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故人求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带着三万多骑兵先跑,步兵在后,叛军也知道追不上他们的骑兵,只管追着步兵打。

    宋晟也不管步兵了,一口气逃向内江。

    这是宋晟之前就想好的退路,内江那边有椑木镇司、安仁驿、银山镇司等好几个渡河口与桥。

    原本他是想渡过河往重庆跑,现在瞿能反了,他估计重庆也不安全,所以决定不再渡河,直接往成都方向跑。

    当天晚上,他们到了威远县,这边也没官军和叛军据守,之前反复投降了几次,官军来投降官军,叛军来投降叛军。

    宋晟现在一到,他们又投降官军。

    但宋晟想要粮,结果发现没粮。

    当地县令哭道,之前叛军来过,给他们一大笔银子,把县里的存粮都带走了。

    特娘的,宋晟怒不可竭,逼着县令让全县乡绅捐点粮出来。

    没办法,宋晟本来也不想干这事,但现在他带着三万多骑兵像丧家之犬,如果没有补给,不知道能不能带出四川。

    第二天一大早,宋晟带着抢来的粮食继续往成都方向跑。

    两天后,宋晟与三万余骑来到成都城下。

    不料远远的,他就看到上面一面巨大‘汉’字旗在迎面飘扬,隐隐约约的,还看到城头好像有个熟人。

    宋晟又惊又怒的来到城下,抬头就看到一个熟悉的人站在城头,看到宋晟,对方也是哈哈大笑:“西宁侯,你来晚一步啦,俺比你先到,哈哈哈。”

    “平安?”宋晟没想到平安居然会在这里。

    靖难后平安就失踪了,原来是投靠了汉王。

    他突然想到什么,厉声道:“盛庸是不是在中江与咱们大战了?”

    平安笑道:“伱败给盛庸也是不冤,降了吧,西宁侯,你这么一大把年纪,跟着朱棣送死干嘛。”

    “那明纣王暴虐残忍,没有人性,你何苦害了自己的名声?”

    宋晟怒道:“若不是瞿能阵前反戈,盛庸岂能败我。”

    平安不以为然,淡淡的道:“老将军进川后应该看到了,汉王大义,民心所向,各县府纷纷开门迎合,老将军一把年纪,可别晚节不保。”

    宋晟沉默不语,他两个儿子娶了朱棣两个女儿,这想降也不能降啊。

    平安似乎猜到他在想什么,赶紧道:“汉王说过,只诛首恶,两个妹妹,当然与明纣王无关。”

    言外之意,不追究宋晟的家人。

    宋晟当然不会轻易相信,关键除了两侄子和一个孙子外,大部份家人都在京师呢,他怎么能降。

    他瞪着平安:“你现在笑了太早,谁胜谁负,焉不知道,朝廷还是有百万大军,走。”

    说罢,扬起马鞭,带着部下转身而去。

    此时宋晟已经知道四川是守不住了,赶紧得离开。

    他前脚离开,后面有哨骑过来急报,平安带着两万骑从成都追出来了,跟在他们身后,但没有上来进攻。

    宋晟这时脑子里很乱,打心里说,他也不是很喜欢朱棣的作风,朱棣在靖难成功后,大开杀戒,又残忍无比的行劲,他是看不惯的。

    但两个儿子娶了朱棣两女儿,宋晟也是没办法。

    宋晟其实更想保持中立,当年靖难就是。

    朝廷想征召他去打朱棣,宋晟留了个心眼,故意走的慢慢吞吞,靖难打完了,他的兵马还没到。

    他不是不想帮朝廷,也不是想帮朱棣,就是想保持中立,不想犯错,稳住宋家的富贵。

    好在当时他运气不错,朱棣赢了,他因为出兵缓慢,又没参与靖难,得到了朱棣的赏识。

    可没想到,这才几年功夫,又有重要的决择在他面前。

    “老将军,咱们从那里出川?”此时有部将过来询问。

    宋晟愣了下,脑子里很快闪过出川的路线。

    他们是从汉中过来的,出川当然走汉中最好。

    而且汉中是进攻四川必经之路,到时把兵马留守汉中,将来朝廷随时可以打回来。

    一旦被叛军占据,就形成了三国蜀的形势,朝廷以后想进川,可就不容易了,八百里秦川和子午谷道可不好走。

    “走,从汉中出去。”宋晟下定注意,全军往南江县,然后从南江进入汉中。

    当天晚上,宋晟全军驻守中江县城外。

    宋晟知道平安带着两万骑兵在后面跟着,即然平安只是跟着没有打他,应该是想逼他们离川,也忌惮他的三万多骑兵,所以下令就地驻守,晚上当心夜袭就好。

    汉王军主力在百里外,不可能追上来,只有平安两万骑,宋晟不主动进攻,已经算是给他面子。

    天黑之后,外面有亲信来传话,有故人求见。

    “?”宋晟听到故人两个字,头皮就发麻。

    他犹豫了下,还是下令召进来。

    不料看到来人,宋晟大吃一惊,居然是平安。

    “你——你-——”宋晟又惊又怕,又是生气。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