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徐忠的不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百里,南军则伏尸百里,惨不忍睹。

    可当时朱高煦就在想,为什么每次打完仗就要追杀?

    不能提前到对方退路去封堵吗?

    比如当时南军逃向济南时,如果提前派几万骑兵到济南城外堵住,南军不是无法进济南城了吗?

    当时他说了不算,也没打算提这个问题。

    其实靖难时,双方都会派兵去绕到对方后面,打对方屁鼓,但从来没有派兵去截断对方退路的。

    燕王没这么干,可能是兵力不够,不能分兵。

    官军没这么干,大概没信心取胜,不敢派兵。

    现在轮到他打仗,他就动了这个想法。

    官军一旦大败,定然从全州逃进永州进入湖广,然后只有两条路,陆路随便走,水路必走祁阳县。

    朱高煦先攻武冈,然后马不停蹄来到祁阳,占据了祁阳县,一下子截断了朱能的退路。

    现在摆在朱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来死嗑朱高煦,要么从陆路走。

    “大王,朱能会走陆路还是走水路?”周虎这时笑着问。

    朱高煦想了想:“我们全是骑兵,朱能匆忙逃走,大部份都是步营,他不知道我有多少骑兵,怕被我伏击,我如果没猜错,这家伙可能带着骑兵悄悄先走,不管步营。”

    因为朱能在靖难中和朱高煦关系很普通,甚至说不好,所以他肯定不愿意被朱高煦截住。

    朱能仅带骑兵的话,朱高煦也不知道他们会走那条路,很难阻击到。

    “那不是截不到朱能呢?”周虎道。

    “不用截朱能,朱能没屁用,截的就是他的步营和船。”朱高煦笑道。

    朱高煦真没猜错。

    因为朱能确实无法选择。

    他不可能和步营一起坐船去攻祁阳县,万一打不过去怎么办?而且也没这么多船带他们八万步骑。

    朱高煦有太多的应对办法,只要堵塞河道,到时所有的船都会被堵住。

    所以朱能思来想去,果断在永州带领一万多骑兵先行,另有七万步营让徐忠带着走后面。

    朱能本来不想把徐忠留下,但诸将里面,只有徐忠能节制七万步营,其他指挥使级的都官太小了。

    朱能也是个狠角色,带着骑兵上岸后,就往武冈去。

    进城发现岷王全家不在,都被迁到广西去了,城中到处贴着汉王的檄文和岷王支持的告示。

    朱能大怒,把武冈城内的投降文官杀了好几个,然后举兵离去。

    接着绕道宝庆,退往长沙。

    等到了长沙后,朱能才知道朱高煦的骑兵只有两万,顿时后悔不止。

    当时要是知道朱高煦只有两万骑,他可以带着八万兵马一起上岸,但外面风传朱高煦有五万骑,朱能不敢带着步营。带着步营走太慢,容易被伏击。

    但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

    也就在朱能带着骑兵先走,留下步营的同时,徐忠对朱能的不满,彻底暴发了。

    官军三十多万浩浩荡荡进入广西,朱能如果能听取他的意见,不可能在太和山遭受惨败。

    而惨败之后,朱能更是不能稳住心神,多次做出错误的判断。

    按徐忠的意思,叛军有大量火炮,桂林这时已经没何防守的必要,如果带全军十几万人退往湖广,还是能保住官军部分兵员。

    朱能不听,硬要兵马留守桂林,指望官军当年铁铉守山东一样,钉个钉子在广西,他以为只要守住桂林,讨逆军就不敢进入湖广。

    接着徐忠想留下,辅助韩观,又被朱能怀疑。

    再最后朱能听到朱高煦亲自领着数万骑兵绕到湖广后,直接吓的带着骑兵跑了,还让徐忠走后面或水路,吸引朱高煦的兵力。

    这下徐忠真是再也忍受不住。

    二十二日的永州,徐忠在城头看着朱能带着大股的骑兵经北门从湘口驿过河,离开永州城,徐忠的脸色异常难看。

    徐忠早年袭父职为河南卫副千户,屡随明军北伐,俘获颇多,积功升任济阳卫指挥佥事,洪武末年时镇守开平(在今河北唐山)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连破居庸(在今北京昌平)、怀来(在今河北张家口)。徐忠在开平投降燕军,并与陈旭一同攻取滦河。同年,朱棣在会州(今河北平泉西南)整编军队,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徐忠因骁勇善战,得以统领前军。

    当年朱棣得到宁王和大宁行都司的兵马后,合二十万之众,是燕王兵马首次大幅扩张。

    他整编军队,分为五军,徐忠统领一军,可见他的能力是得到朱棣的认可。

    但这次因为和朱能一起出征,他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且,在朱能战败之后,扔给他七万败兵,他可能要在后面几天,承受更大的过错。

    因为他把这七万步兵带回去,只是他的本份,但如果只带回三万四万,那可能变成罪过。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