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唐一念起,顿觉天地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李彦转而看向金钦纯,解开哑穴:“就比如你的兄长是国之柱石,太大角干金庚信,不过你能深入险境,策动百济遗民对付我大唐,倒也是新罗中有勇有谋的将领,不是碌碌之辈。”

    金钦纯终于能说话了,长长喘了口气,脸色难看地道:“阁下是我从未见过的勇士,我败在你手中心服口服,动手杀我吧!”

    李彦平和地道:“倒也不必,我大唐乃天朝上国,不做赶尽杀绝之事,你看昔日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在长安时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别说你区区一位臣子,就算是新罗王,同样是邀请他去洛阳,让他反省悔悟,明白身为藩属国应有的立场。”

    金钦纯听到前半句话,脸色有了一瞬间的舒缓,身体也下意识放松下来,听了后半句,却又嘴硬道:“那阁下恐怕就是想多了,我新罗绝非百济高丽可比,是不会被你唐人亡国的!”

    李彦失笑:“你看似意志坚定,如果落在我内卫的一位审讯能手,恐怕坚持不了一天。”

    他不再多言,看向金品日:“金将军,新罗军队内部,如你这般的人多么?”

    金品日露出愤恨:“当然多,李将军若不嫌弃,我将新罗军队的情况,好好跟你讲述一遍……”

    李彦正色道:“请说。”

    金良图毕竟早早就离开新罗,对于新况不甚了解,而金品日的投诚,则能提供国内的第一手情报。

    之前的信件中,金品日还是有所保留的,此时却是心服口服,主动将新罗的军队兵力情况和盘托出。

    李彦细细聆听,与后世所知的历史知识对比,收获颇丰。

    唐朝这边对于新罗记载的不多,李彦对新罗的了解,基本出自《三国史记》,可里面的真实性又挺一言难尽。???..Com

    按里面的记录,新罗对上大唐的战争几乎全胜,勇猛得不得了,但许多战役唐朝史书根本没有记录不说,记录的还产生了矛盾,然后被实锤造假,和后世真的是一脉相承,什么祖宗有什么后代。

    对于李彦这种学历史的,就不太喜欢小国的史书,因为它是什么都敢编。

    中原王朝的史书,也存在着不少虚构内容,并不能尽信,但至少大事件是无误的,编造的是细节。

    举个例子,武则天杀女事件,武则天确实有一个女儿,很小就夭折了,死因未知,然后欧阳修等人在编写《新唐书》时,才不辞劳苦的穿越回唐朝,披着隐身衣在边上记录了武则天一个人偷偷掐死女儿,嫁祸给王皇后的行为,后面司马光又添加了神态细节上的描写。

    但这至少是有底子的,武则天是真的夭折了女儿,死因未知,这些史官的底线还没低到武则天女儿明明活着,就写她掐死女儿的地步。

    很遗憾,周边小国的史书连这个底线都无法维持,只要需要就真成平行世界,不止是朝鲜三国的史书,吐蕃那边也不遑多让,后面为了宗教目的直接捏造出尺尊公主,还有苏定方火烧布达拉宫……

    这也是李世民在文成公主出嫁时,送了多少工匠种子并不足为信的原因,因为那是孤证,要到七百多年后的元末明初的《西藏王统记》才会出现,还是一位高僧撰写的。

    且不说距离越久的史书,本来就越不可信,如果相信里面的话,还得相信松赞干布活到八十二岁,苏定方杀了禄东赞,火烧布达拉宫,明王化身军队与唐军大战,以及许许多多明显有宗教色彩的离谱记录……

    李彦对此就挺无奈,你们瞎几把编的时候,能考虑一下穿越党的感受么?不,你们只想着自己!

    所以他对新罗的郑重,一方面是有灭高丽的前车之鉴,不希望继续重蹈骄狂自大的覆辙,另一方面也是不能完全确定这个时期的新罗兵力,只能往高了想。

    如今根据金钦纯所言,新罗的常规兵力在八万左右,出身真骨的高层将领二十四位,如果面对亡国的威胁,全国动员,应该能拉出十五万可用之兵,再往上就是纯粹的凑数了,意义不大。

    如此军事实力,在小国里面真的不算弱了,可让金钦纯越听越骇然的,却是金品日口中一个个中层将领的名字。

    都是因为出身限制,立下军功后而不得升迁的人。

    单单是金品日知道的,就有五十多人。

    金钦纯面如死灰,李彦大为欣然:“给他们写信,将你的际遇告知,你们未来会以成为大唐人为荣,现在要做的则是认清自己的内心,投唐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