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永远的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意领兵南征,便向耶律洪基提出辞官的想法。

    耶律洪基见萧峰极力劝阻他南征,又说要辞官,心中愤怒,极不高兴,让萧峰回去好好的想清楚。

    萧峰回到住处之后,决定带着阿紫离开辽国。

    耶律洪基得知萧峰打算不辞而别之后,担心萧峰离开辽国之后,会投靠大宋。

    萧峰武功非常高,知道许多辽国的军国秘密。一旦到了大宋,便会是辽国的心腹大患。

    所以,耶律洪基绝对不允许萧峰离开。

    他的一个嫔妃穆贵妃利用阿紫设计,成功拿下了萧峰。

    萧峰被关进一个铁笼之中。

    之后,耶律洪基开始调兵遣将,准备亲自领兵南征。

    与此同时,萧峰因不愿意带兵南征,而被辽国皇帝囚禁的消息,传到了中原武林。

    段誉、虚竹、少林高僧、钟灵,木婉清、丐帮中人、灵鹫宫部属、大理段氏部属、中原群豪等很多人,前往辽国解救萧峰。???..coM

    一番厮杀之后,萧峰和中原群豪突出重围,一路向雁门关撤去。

    雁门关外,耶律洪基率领十万大军追赶而至。

    局势非常紧张。

    萧峰让中原群豪稍安勿躁,自己一个人向着辽国大军走去。

    对耶律洪基表示,他有负厚恩,劳御驾亲临,是死罪。

    然后在萧峰的迫使之下,耶律洪基立下誓言,大军即刻北归,南征之举作罢。

    并且,在他一生之中,不许大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

    中原群豪激动,辽国将士也欢声雷动。

    他们也不愿意打仗。

    只是,萧峰终究是契丹人,还曾与耶律洪基义结金兰。

    今日他威迫耶律洪基。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

    那么,他此后又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所以,最终的结果已经注定。

    萧峰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萧峰魂断雁门关。

    所有的读者们全都怔怔出神。

    对于这样一个结局,他们都不愿意接受。

    但其实,他们早就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萧峰夹在辽国与大宋之间,如何能够忠义两全?

    萧峰的悲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读者们长长的叹息。

    不愿意接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萧峰顶天立地,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

    他用自己的死,换取了辽国与大宋数十年的和平。

    无数的辽国人,还有宋人都会因为萧峰,而免遭涂炭之苦。

    萧峰是伟大的。

    无数的辽国人的宋人,都一定会记得他。

    读者们当然也会记得萧峰。

    这是逍遥子笔下第一英雄,也是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注定会影响着整个武侠小说领域。

    在以后,在人们谈及武侠小说的时候,绝对会谈及萧峰,以及关于萧峰的那些故事。

    读者们对此十分肯定。

    一阵阵的叹息之后,读者们知道,整个故事已经真正的接近了尾声。

    阿紫抱着萧峰的尸体,跳下了雁门关的万丈悬崖。

    游坦之追随着阿紫,也跳了下去。

    游坦之对阿紫痴情至死,阿紫又对萧峰痴情至死。

    偏偏萧峰心里只有阿朱,无论如何也容不下阿紫。

    所有这些都是孽情。

    整部作品真的是有情皆孽。

    读者们再一次叹息。

    而这一部波澜壮阔的恢宏巨著,终于到了尾声。

    段誉、虚竹等人和中原群豪,离开雁门关。

    虚竹带着梦姑和部属回了缥缈峰。

    段誉与木婉清、钟灵,以及部属们则回了大理。

    王语嫣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

    有一日,段誉和木婉清、钟灵等人出游,经过一处树林时,忽听得林中有个孩童声音叫道:“陛下,陛下,我已拜了你,怎么还不给我糖吃?”

    然后又听得林中有人说道:“你们要说:‘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才有糖吃。”

