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首先《西游记》先出,《封神演义》后出,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就简单一说。

    《西游记》全书七十四万字(或者七十万字版本)里,都没有“封神”两个字。

    即如果西游之前曾发生过封神一大量劫,那么《西游记》全书七十四万字里会差“封神”两个字吗?

    封神那么大的量劫,那么大的事件,如果西游之前真发生过,那么西游中至少会出现“封神”两个字提及一下。

    所以结论就是,在西游的神话世界之前,从来没发生过封神,不然不可能一字不提,即根本就不是一个神话世界。

    封神中也从来没提过西游,如果将来会发生西游,封神中可能会一字不提吗?

    再关于西游和封神的关系。

    首先封神在西游之后出。

    且看看神奇的巧合。

    《西游记》第七十八回:(驿丞道:“……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做道人模样,携一小女子,年方一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进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近来把三宫娘娘、六院妃子,全无正眼相觑。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体尪羸,饮食少进,命在须臾。太医院检尽良方,不能疗治。那进女子的道人,受我主诰封,称为国丈。国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寿。前者去十洲、三岛采将药来,俱已完备。但只是药引子利害:单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

    这剧情是不是有点熟悉?

    西游中,道人进贡十六岁少女。

    封神中,苏护进贡妲己。

    并且两个少女都是一样的剧情,都是被宠幸后宫,号为美后,让国王(纣王)不分昼夜,贪欢不已。

    西游中,道人进贡的十六岁少女是白面狐狸精。

    封神中,妲己也是狐狸精所变。

    《西游记》原著第七十八回:国王生病,道人进言“那东土差去取经的和尚,我看他器宇清净,容颜齐整,乃是个十世修行的真体,自幼为僧,元阳未泄,比那小儿更强万倍。若得他的心肝煎汤,服我的仙药,足保万年之寿。”

    《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喜媚进言比干有七巧玲珑心,用其煎汤可救妲己。

    西游中,道士进言唐僧的心肝煎汤,可救国王。

    封神中,喜媚进言,比干的七巧玲珑心煎汤,可救妲己。

    西游中,坏的道人(南极仙翁的坐骑)。

    封神中,将坏人都改成了女人。

    西游中,是道人给国王进贡了狐狸精,是南极仙翁的坐骑。

    封神中,是女娲娘娘派狐狸精,遣妖下界,惑乱君心。

    多么熟悉的剧情?

    大家再看。

    西游中,孙悟空金箍棒闹海。

    封神中,哪吒乾坤圈闹海。

    相同的一点,龙宫都差点倒塌。

    西游中,四海龙王告上天庭,告孙悟空。

    封神中,四海龙王也告上天庭,告哪吒。

    西游中,孙悟空天庭受刑。

    封神中,哪吒自己剔骨割肉还父母受刑。

    西游中,孙悟空八卦炉内浴火重生,大闹天宫,后成佛。

    封神中,哪吒莲花化身重生,大逆弑父,被称为历代圣人第一。

    西游中,有个花果山,有个孙悟空。

    封神中,有个梅山,有个袁洪。

    西游中,孙悟空有结义七兄弟,孙悟空是主角。

    封神中,有个梅山七怪,也是袁洪老大,也有个牛妖(借鉴牛魔王),也有个猪妖(借鉴猪八戒)(把花果山结义七兄弟写成梅山七怪)。

    西游中,孙悟空跟杨戬一战。

    封神中,袁洪跟杨戬一战。

    而且两战的剧情都一样,杨戬有神兵不用,非得用嘴当兵器。

    西游中,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封神中,老子将云霄压在麒麟崖下。

    西游中,平顶山太上老君童子金角银角用玉净瓶将孙悟空化为血水。

    封神中,元始天尊用盒子将碧霄化为血水。

    西游中,孙悟空和二郎神一战时,太上老君偷袭用金刚琢从半空掼下,打到孙悟空天灵,将孙悟空打得跌一跤。

    封神中,九曲黄河阵元始天尊用三宝玉如意打琼霄天灵,当场毙命。

    《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形容黄飞虎相貌:五柳长髯,飘扬脑后,丹凤眼,卧蚕眉,然后又杀出五关!

    大家觉得黄飞虎跟谁长得一样?

    没错,抄袭的就是《三国演义》的关羽!

    而且连剧情都是一样。

    封神中,黄飞虎杀出五关。

    三国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同样刘备三顾茅庐的桥段也被抄袭了过去。

    姬昌也去了姜子牙三次。

    并且《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的武王白鱼跳龙舟,也不是封神作者自己的灵感构思,而是延伸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周涉孟津。

    可说写作的手法完全模仿《三国演义》,同时又大段大段抄袭《西游记》,剧情同样全部来自于《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再比如《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葛亮筑坛施法借风。

    与《封神演义》第六十七回姜子牙金台拜将。

    《三国演义》诸葛亮筑的坛:方圆二十四丈,坛分三层,每层高三尺。

    《封神演义》姜子牙的金台:台阔二十四丈,台有三层,每层高三丈。

    《三国演义》诸葛亮筑的坛:东方七面青旗,布苍龙之形。北面皂旗。西方白旗。南方红旗……坛下二十四人,各持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