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我有预感,高煦必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个细节,一是黄福要受重用了。

    黄福在讨逆战时,任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明知道当时汉王有点不对劲,但也没出声,默默经营交趾,为讨逆战支援了大量的粮草和财富,可以说是为汉王取胜,也是立下汗马功劳。

    洪熙元年末,皇帝召黄福进京,之后好像让黄福去做什么事,但群臣都不知道。

    现在黄福默默干了一年多,大伙都不知道黄福在干什么事。

    如今黄福突然出现,就直接参与最后批本,简直就是前途一片光明。

    另一个细节是,有些需要用到玺印的,居然要皇后和妙贵妃一起决定。

    可见妙贵妃现在相当得宠,想想到去年年中妙贵妃生下龙子朱瞻域,大臣感觉妙贵妃现在的地位,已经皇后差不多能平起平坐。

    七月初的京师某处宅院,大晚上灯火通明,门口街上行人来人来往,比以前凭添了几分生气。

    这边是代王朱桂在京师的新家。

    朱桂在洪武时封大同,建文时被废,永乐时又封大同,后来朱高煦进京,召天下蕃王来京师开会,结果当场杀了齐王以立威。

    自此,蕃王们粮田几乎被没收一空。

    朱桂在事后,余下两千亩田,在诸王中还算比较多的。

    皇帝又没收了他所有的庄院,只留下大同的代王府,还要求房屋数量不能超标。

    代王一生气,干脆把代王府给卖了,把两千亩田也卖了,然后带着大量的银钱到了京师来居住。

    因为当时皇帝说过了,现在他们自由了,想住那就住哪。

    代王举家就搬到京师来,并在京师附近,重新买了两千亩田。

    没多久,周王、宁王也纷纷学他,全部移居到京师来。

    接着蜀王在今年初也搬到京师来。

    最牛的是肃王,这家伙原本封地在甘肃,一直觉的那边又僻远又辛苦,即然皇帝说可以到处搬,他直接问皇帝,我能搬到大员去吗?

    朝廷在开发大员,肃王是知道的,这家伙不想呆在中原,看到朱高煦就烦,于是想到大员。

    朱高煦当然也同意,现在你们自由了,想去哪就去哪?去海外都行。

    肃王朱楧也不客气,直接举家搬到大员。

    现在大明的藩王们,基本都移居到江南和浙江一带,也有移居到广东福建的。

    像京师现在就有宁王,周王,代王,蜀王四位老兄弟。

    周王朱橚是老五,朱棣不在,他现在最大。

    他这人喜欢医学,到了京师后,就专心研究医学,皇帝还专门派太医辅助他,朱橚干的一头劲,也不管其他事。

    今天代王突然请客,要请兄弟们吃晚饭,朱橚虽然不是很想去,但想想皇帝在时,也不介意他们兄弟碰面,所以还是坐着马车前往代王府。

    酒过三巡,兄弟四人都有点小醉。

    代王朱桂笑道:“都不记得我们多少年没有这么聚过了,高煦虽然对咱们这些叔叔不敬,但倒是给咱们一个聚会的机会。”

    宁王朱权嘴角一抽:“确实如此,以前咱们兄弟想见一面真是太难了。”

    蜀王朱椿道:“可惜还有很多兄弟不在京师。”

    周王朱橚则呆呆看着桌上的菜,脑子里还在想白天那株新栽的草药有没有活?

    “依你们看,高煦这次会不会大败?”代王朱桂突然道。

    记间里瞬息安静下来,四兄弟你看我,我看看你。

    也不知过了多久,蜀王扭头看看身后,身后大门紧闭,房间里也只有他们四人。

    “放心,这院中,现在只有咱们兄弟。”朱桂不动声色道。

    “如何会大败?”宁王奇怪道:“大明现在蒸蒸日上,国力强胜,兵马精锐--”

    “高煦有点托大,听说没有大量动员,而那个叫什么沙什么的,据说有百万大军。”代王道:“他同时还在东征东本国,平安又在与本雅失里打仗,南洋那里又打成一团粥。”

    “今年对高煦来说,很困难啊。”

    代王说完后,现场又是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思索着什么,周王也不想他的草药了,只是奇怪的看着代王。

    代王性格暴虐,以前还在封地纵戮取财,要不然也不会被建文封为庶子,后来在永乐期都被下旨喝斥。

    历史上朱棣第一次召他进京,他还敢不去,丝毫没把皇帝放眼里,可见其人胆子有多大。

    但是十三弟啊,现在不比以前了啊,藩王府上连一百人都凑不齐,你还在想什么?

    见众兄弟都不出声,代王终于忍不住了,突然压低声音:“我有预感,高煦必败。”

    “十三弟,喝酒喝酒。”蜀王突然举杯道:“一会喝完酒,去街上逛逛,现在没有宵禁,晚上倒是很热闹。”

    “你们怕什么,这是最好的机会,扳乱反正,重现太祖之志。”代王拍案而起,厉声道。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