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镇国诗!快去守仁学堂请许清宵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应当实事求是,为了这面子,大魏文宫有些不要脸了。”

    不大不小的声音在京都传开,十国才子并不满意大魏文宫的行为,毕竟他们更加认为李鹏的诗词,胜过赵安之。

    可却屈尊第二,令他们十分不服。

    只是这毕竟是第一日,十国才子也能理解,这番话与朋友之间发发牢骚也就没什么。

    但或许是因为没有注意旁人,引来一些大魏文人注意,当下发生许多争执。

    甚至更是有文人相互对骂,惹来一些关注,后来刑部出面,进行调解,也就将此事按下作罢。

    不可否认的是一点。

    十国才子很不服气。

    直至今日酉时。

    太平诗会第二日开始。

    如昨日一般,先是奏乐舞曲,而后出题作诗,每一个时辰都有相应安排,显得热闹无比。

    十国才子虽有不满,但在盛会之下,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笑笑。

    戌时。

    所有诗词已经收集,以大魏文宫几位大儒为主,四大书院院长为辅,众人也在审阅诗词,而后进行排名划分。

    但今日,又遇到与昨日一模一样的情况。

    第一之争。

    大魏才子的诗词与唐国才子之诗,质量不相上下,如若究其比较,只能从字体来划分。

    但大魏才子的字体,略输一筹,一时之间众人有些沉默。

    按常理来说,自然是定大魏才子为第一。

    可若真要较真,那自然是唐国才子为第一。

    如若太平诗会是在异国举行,他们倒也不会如此纠结,会直接选择唐国。

    可这里是大魏。

    女帝刚刚登基,大魏需要做一些事情,来提升百姓自信,弘扬国威。

    所以参合政治因素,就只能选择大魏才子了。

    “先不急,排名后面的。”

    陈正儒开口,让众人先不要急着选出第一。

    看看后面再说。

    四大书院与大魏文宫的几位大儒点头,开始快速整列第二至第十。

    待整列出来后。

    众人神色更加不好了。

    因为第二至第十,没有一个大魏才子。

    也就是说,如若不选大魏第一的话,那今日散会之后,可就要沦为笑话了。

    “黎阅的诗词,感觉水平有些下滑。”

    “张琛的诗词,也有些下滑。”

    “本以为他们能占据前十之位,为何质量如此一般?”

    “还有一个人,叫陈星河,一人写了十多首诗,每一首都平平无奇,怎么都是一些这种人赴宴啊。”

    陈正儒特意找来几份诗词,这些都是大魏有名的才子,不说能做出千古诗词,但至少入个前十没有问题,可找来一看,虽诗词不错,可对比他们之前所作诗词,有些......下降。

    到了才子这个级别,任何一点点的下降,都至关重要。

    尤其是十国才子这次还是有备而来的。

    并且还有陈星河,一连写了十几首诗,都很普通,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或许是紧张,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参加太平诗会。”

    嵩阳书院的院长开口,为其解释。

    众人微微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平日作诗,是风雅之作,可能还更好一些,可真要在诗会上作诗,或许会因为内心紧张,再加上时间问题,有所下降。

    而十国才子,很明显是针对大魏而来的,其质量有明显的不一般,有些诗词,虽然进不了前十,可也算是佳作。

    “怎么办?”

    有人压着声问道。

    “选大魏的吧,前十只有一人,如若还不拿第一,大魏颜面何存?”

    孙静安第一时间开口,做出选择。

    此话一说,众人有些犹豫。

    纷纷将目光看向陈正儒。

    而后者显得很安静。

    他也在犹豫与纠结。

    选择大魏第一,这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怕十国才子不答应啊。

    只是如若不让大魏第一,那惹来的麻烦更大。

    “选唐国吧。”

    最终陈正儒做出抉择,虽然有些不愿,可这没有办法。

    “不可!”