    这是慕容复的声音。

    慕容复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

    很明显,慕容复疯了。

    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慕容复终于疯了。

    而疯了之后的慕容复,终于当上了皇帝。

    所有读者前所未有的唏嘘和感慨。

    慕容复可恨,而又可怜。

    “心比天高,命如纸薄。”这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太让人唏嘘了。

    坟边垂首站着两个女子,正是王语嫣和阿碧。

    二女眼中有泪,但看向慕容复的眼色中,却是柔情无限。

    段誉见慕容复失了心智,担心王语嫣和阿碧跟着慕容复受苦。

    本想带着王语嫣、阿碧,还有慕容复一起回大理。

    但见阿碧与王语嫣看向慕容复的眼色中柔情无限,而慕容复也是一副志得意满之态。

    知道各有各的缘分。他如果将三人带回大理。三人未必会觉得快乐。

    便作罢了。

    然后现身和王语嫣、阿碧二女相见。

    二女见到段誉,同时叫了一声“哥哥”,珠泪纷纷自面颊落下。

    “三人相对片刻,挥手道别,各自转身。

    王语嫣和阿碧转过身来,见慕容复适才受众孩童朝拜,脸上依然容光焕发。

    二女抹了抹眼泪,微笑着向他走去。

    段誉一众人悄悄退了开去。

    但见慕容复在土坟上南面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

    至此,全书完。

    所有读者全都深呼吸一口气。

    终于看完了。

    非常不舍,但同时又有那么一点如释重负的感觉。

    和之前《射雕英雄传》完结时的感情,颇有些不一样。

    《射雕英雄传》完结,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感觉后面明明还有很多故事可以发生,就突然完结了。

    然后也有一种感伤。因不知天下百姓何时能够摆脱苦难而感伤。

    而这部《天龙八部》是大家明显预感到了,故事要结束了。

    现在故事真的结束了,大家有一个心里准备。

    而慕容复坐在坟头,嘴里兀自喃喃不休的结局,也让人唏嘘。

    不只是为慕容复的结局唏嘘。

    而是由对慕容复结局的唏嘘,慢慢到了为整部作品的众多人物而唏嘘。

    萧峰、阿朱、段正淳、段延庆、叶二娘、南海鳄神、玄慈方丈、游坦之、阿紫等等人物,哪一个人物不让人唏嘘?

    无数读者们都在叹息。

    很多名人名家,也发表了自己看完《天龙八部》的感受。

    在追看《天龙八部》的名人名家不少。

    著名国画大师古意写道:“看完了整部作品,更能理解逍遥子将这部作品取名为《天龙八部》的原因了。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众生诸相,尽归于佛。’这十六个字就是这部作品里,众多形形色色芸芸众生的缩影。”

    著名国画大师、大诗人宋易写道:“《天龙八部》故事恢宏,人物繁多。这其中有形形色色的大人物,小人物。

    而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各有各的苦。

    佛说,世间一切无常众生。除非修成‘阿罗汉’,否则心中都有‘贪、嗔、痴’三毒,难免无常之苦。

    《天龙八部》中,没人修成阿罗汉,所以人人都苦。”

    著名大诗人王龄写道:“《天龙八部》是一部武侠小说。又更是一部风格宏伟悲壮,写尽了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小说。”

    笔书小说网总编、著名大诗人白天易写道:“《射雕英雄传》是武侠小说的巅峰。《天龙八部》也同样是武侠小说的巅峰。

    这两部作品双峰并持。让其余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们,都难以望其项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名人名家都对《天龙八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所有的名人名家们都在感慨这部作品。

    在他们看来,这部作品已经超越了武侠小说的范畴。

    其艺术价值是相当高的。值得反复的阅读与评价。

    名人名家们对于《天龙八部》的高度评价,当然让所有的《天龙八部》读者们,以及所有逍遥子的书迷们,全都兴奋和激动不已。

    一部武侠小说被众多名人名家们如此评价,在之前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逍遥子太牛批了!

    无数读者们激动的各种议论。

    “哈哈哈!逍遥子简直永远的神。《天龙八部》让众多名人名家们如此评价。武侠小说是彻底的崛起了。”

    “现在距离逍遥子发布第一部武侠小说《鸳鸯刀》的时间,似乎并没有太久吧?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逍遥子凭借一己之力,就让武侠小说从最冷门,没有之一的类型,变为了现在人气最高的类型之一。甚至已经有作品超出来武侠小说的范畴。的确是永远的神。”

    “《天龙八部》虽然众生皆苦,看得人非常唏嘘和感慨。但却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精彩。它和《射雕英雄传》一起,是武侠小说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能够看到这样的作品,我们真的太幸运了。”

    “的确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精彩。只是萧峰的死真的太让人遗憾了!目前为止,逍遥子笔下的第一英雄人物,真的太悲情了!”

    “萧峰的悲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让人唏嘘,却又没有办法。”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众生诸相,尽归于佛。’古意大师这十六个字完美的概括了整部作品。‘天龙八部’,逍遥子仅这取书名的能力,就足以让其余的武侠小说作家们难以望其项背了。”

    “谁说不是呢?”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