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最后的据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国用从大明出发,到南美洲这会有两条路线,一是直接从东海进入太平洋,横跨整个太平洋,整个路程约三万七八千里,但肯定先到秘鲁或哥伦比亚等南美西海岸国家,然后登陆,走陆路去巴西。

    这条路程极远,中间有大段时间没有补给,在这个时代是相当困难。

    当然,他还可以先到北美洲,约两万里,能在美国和墨西哥寻找补给,然再往南美去,但这样估计要超过四万里。

    且无论他走美国还是秘鲁,都不能直接登陆巴西,需要从其他国家登陆,再穿越,因为这时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开通。

    这个时代穿越太平洋太危险。

    于是李国用采用了第二条路线,先到马六甲,再从马六甲穿过,去非洲,经好望角后,从非洲穿越大西洋,直接到巴西沿海登陆。

    这条路线全长约三万三千里左右,好处是前面一直到马六甲,近万里路都在明军控制下,可以得到有效的补给,而非州东部,是郑和和刘百户都去过的地方,也比较熟。

    随着岸边欢声雷动的呼喊声,南美洲号带着另三艘船慢慢离开港口,驰向东海。

    南美洲号是洪熙朝最新式的福船,朱高煦登基之后,非常看重造船技术,还专门成立教育科技部,相关技术部门多次重组,集合了全国最顶级的造船工匠,接着又开设科技大学,鼓励民间创新,用来重赏。

    洪熙九年,科技部匠作局试航了空心船首横帆船,空心船首是后世飞剪船的标志,船体有小的干舷,上层建筑较少,保障船舶的稳定性,同时充分发挥帆的作用。

    这种船在后世,因为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休,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导致水线特别优美,甚至在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

    但现在大明建造的只能算亚飞剪,还达不到后世的速度。

    十九世纪巅峰期的飞剪船,航速达到每小时12-14节(约50里左右),从欧洲横穿大西洋只要十二天。

    此时李国用的四艘船中,最小的四百料船苏州号,就是他新买的亚飞剪船。

    朝廷刚刚研发推广,因载重量稍低,目前商人们还不是很看重,李国用却买了一艘,当时是为了支持朝廷推广,后来用了发现挺好的,又稳定速度又比较快。

    他的船队在顺风时大概时速6节(22里)左右,逆风时有时会降到3节甚至2节,平均下来,就算每小时10里。

    李国用前面走的非常顺畅,一路过来全是明军地盘,到处可以补给。

    他二月初六出发,走走停停,前面船上姑娘都用不到,每次上岸后,请水手和伙计们轮流去当地红楼玩。

    四月初,经过一个多月,他的船队来到马六甲。

    李国用以前跟着父亲跑过多次南洋路线,还主要还是去交趾比较多,这是第一次来马六甲。

    当天船队在马六甲港登港,上去后李国用非常震惊。.CoM

    沿岸百步外就是个集市,两边都是店铺,明人,当地人,越人,洋人,各种肤色都有,其中明人还不少,而且相当明显,凡明人开的店铺,都在店铺前成四十五度,竖有明朝龙旗,据说是皇帝亲自设计。

    这边明人开店铺有各种优惠,包括店租,税率,因而鼓励了不少明人不远万里来到马六甲这边。

    像李国用知道的,就苏州地区,在洪熙五年之后,就有大量商贾到马六甲来开店,有的甚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