    然而孙静安直接拒绝。

    “陈儒,若选唐国,今日之事,必要传至天下,到时天下人都要笑话我大魏。”

    “选大魏。”

    孙静安斩钉截铁道。

    “可如若选择大魏,岂不是不公?”

    陈正儒皱眉道。

    “有何不公?扪心自问,这两首诗词质量本就不相上下,这次诗会,比的是诗词,又不是字体,如若大魏的诗词,的确不如唐国,老夫绝对不会多说一句。”

    “可本质上,两者的确没有问题。”

    孙静安如此说道。

    而其余人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看到众人点头,陈正儒叹了口气,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

    “拓印诗词,我来书写排名。”

    孙静安怕陈正儒临时反悔,故此他亲自接过书写排名之事。

    就如此四个时辰后。

    终于,盛宴结束。

    依旧是孙静安出场,持着榜单,缓缓开口道。

    “今日试题十佳之作。”

    “第一名,大魏岳麓书院,樊浩广。”

    “第二名,唐国泾阳书院,巢兴言。”

    “第三名,北国平阳书院,仲若。”

    ......

    孙静安的声音响起,宫内太监们拿着已经拓印好的诗词,展示给众人观看。

    而待孙静安念完之后,捻了捻胡须笑道:“请十位才子出列,领取赏赐。”

    他声音落下,人群当中,有人站了出来,是大魏才子樊浩广,他脸上满是笑容,眼神之中更是有遮盖不了的兴奋。

    可下一刻,有声音响起了。

    “这樊浩广的诗词,好像不如巢兄啊。”

    声音响起,当下又引来几道声音。

    “是啊,两者诗词虽然都是上上之作,可明显巢兄的诗词,更胜一筹。”

    “不止如此,巢兄不但诗词极好,而且字体优美,再看樊兄的诗词,虽然也不错,可字体明显不如巢兄的。”

    “孙儒,这排名是否有误?还望孙儒重新核实。”

    “对,重新核实!”

    一道道声音响起,绝大部分是十国才子的声音,他们没有发难,而是质疑,紧接着让大儒们重新审核一遍。

    可此话一说,却惹恼了大魏文人了。

    “我倒觉得,樊兄之诗,力压巢兴言的,至于字体,这哪里有什么问题?”

    “是啊,尔等难不成是输不起?”

    “排名前十,有九位是十国才子,我大魏没有就没有,可这第一,是我大魏才子的就是我大魏才子的,你们若是输不起,何必来这里丢人现眼?”

    一些声音响起,带着不悦。

    毕竟十佳文人,只有一位是大魏文人,他们已经有些不悦了,可没想到这十国才子竟然如此嚣张,非要把大魏踩在脚下才开心吗?

    “可笑,我等怎输不起?只是,是一便是一,是二便是二,这两首诗词质量上不相上下,只能从其他来判断,不行就是不行,难道大魏还不让人说?”

    “输不起?也是可笑,我等精心准备数年,就是为了争取一个排名,是一就是一,若是这样,那何必举办这个盛会?直接写上大魏第一就行了,浪费时间。”

    “先有狂生许清宵出言不逊,羞辱我等十国才子,如今排名不公,大魏就是这般强势的吗?明白了,学到了。”

    “算了,我等走吧,如此不公,还不如不来。”

    “走走走,这个奖赏有很意义?不如人就是不如人,还以为大魏乃是三大王朝之一,可没想到也是这般弄虚作假。”

    “诸位,走!”

    十国才子们开口,一个个冷笑不已,到最后不知是谁带了个头,直接转身离开,显得傲气凌然。

    当下,一道道身影离开,十国才子极其不给面子,这也是文人傲骨,纷纷离开。

    宴席上,孙静安脸色难看,而六部尚书,大魏官员,文宫大儒,四大书院院长,一个个也脸色不太好看。

    太平诗会,如此重要的盛会,这些人竟如此傲慢,这不是再打大魏的脸吗?

    百姓们看到这一幕,也有些恼怒,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群人,输不起!”

    “十国才子,有点气量行不行?”

