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紧急任务——卖茶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主意不错!”李远山笑道,“不过怎么也得把今年应付过去。”

    挂了电话,李远山对高镇长说道:“我们也不能就这么等。镇里一般都是自家炒茶,质量参差不齐,镇里要出面,让手艺好的人来炒。哪怕手艺好的人不够,那也要他们作为指导,这样茶叶的质量也会更好。等应付过这一段,办一个茶叶加工厂,就买机器来炒,质量稳定。到时候可以分为手工茶和机炒茶;按时节分为明前茶、春茶、夏茶;按茶树品种又能分为龙井茶和古树茶。品种就丰富起来了。”

    高镇长说道:“茶叶加工厂先不说,你说让镇里出面组织炒茶,问题是现在能不能卖出去都没谱呢。要是后面卖不出去,那不得被埋怨死?”

    “那这样,如果卖不出去,我们寨子出钱在大城市开几个店,收镇上的茶叶去卖。最多三四十万斤茶叶,一个人买半斤,七八十万人就能把它买完了。”

    “不过你们还得办一件事,关注一下农展会茶展会之类的消息,有机会得带着茶叶去参加。”李远山提了一个要求。

    “可以。本来我也有这个想法。”高镇长点头说道。

    明前茶产量低,全镇炒茶手艺精深的人也不少,勉强能够支应,不过接下来茶叶产量增大,就不能只是这点人炒了。李远山作为附近老炒茶师傅都佩服的人,而且年轻,也负责指导两个挨着的寨子。

    在两寨子中间的路上,先平整路面,然后沿着路砌两排灶,烧火的烧火,炒茶的炒茶,李远山在中间来回巡视指导。

    李远山来回巡视,这些人包括烧火的都是炒茶多年的,有一定经验,毕竟炒茶的手法步骤都是一样的,只是火候掌握差了些。不过也正是这一点火候差距,制作的茶叶差别就出来了。李远山的作用,就是帮他们控制时间。

    又过了两天,杨明义打来电话,告诉李远山他联系了一个老板,这几天会过来。

    “老板亲自过来?”李远山惊讶地问道。

    “是啊。”杨明义笑道,“曹老板是做出口生意的,茶叶也是其中一样。我们镇可是有两万亩茶园,这可是一个大业务,自然值得他亲自出马。另外,我问了老宋,我们也可以搞些去老毛子那里。不过高档的就算了,搞了他们也喝不起,就搞点低档的夏茶过去。”

    “别说什么喝不起,那边有钱人可不少。”李远山笑道,“而且是平白得来的,花起来不心疼,我们可以一起搞点高档的过去试试水。”

    宋谨陪着曹老板来的,到了市里,顺便邀请他参观了一下药厂。

    “你们村子真是太了不起了!”曹伟佩服道,“不但在那边开了这么大一个家具厂,这里还有这么大一个药厂。”

    “都是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宋谨笑道,“我相信曹老板很快也能做到这么大。”

    “那就借你吉言了。”曹伟笑道。他当然不满足一直干个小公司,一直想方设法扩大贸易规模。前两年形式不好,他用尽了办法也只能保持。现在机会来了,他自然要抓住。两万亩茶园,要是成了,这一单的利润就能赶上去年一年的经营所得了。

    从市里坐车,一到高卡,曹伟投过玻璃窗看着石子路一直通向山脚消失,上面是高大的石山,转头问道:“我们这是要上山吗?”

    “是的。”宋谨回答他,“上去从半山腰过去。”

    来到八环地,曹伟正好坐在左边,往下一看,感觉深不见底!吓得“啊呀”惊叫起来,惹得同车的其他人呵呵笑起来。

    “这路也太危险了吧!”曹伟好不容易平复下来,感叹道。

    “其实也没什么危险的。”宋谨笑道,“这条路修好之后,还从来没有出过事。”

    过了八环地来到第一个寨子,宋谨介绍道:“这里之前属于另一个乡,现在和我们乡合并成镇。到这里,就进入我们镇了。”

    “我们镇环境气候好适合茶树生长,本身就有本地茶树。现在还有一百多课老茶树,最老的一颗有十米高,十一年前省里专家来考察过,说应该有千年树龄了。后来种的茶树是龙井茶,最早一批就在我们寨子,那时还是北洋时期。七十年代大面积种植,达到两万亩,现在已经进入丰产期了。”

    曹伟看着路边陡坡梯田上不时闪过一片茶园,说道:“你们这边是山区,这样的陡坡上种茶叶也能利用起来。”

    “现在看着已经很好了。”宋谨笑道,“你看那些一块块的平地,以前大部分平地里面都有很多石头。你看那些田埂,砌田埂的那些石头就是搞三改的时候从地里开出来的。还有坡上的梯田,大部分也是那时候挖出来的。”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曹伟感叹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