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投降要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梧州是广东进广西最重要的水驿战,夺取梧州后,他们往东打下浔州,立马就连通了广东广西两地,从广东过来的兵马也好,物资也好,可以源源不断从水驿道进广西,支持他们。

    如果广东有变,他们也随时可以从广西进入广东,支持李远。朱高煦笑道:“这边已经没啥问题,现在就等韩观集合兵马,与咱们决战。”

    朱高煦也不急着打桂林,给时间韩观集合兵马,他开始扫荡四周。

    浔州,宾州,武宣县,永安县,平南县,来宾县,象州等,各地州县因为看过檄文,大部份都是不战而降。

    他的进展比朱棣靖难时容易了很多,当时朱棣就是反贼,天下文官都反对,有些逼于兵势才投降。

    而朱棣上台后的所做所为,先后杀方孝孺和黄子澄、练子宁等,早被天下文官记恨在心了。

    要知道朱棣杀这么多文官,他们的同窗和好友可以说是遍及天下,只是朱棣当了皇帝,大伙敢怒不敢言。

    现在朱高煦起兵,檄文一出,迎合无数。

    各地文官几乎都不反抗,立马就降了。

    特别这些边远地区,大部份是被朱棣发配的文官。

    朱棣的心腹文官们,要么在京师,要么在江南附近一带的富沃所在当官。

    所以像朱棣在满城县这样,遇到县令组织百姓拼死抵抗的事,在广西根本没有,大部份县令知州们很爽快的投降朱高煦。

    也就在五月下旬,汉王的檄文同时传到福建,福建全省震动,谁也没想到,汉王反了。

    此时福建的右政使是张拱辰。

    张拱辰原是广西右布政使,永乐元年改升福建右布政使。

    按察使为苗微。

    苗微原是通政司左参议,永乐元年改升云南按察使,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成行,又改任福建按察使。

    两人于同一天看到了檄文,据说大街上贴的到处都是,官府捕快撕都来的及。

    似乎一夜之间,在福建全省都贴满了。

    福建各茶楼里更是有说书人一句一句读给老百姓听,简直群起激愤,所有人都没想到朱棣这么混帐。

    特别朱高煦在檄文说里说到,因为有个姓高的得罪了朱棣,朱棣让全国姓高的加税,简直丧心病狂,所以讨逆军所至地方,全国姓高的,都不用加税。

    这大明全国上下,那里没有姓高的,别的不说,就这招,已经得到所有姓高的支持。

    朱高煦还说,今天是姓高的得罪朱棣,以后姓王的,姓李的,姓方的得罪皇帝,是不是都要加税?

    百姓们听的感同身受,更觉的朱棣垃圾。

    朱高煦的檄文,肯定是历史上最长的檄文,但同样是历史上最好看的,百姓们都喜欢看,喜欢听。

    檄文写和小说似的,把朱棣的丑态完全展现,从而引起大伙的同仇敌忾之心。

    张拱辰拿到檄文后,第一时间把苗微叫了过来。

    两人匆匆在承宣布政使司见面,看到对方时,都觉的对方表情很无奈,两人对视几眼,同时长叹:“现在怎么办?”M..coM

    福建都指挥使是徐安,徐祥儿子,徐祥当年可是朱高煦心腹,两位三司长官当然知道。

    而且福建一夜间贴的满街都是,要没有人组织,怎么可能做到。

    苗微苦笑:“前些日子,有人举报福建卫所私下晒盐,要让我们严查,我就知道大事不妙,现在搞出这种事情,恐怕-——”

    张拱辰不在意什么大事不妙,他在意的是苗微的态度。

    张拱辰在靖难中是广西布政使,靖难后调任福建布政使,没升官,也没贬,那就明显属于中立派。

    苗微之前是通政司的,靖难后为按察使,级别也是平调,但从京师调到福建这种地方,肯定属于被贬。

    而且之前朱棣想调他去云南更远的地方。

    张拱辰也不怕直说:“本官要没猜错,徐安已经动作了,咱们要快。”

    “伱”苗微瞪着他,一脸不可思议。

    但他马上反应过来,投降要快啊,不然被砍头就来不及了,老张还是很有经验啊。

    苗微左右看看,即然你将心比心,我当然也不能客气,他小声道:“张大人认为,汉王成功机率有多少?”

    投降是要快,万一汉王失利,咱们全家就完蛋了。

    张拱辰也没犹豫,盯着桌上的檄文,沉声道:“汉王占有大义,天下同僚都会支持。”

    “而且据说汉王在靖难中,可是百战百胜的。”顿了顿又道:“咱们有的选吗?”

    不投降现在就可能死,投降了,汉王能打几年,咱们就多活几年呢。

    苗微苦笑的点头:“当是如此。”

    两位三司长官,第一时间决定投降。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