,现在的曹操毕竟还是太年轻了。

    需要时间以及阅历的沉淀,才能让曹操成为三国志里记载的那位枭雄一般。

    曹操表现的态度很坚决,显然是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不然,今后在人才济济的魏国,自己恐怕需要熬资历熬很多年,才能有出头之日。

    父辈的余晖,根本不能照耀自己太久。

    他向赵长青说道:“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