    “真是可笑!”

    “不来就不来,还怕尔等?”

    大魏文人忍不住开骂。

    这件事情毕竟还没有盖棺定论,结果这些人说走就走,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怎能忍住?

    “散宴!”

    也就在此时,陈正儒开口,脸色略显难看。

    很快。

    大魏京都内。

    各种声音响起,引来巨大的反响。

    “大魏不公,为其面子,不视才华,可笑可笑。”

    “如此盛会,大魏却这般勾结,视我等读书人为蝼蚁。”

    “我辈读书人,修浩然正气,未曾想到,堂堂大儒,扭曲事实,当真是侮辱大儒二字。”

    “这般盛会,不去也罢。”

    这是十国才子的声音,他们愤怒无比,认为不公。

    “诗会诗会,本身就是诗词之会,纠其字体,尔等当真可笑。”

    “鸡蛋挑骨头,尔等是来参加盛会还是来挑刺的?”

    “输不起就输不起,十佳文人,九位不出自大魏,这还不公?那怎样才是不公?”

    “是啊,十人有九人是你们,还要如何?难道你们的意思就是说,我大魏不如尔等?”

    大魏文人也来了火气。

    本身就是诗会,大家比的是诗词,又不是比谁写字好看。

    再者了,事情还没有定夺下来,你们当场就走,一点面子都不给,这不是再打大魏的脸?

    一群蛮夷。

    双方火气很大,百姓们也有些火气了。

    说的没错啊,诗词质量都差不多,你纠结字体干嘛?是比谁写字好看,还是说比谁诗作的好?

    再者,这般不给面子,属实有些过分啊?

    凭良心说,前十有九个是你们十国的人,这还不行?还要怎样?非要踩在大魏脸上才开心?

    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

    一时之间,百姓们有些仇视这些十国读书人了。

    主要原因还是,他们也不听解释,直接走人,一点脸都不给,那你不给,这些百姓也不给了。

    有些客栈掌柜,直接清人,都给我滚一边去。

    有些酒楼,直接贴了告示,拒绝他国人入住。

    一些文人更是冷笑讥讽。

    一瞬间,矛盾瞬间拉满,很快就发生了斗殴事件。

    刑部官差在这一天不知道多忙碌。

    到处去调节,而大魏朝廷也在第一时间下达命令,不允许仇视他国之人。

    毕竟大魏是礼仪之邦,玩这个就没意思了。

    后来大魏文宫让华星云出面,他周游列国,与许多国家文人有关系。

    他出面调和,上面并不希望闹得太难看。

    不得不说,华星云的确有手段,将十国才子聚集,而后设宴道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既说了根本问题,也提到了他们昨日翻脸的事情。

    功过相抵,今日照样赴宴,过往不究,至于昨日的排名,朝廷也在重议,盛会结束后,会给一个交代。

    这番话说出,十国才子略微消气。

    算是止住了矛盾。

    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华星云今日会赴宴,十国才子这才消下怒火。

    毕竟如若能在太平诗会上,压住了华星云,那什么都好说了。

    所以今日盛会,无论是大魏文人,还是大魏百姓,亦或者是十国才子以及各国番邦都充满着期待。

    而守仁学堂中。

    户部尚书顾言来过。

    刑部尚书张靖来过。

    甚至吏部尚书陈正儒也来过。

    还有慕南平兄妹二人。

    甚至陈星河也来劝说许清宵赴宴。

    可统统被许清宵拒绝了。

    “师弟,这次的太平诗会,闹得有些不太好了。”

    “你要是不来的话,只怕真的难以收场啊。”

    陈星河开口,在一旁苦口婆心。

    这三日他都去了,每次都积极写诗,可一首都没选上,或许是十国才子有心准备,自己屈尊第十一,也很正常。

    至于为什么知道自己第十一,陈星河有这个自信。

    “师兄,就莫要劝了,我真不去。”

    许清宵有些脑阔疼,今天不知道来了多少人,都劝自己去。

    可问题是,自己去哪里干什么啊?

