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我就佩服高煦能赚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官员,然后立刻勘印,最快交趾在七天后,可以大量复印,十天内能发到交趾各地,这个效率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之高了。???..coM

    效率高当然投入的成本也高,明初到洪熙十年,朱高煦在全国弄了两千个驿站,人员人数接近六万,队伍庞大,开支也是巨大。

    但朱高煦必须要投入,因为随着大明地盘越来越大,他需要最快的时间,把京师的命令投放到全国各地,从而巩固他的统治,宣扬他的成绩,同时得到各地最新最快的情报。

    宁王看了片刻,和几位兄弟又开始对视,大伙每次看到新东西,都只有一个念头,朱高煦那脑袋怎么长的,总有各种与众不同的玩意想出来。

    这邮政司刚出,银行又要上线。

    半个月后,宁王全家准备完毕,带着浩浩荡荡的三十多辆马车,朝廷专门派了一队百人精骑护送他们上路。

    大明沙州总督府已经正式成立,宁王为总督,巡抚为江仲隆,总兵为瞿能,瞿能还没出发,明年元年带第二批五万步骑往西去,最近正在集合物资和兵员。

    沙州设十卫,五万兵力,没有都司,都司的职能,直接在总兵府。

    但有按察司,布政使司,俱向巡抚负责。

    为此,今年大明特意多征了十万新兵,因为朝廷要为以后占据的地方布置兵力。

    这是朱高煦要连续裁军裁了十年后,第一次新增十万新兵。

    宁王走的比较慢,每天行六十里左右。

    沿着省级官道,每三个驿站休息下。

    大明现在的驿站比以前大多了,每个驿站约二十多人,基本都是历年退役的老兵,骑术精湛,能骑能打。

    当天宁王到第一个驿站休息,发现占地面积挺大,人却不多,里面养了有五十匹马。

    明朝的驿站为了防止被官员勋贵乱用,所以有明文规定,但历史上还是执行不到位。

    朱高煦的洪熙朝就有特别的规定,啥官员勋贵也不能用,只走八百里加急和邮政报纸,还有朝廷塘报。

    官员上任也好,调迁也好,回乡探亲也好,都不准用,也没资格用。

    但有个例外,就是你自己出钱,可以用。

    所以宁王一路上都是自己出钱。

    这成本可不小,他全家加一百多护送兵马,仅住在驿站就勉强够,人再多就住不下了,有些人甚至要睡车上。

    仅住宿费,当天就交了两百文一个人,相当贵,比一般的客栈都贵。

    但你用朝廷专门驿站,就是这么贵。

    驿站不提供吃,吃你得自己负责,当然,如果驿站不忙,可以为你烧饭,当然要加钱。

    当天驿站不忙,又是看宁王面子,愿意帮他们做饭,一百多人的饭,还是按人头收,每人一百文,又是血贵。

    宁王简直大出血,第一晚就花了几十两吃住费。

    期间他与驿站人员聊天,得知从驿丞,到驿员,俱是朝廷退役兵士,个个能射能打。

    月俸两贯,跑加急和送邮政报纸的,按里程数补贴,每一百里一百文。

    像宁王这种来消费的钱,正好给他们自己补贴。

    宁王听说全国有六万驿员,每人每月两贯以上,一年开支就是上百万贯。

    这在明末时,有人就受不了,直接裁员,结果引的某人造反。

    但在此时的大明,这点钱真算不了什么。

    但这么多驿站的工资是小钱,投入维护,包括马匹的养护才是重点。

    总之就朱高煦这么弄下,仅驿站这块,一年投入估计得五百万贯。

    宁王晚上吃过饭后对长子朱盘烒道:“高煦别的本事我不服气,就是赚钱能力,我最服。”

    你让朱棣当皇帝时,一年花五百万在驿站上试试?朱棣立马要破产。

    此时他遥看月色,突然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大明朝在朱高煦治下,真是蒸蒸日上,远超前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