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明第一良将出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这可不是朱高煦胡说八道,只是略有夸张而已。

    他之前和徐忠,李彬聊过天,两人谈到北方诸将中,都异口称赞李远的用兵能力,称之为在北方无出其右,神鬼莫测。

    李彬和徐忠对李远的评语极高,但也仅限于北方,因为他们都对南方诸将不熟。

    而朱高煦直接把他提升了一个档次,说成大明全国第一。

    这么大帽子扣下来,李远和王忠大惊失色的同时,也是极为兴奋。

    高阳郡王是什么人?燕军最强猛将,战无不胜,能得到他这么夸一句,实在是与有荣焉。

    刷,李远满脸通红,激动道:“高阳王过誉,末将还得向高阳王学习才是--”

    他话有点结结巴巴了,明显不善言辞,但言语间,还是极为自信,甚至骄傲。

    朱高煦想了想,用很认真的态度道:“我朱高煦一是打架很猛,单挑无敌,二是从来不胡说八道,说话有信用。”

    “李将军要是再谦虚,就是说本王胡说八道喽?”

    “不敢不敢,和高阳郡王百战百胜相比,还是差远了。”李远苦笑,不过心里很是受用。

    明明朱高煦在帮自己吹,特别还提到自己有信用,但听在李远耳朵里,还是挺舒服的。

    高阳郡王打仗勇猛无敌,百战百胜,能得到他一声称赞,也算不容易。

    两人一路聊一路往回赶,俱是相见恨晚的感觉。

    李远这人是非常有才华的,绝对和李彬、徐忠一样是靖难时期燕军这边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且论用兵手段,更是无人能及。

    但他在靖难时投降的晚,是北方最后一批投降的,更不是燕王亲信,故以靖难成功之后,史书上记载他的事迹并不多,也不算出名。

    而且当时在蔚州时,燕军围攻蔚州,蔚州指挥使本想投降,李远和王忠先绑了指挥使,准备死抗燕王,但后来发现不行,燕军太多,蔚州守不住,还是得投降才有活路,这才投降。

    有了这个过程,他在燕王那边,印象就不怎么好了。

    所以投降过来后,至今不被重用。

    这次更把他派过来跟朱高煦,明显燕王没把他放在心上。

    原历史上整个靖难之役,李远领兵就没超过万人,都是几千几千,却是百战百胜,多次大败南军。

    燕王要是足够信任他,让李远指挥足够的兵马,估计能打的更顺利。

    燕王朱棣不够信任李远,也不是很重用他,同级别的李彬,徐忠都各领一军,张玉死后,按说李远可以领张玉这军,以他的能力,燕王的战斗力,其码可以升几倍。

    但燕王还是用张辅这个小将,虽然张辅实际年龄也不小,能力也不低,但和李远比起来,无论资历能力,确实有点差距。

    而这次李远在朱高煦这里,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朱高煦今天不吝赞美之词的夸李远,一是从李彬和徐忠那里听到,知道李远确实能力很强,二是有心拉拢。

    做为北方最后一批,最晚投降的朝廷大将,无法得到燕王的重用,李远无疑是可以拉笼的对象。

    而且李远不但擅用兵事,治兵能力也很强。

    这次朱高煦本部四千余骑,加上李贤部下,五千左右,李远和王忠约六千不到,双方加起来一万出点头。

    朱高煦的兵马经过一年多训练,集合有素,速度很快,当时便问李远,咱两整军出发,你部多久能到?

    李远到,一刻钟就行。

    果然一刻钟不到,李远的五千多骑就来到朱高煦这边。

    这个集合速度在当今的明军之中,算是非常速度有效。.c0m

    两军见面时,双方看着对方军阵,都是阵容严整,士气高昂。

    “高阳王俱是精兵啊,难怪百战百胜。”李远也趁势夸了夸朱高煦。

    “是不是精兵,还得战场上见分晓,哈哈哈,我得李将军,如虎添翼也,走。”朱高煦一声朗笑,带着万余骑往西而去。

    高阳郡王带兵到了真定、定州一带,果然引起平安和吴杰的注意。

    这会朱高煦也明白了燕王的意思。

    朱高煦是燕王这边第一猛将,号称百战百胜,燕王让朱高煦到这边,明军肯定认为,燕王重点先打真定和定州的机率较多。

    吴杰和平安得到哨骑消息,立马加强了警惕。

    这平安很狡猾,现在没有李景隆的约束,盛庸让他独领一军,随机而动,所以他从来不守城。

    听到朱高煦过来了,立马带着两万多骑倾城而出,根本不守定州,直接就在四周游动,随时准备袭击朱高煦。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