    吃饱没事干吗?

    这么多正事要处理,跑过去装个哔?

    大哥,你们装哔是爽。

    可我没时间啊,我要是处理不好这件事情,我会掉脑袋的啊。

    许清宵很无语。

    要是没事,他可能会去。

    可现在事这么多,浪费时间啊。

    “唉。”

    陈星河有些无奈,可惜诗会是出题的,要是不出题,他甚至都想过,找许清宵写一首诗,拿过去装哔。新笔趣阁

    可惜啊,可惜啊。

    陈星河没不劝了,不打扰许清宵,看时辰不早了,再次出发,去赴宴,今日多写一点,总不可能一首都过不了吧?

    酉时。

    这是第三日的太平诗会。

    不过与之前两日不一般。

    前面两次大家都是高高兴兴,可今日却显得有些沉默和严峻。

    昨日十国才子如此不给面子,今日谁还笑得出来啊?

    十国才子所作所为,就如同给了大魏一巴掌,这要是还能笑出来,那就有了鬼。

    大家都很沉默。

    哪怕是歌舞表演,也引不来众人欢笑。

    所有人都希望时间快点过去,直接到写诗环节,然后马上公布。

    一个时辰后。

    这一次是陈正儒出题了。

    “本次以宴会为题。”

    “每人一首诗,不可多写。”

    陈正儒开口,与昨日一般,但额外加了一条规则。

    众人有些好奇,不知为何加上这条规则。

    难不成有人一口气写两首诗?

    还有,这题莫名有些......难啊。

    宴会?

    为何出这道题啊?

    众人更加好奇。

    只是好奇归好奇,但很快众人还是立刻动笔。

    宴席上,陈正儒等人纷纷将目光落在华星云身上。

    而华星云的确不负众望,他提笔落字。

    刹那间才气涌动,白纸落字,绽放金色光芒。

    “好!一字千金,一字千金!”

    “极作!极作!”

    这一刻,不少人开口,当看到华星云落字绽放金色光芒,瞬间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一字千金,是诗词的一种象征。

    比不上千古诗词,但也是极作,难得的极作。

    这一刻,十国当中许多才子皱眉,面对一字千金的作品,他们自然有些感慨,也生起了无力感。

    大部分的作品,写完之后,由大儒来评价,而这些作品哪怕是佳作。

    也只限制于诗词。

    可如若能引来异象,这就是天地认可。

    一字千金,就是一种认可。

    往上便是镇国诗。

    再往上则是千古名诗了。

    不说千古名诗,镇国诗都难啊。

    不仅仅是百姓,六部尚书,大魏文宫大儒,四大书院院长,在这一刻也彻底松了口气,脸上满是笑容。

    可就在此时。

    轰!

    如雷一般的声音炸响。

    这一刻,人群当中,一名英俊男子,浑身上下涌动才气。

    滚滚才气涌入纸张当中。

    爆发出如雷一般的声音。

    直接将华星云手中的诗词震散。

    下一刻,白纸上的文字,化作光芒,跃出纸张,朝着天穹飞去。

    每一个字不断倍增,足足有百丈之大,悬挂于大魏上空。

    当下,诸位大儒以及六部尚书等人,脸色在一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因为,这是......镇国诗!

    “嘶!李恩兄写出镇国诗了!”

    “这是南国衡庐书院的李恩兄。”

    “李兄大才!”

    “嘶,竟写出镇国诗来?李兄当真大才也。”

    “哈哈哈哈,没想到李恩兄,竟然能写出镇国诗,今日尽兴,今日尽兴啊。”

    “好,好,好,我倒要看看,今日还有没有人敢说这首诗不行。”

    “诸位,这首诗不可能只排第二吧?”

