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做木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面糊糊?要不要这么抠啊!”杨明义叫道,“起码也要煮包谷饭嘛,不然不顶饿。”

    “哈,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问题是,十多个人,你们还都是大肚汉,没这么大的甑子,你让我怎么煮?”李远山笑道,“所以煮面糊糊实在是现在最好的选择了。”

    “谁说的?”寨方平笑道,“煮米稀饭也是可以的。”

    “什么米稀饭啊,锅里也可以煮米饭的。水放合适,火烧小点,开始的时候多和几次,煮出来的米饭比用甑子蒸的还香。”宋瑜笑道,“我经常这样做。”

    “行,一会儿我试试。”李远山笑道,“不过这人多,锅底容易糊,到时候煮糊了你们也得吃完啊。”

    “只要不是夹生饭,糊了就糊了,总比面糊糊好。”杨明义笑道。

    “你们就不要说笑了。”杨明仁说道,“每家一年就分那么点粮食,尤其是远山哥家,自己吃都紧巴巴的,我们还是回家吃。”现在分量采用的方式是人五劳五,也就是生产队给社员分粮食的时候,将粮食平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工分分,一部分按人口均分,小孩虽然不上工没有工分,分不到钱和这部分粮食,但按照人口分的那部分他们也有份。而小孩吃得少,他们的口粮一年下来还有点剩余。这已经算好的了,前些年按人八劳二算的时候,小孩多的人家不用怎么干活都能养活,同样干活的,小孩少的人家日子过得倒不如小孩多的人家。这样一来挫伤了劳动的积极性,粮食产量下降,并且都努力生孩子去了,这就导致农村越来越贫困。

    “这我就放心了。”李远山笑道,“不然我家还不得被你们吃垮!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呵呵……”.CoM

    大家这是说笑,这个年头,可真不能轻易去别人家吃饭,因为粮食太少,你吃一点,他吃一点,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主人家要饿肚子。杨明菊、宋相他们这段时间在这里学习,一样到饭点回家吃了饭再来。

    李远山淘了米放进砂锅里,然后端到火上开煮。杨明竹笑道,“你们每次煮饭,香味一出来我就学不进去了。”

    “正常正常,是这米饭太香了。”李远山笑道,“要换成我,我也学不进去。”

    煮上米饭,去菜园子摘菜回来洗净,准备好之后李远山又去看看大家做得如何。

    打眼一看,李远山就发现了问题,笑道:“这两根后脚(连着椅子靠背的椅子腿)不一样啊。”

    杨明东和宋瑜听了停下,拿过一比,确实不一样,弯曲程度不同。杨明东说道:“改是不能改了,重新做一条吧。我觉得我这条做的更好,姐夫,要不你再做一条?”

    “是你没按图纸来好不好。”宋瑜说道。

    “但是我觉得我做的这根更好,这样做出来的椅子靠着更舒服。”杨明东笑道。

    “舒服个屁。”李远山笑道,“你这个就是不上不下的,做成的椅子靠背太往后了,人坐着找不到靠的地方,而且往后靠速度快了,还容易靠翻。而且这些是松木,松木材质不好,弯曲的幅度大了,容易断裂。”

    几个人合作做一把椅子,比一个人还难,到吃早饭的时候,他们才勉强凑成一把椅子。李远让他们坐着感受了一下,说道:“椅子是勉强做出来了,就是手艺太差,拆了烧火吧。”

    “这可不行,这是我们做出的第一个东西,多有纪念意义啊!可不能烧了。”宋瑜说道。

    “那你们自己拿回去。”李远山笑道。

    “明东,要不你带回去?”宋瑜说道。

    “我就算了。”杨明东直摇头,说道,“我家不缺椅子。”

    “明仁?”

    “呃,我觉得还是拆了烧火比较好。”杨明仁说道。

    “小平?”

    “我跟老表想的一样。”杨明仁杨明义的老妈,是他嬢嬢(姑姑)。

    最后这把椅子还是逃不过当柴烧的命运。

    回家吃过饭再来,继续开工,李远山也拿了一截青冈木在一边雕刻。

    “这你雕的是什么?”宋瑜问道。

    “雕个雀儿。”李远山说道。

    “嗯……帮我雕一个。”宋瑜说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