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棋盘外的掌棋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山主知道,这是苏醒的底蕴。

    大乾有层出不穷,无法预知的恐怖强大,但落神殿也有一代代积累下来的底蕴。

    “殿主知道,四域军情,调动落神军,及部分底蕴,而殿主会在落神界中,掌控落神界之力,把天地本源加持在四域战场当中。”

    落神大统领道。

    “殿主在操纵天地。”

    古炎山主振奋。

    落神殿主就是他们的信仰,如大乾帝皇,仍然拥有信心,也正是因为落神殿主还在稳定大局。

    落神殿主在准霸主这条路上的走得太远了,被誉为这个时代,最有希望成为万古霸主的几人。

    而在落神殿内,更是可以号称,除非真正的霸主出手,否则无人可以是他的对手。

    他虽然也是准霸主。

    并且在此境中实力极强。

    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和落神殿主比起来,差距无比巨大,一只手就可把他镇压。

    若非大乾帝皇,也拥有举世实力,哪有他们嚣张的机会。

    “殿主计划,四域之地都可以受到落神界最直接的加持,把乾军引入到我们为他们构建的战场内,可瓦解国运压制,看似防御,其实是在防御中打一场进攻战。”

    “而大乾帝皇是强,但是想要灭我落神殿,他就必须亲自入落神界,不然殿主出手,可镇杀大乾准霸主。”

    “可一旦这么做了,就放弃了自己最大的国运优势,到那时候,怎么可能会是殿主对手!”

    永峰域主越想,局势越明亮。

    这次,是殿主布下的一个局,故意让你们进攻,扩大自己优势。

    毕竟,他们不知大乾全部实力。

    而你打入的越深,就是进入他们的棋盘。

    他们的殿主现在也定然也在预谋着,怎么镇压了大乾帝皇。

    从这个方面去想,他们其实也占据很大优势。

    他的目光豁然看向天空。

    整个落神大区域风云变化,在他眼中,竟然形成了一张巨大无比的天地棋盘。

    棋盘的两端,有着两尊伟大无比的身影,正在对峙。

    一人为落神殿主。

    而一人为大乾帝皇!

    看似两大掌权者时至今日,都没有真正对决过,但其实他们的交锋早就开始了,以他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对决。

    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

    在这张棋盘上,他们都是两大掌权者的棋子。

    “落神殿的危局,但也是机缘,殿主半只脚已经踏入到天地之境内,还有半只脚没完全踏入,此次若我们可以渡过,殿主就能成为万古霸主!”

    永峰域主喃喃自语。

    “调动所有能战的人,编入到军团内,血战在所不惜,死再多人也无所谓。”

    落神大统领道。

    能打的都进入军团,形成人海攻势。

    此时,古炎域天空,一个个着深蓝铠甲的人降临而来,傲然冷漠,是为落神军。

    他们的修为,哪怕最弱的都是准传奇。

    准传奇,虽然不是什么太过厉害的强者,但要知道,也有一定地位,却不过是落神军中最为普通的士兵。

    哪怕是连圣境都是一尊尊。

    耗费落神殿无数资源,打造的无敌之军。

    出现在了古炎域后。

    “是落神军,我落神殿最强军团,连落神军都参战了,这次我们必胜,必让乾军每踏过一寸土,都将付出最为惨重的代价!”

    “落神军无敌,落神殿必胜!”

    “万古荣耀辉煌,不可践踏!”

    落神军的出现,无疑给他们注入了一股信心,驱散大乾带给他们的阴霾。

    浩瀚的恐怖气势,从落神军身上释放。

    他们肩负了一殿的辉煌。

    “永峰域只是战场之一,随战事推动,永峰域是有很大的可能会随着阻击而把战线转入到古炎域中。”

    落神大统领道。

    永峰域是要打崩的一域,也无法成为最终战场。

    而古炎域才是和大乾在四域中的决战之地。

    其实,他有话还没有说。???..coM

    在领军到来前,和落神殿主谈论很久,他们甚至都做好了,把落神域,甚至是落神界和乾军血战之地。

    永峰域主闻言。

    虽不甘,但没有多说。

    他很清楚,只要可以最终笑傲天下,失去的都能重新得到。

    “大乾诸多先锋军团,已入永峰域,而我们要做的是攻防兼备,派出军团,前去主动迎战大乾之军,这种迎战是要把他们,引入到我们构建的战场当中。”

    落神大统领继续道。

    他们的战场。

    优势最大之地。

    “出击吧!”

    古炎山主道。

    他也做好了准备。

    古炎域所有军团出战。

    有他最精锐的古炎军,更有多支其他军团,以及此段时间,大规模扩张的军团。

    而刚踏入永峰域的陈庆之,也同时得到了落神殿落神军驰援的消息。

    “要主动出击了,落神军虽到,但自有军团去对付你们,四域之地?你们的布局,我大乾陛下全部知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