    “诗词镇国,李兄,这才是万古大才啊。”

    “如若今日李兄这诗,还排第二,那这大魏以后不来也罢。”

    “这还排第二?要排第二,那我以后就不读书了,去耕田算了。”

    “不一定啊,得看几位大儒答不答应。”

    十国才子在这一刻瞬间沸腾起来了。

    他们兴奋,同时也讥讽昨日的事情。

    而大魏才子们则一个个脸色难看。

    华星云也有些不悦,只是没有多说。

    至于大魏百姓,更是一个比一个沉默。

    在自己的地盘上输给了对方,你说气不气?

    还这么阴阳怪气?

    “可笑,能不能第一还是未知数。”

    “是啊,这么快就确定了吗?”

    “还有几个时辰呢。”

    有些百姓不服气,忍不住开口。

    只是不开口还好,一开口,更多声音响起了。

    “这还不是第一?镇国诗啊!尔等为何如此嘴硬啊?”

    “只要大儒们稍微秉公一点,这就是第一。”

    “镇国诗不第一?什么第一?一字千金吗?”

    “难不成还有千古名诗?”

    “哦,我懂了,你们是想说,许清宵还没来对吧?他来不来都一样了,许清宵再厉害,能随便作出千古名诗?”

    “别嘴硬了,承认自己差有那么难吗?”

    十国才子们轮番开口,文人本来就傲气,而且嘴皮子厉害,一番话说的诸多百姓面红耳赤。

    “许万古不来,是因为瞧不上尔等,不然你们真以为他不来吗?”

    “是啊,许万古千古名词,千古名言,千古第一骈文,尔等有吗?”

    “就是,待许万古来了,这第一不第一,还真是个未知数。”

    百姓们开口,甚至不少大魏文人也忍不住开口了,其中还有一些大魏文宫的人。

    虽然他们不喜许清宵。

    可到了这个时候,不可能不支持许清宵啊。

    “陈儒,学生愿再作一首诗,不知可否?”

    此时,华星云忽然开口,他想再作诗一首。

    一瞬间,众人眼睛亮了。

    有些激动。

    十国才子一个个皱眉,毕竟华星云的才华众人还是懂的。

    或许真有转机。

    “华兄,陈儒都说了,一人限一首,倒不是害怕华兄作出什么诗词。”

    “只是......这样不符合规矩吧?”

    也就在此时,有人开口,认为不符合规矩,拿这一点堵死对方的路。

    果然此话一说,众人脸色一变。

    陈正儒也有些郁闷了。

    他之所以限制一人一首,是因为有人一口气写了十几首,所以才加了这个限制。

    可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的局势很尴尬。

    如若答应下来。

    就算作出更好的诗词,十国才子也绝对不答应。

    可不答应下来,今日,就输的太彻底了。

    昨天的事情,大家都有积怨,大魏输了,只怕会惹来麻烦。

    “规矩便是规矩。”

    “不过时辰的确没到,等散宴再定,诸位不要停,写吧。”

    陈正儒开口。

    不更改规矩。

    但他还有唯一的希望。

    此话一说,十国才子更是笑意浓盛了。

    而此时,陈正儒在侍卫耳边压着声音道。

    “快去守仁学堂,请许清宵来!”

    他声音不大,可充满着坚决。

    四大书院,大魏文宫,包括许多百姓都看到了这一幕,十国才子也看到了。

    听不到陈儒说什么,但所有人都猜到了是什么。

    当下,侍卫动身,立刻离开。

    而陈正儒既是担忧,也有些恼怒。

    这个陈星河到底是谁啊。

    害人害己!

    此时。

    盛宴上,总算是有笑声了。

    不过都是十国才子的笑声。

    大魏百姓,大魏文人,显得异常安静。

    形成了两极分化。

    但所有人都在等。

    等许清宵来!

    很快,离阳宫的事情,也传至大魏京都。

    所有百姓得知后,也不由心情沉重起来了。

    “快去守仁学堂,请许清宵来啊!”

    这一刻,大魏京都无论是读书人还是百姓,唯一的念头,就是这个了。

    因为这是唯一的希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