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先去找汉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论了一番,只好接受。

    原本是接着要谈给皇帝的礼单,但潘敬和却先说那氏的义务。

    按明朝廷给那氏的核实,建文期时,每年只征秋粮4200石4斗3升6合,另地亩银为651两2钱5分,附额差花斑竹、差发两项1214两3钱3分,还有商税银125两多,分解司道68两。

    原历史在明年晋升元江军民府后,因为军民府有了自主权,包括境内的政权和军队调动权,所以大幅下降。

    每年只征秋粮1930石,地亩银为218两,其他银都有下降,总共加起来几乎减了一半。

    但这次潘敬和到了之后,却道:“那知府也知道我朝刚刚改立新皇,因为靖难大战,国内民不聊生,大明百姓受到重大的伤害。”

    “所以今年起,朝廷需元江府每年秋粮征一万石,地亩银、附额差等各种税银,合计三千两。”

    “啥”那荣当时听的就是目瞪口呆,接下来就是勃然大怒。

    伱们大明朝自己打内仗,战后的损失要我来赔?难怪西平侯要减少一半了,估计也是不好意思开口。

    这下的收征,比以前建文朝是翻了一倍有余,那荣虽然富有,但也受不了这个气啊。

    你大明换个皇帝就翻一倍,下次再换个皇帝,我岂不是要拿两万石出来?

    “潘大人。”那荣沉声道:“我们元江府近二十万族人要养,这么多银粮,恕下官无能为力,还请大人念在我们多年相交的份上,替下官向朝廷和皇帝求求情,帮帮忙才是。”

    那荣也明显带着威胁之意,特意提到我的族人有二十万,能打仗的有四五万,你们可别逼我。

    思伦法巅峰期动员三十万兵马,三大土司可是出兵出多的。

    那荣得提醒他们,元江那氏,可不好惹。

    “那知府,这是朝廷也旨意,也不是本官的意思啊,本官也知道你们比较清苦,哎,这样吧,你说个数,我回去好交待,看能不能再商量。”

    那荣道:“还和去年一样。”

    “这,这相差太多了啊。”

    那荣便不再说话。

    赵宝一看,连忙道:“那知府若有意见,不妨去问问汉王。”

    “汉王?”

    “汉王殿下开朗明理,其实来之前,西平侯和汉王也提到这事,汉王是坚决反向各土司收取重税的,汉王在皇帝面前能说上话,那知府找找汉王,说不定能和朝廷好好协商下。”

    “汉王殿下说,无论汉人土司,都是我大明臣民,当把各族视为一体,兄弟同心。”

    “我大明往前推五千年,可能也是蛮荒之地呢,所以千万要和土司们搞好关系,不能以苛捐杂税压迫他们。”

    那荣问道:“汉王真这么说。”

    “当然。”赵宝一本正经的道:“本官当时就在边上呢,再说咱们认识这么多年,啥时骗过你?”

    那荣沉默了下,心中已经打定注意,回头先不去京师,先去找汉王。

    云南布政使司衙门。

    左布政使曹昱正在招待来自京城的特使,通政使司左通政杨大用。

    杨大用刚刚到昆明,他算是故地重游。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思伦法起兵三十万,对明军控制的定边发动进攻,杨大用身为通政使正七品经历,到处游说去南各地土司,最终为明朝廷募集了五万土兵,立下了大功。

    这次他再次被朱棣派为特使,出使麓川思氏,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七品小官杨大用,现在已经是通政使正四品左通政。

    曹昱和杨大用是同年和同乡,也算老相好,这次杨大用过来,曹昱也很高兴。

    白天他在衙门里接待了杨大用,晚上更叫杨大用到家里用餐,这是极为亲近的朋友才会这么干。

    但当晚用餐也就曹昱和他两人,曹昱又叫儿子曹祥相陪。

    席间曹昱问,陪你一起过来的武将,怎么不叫过来一起吃个便饭?

    杨大用淡淡的道:“那是锦衣卫的人,不用管他们。”

    曹昱顿时没敢出声,洪武时期的锦衣卫可是臭名昭着啊,好不容易建文帝上台,裁决闲置了锦衣卫,朱棣一上台又起用了。

    杨大用这时反问:“老潘(潘敬和)呢,怎么不在城里?”

    他当年在云南时,潘敬和也是个七品小官,两人关系极来不错。

    “潘参议去那氏了,商讨今年的赋税,哎,我——”曹昱接着说了个事,有点后悔上次多喝了酒。

    因为郑祥请过云南文武要员吃过饭,前几天西平侯反请,也是叫了同样的人。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