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遥遥领先整个世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当时大臣们还都现场摸了下,软软湿湿的感觉很好玩的样子。

    这会的水泥需要好好养护,才能达到最好的标准强度,而且抗冻性不如现代水泥,但其他差距不大。

    一般要两到三月才最好,但朱高煦等不了这么久,三十天后,朱高煦就带着大臣们再次来到现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接着朱高煦调来重炮。

    轰,近距离一炮轰上去,水泥四散碎裂,出现浅坑,但大臣们都知道,如果近距离对着现在的城墙,效果会比水泥强很多倍。

    关键是,他们一个月前看到工匠们铺一条路和建一堵墙有多快了。

    大明的水泥厂建成后,朱高煦第一件事就是重修京师的下水道。

    京师即便到了后世,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大雨,要是排水不及,街面上都会积水。

    这还是京师附近有长江的优势下。

    很多城市附近没有可以短期泄洪的出口,可能一下雨就开始积水,下点大雨甚至能淹没很多低洼地。

    这可能就是后世什么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大雨经常出现的原因吧。

    反正朱高煦呆在京师这十几年,已经亲身感受到了。

    他早就想动手修建下水道,但一直忍着,等水泥厂建成。

    建成之后,他终于下令,重修京师下水道。

    他要京师的下水道,和后世欧美电影一样,里面能钻人,打仗,通行。

    他甚至想着,万一将来再遇明末,末代皇帝那S缺,或许可以沿下水道,逃往城外。

    这在此时可算一项浩大的工程,朱高煦刚出来,别说夏原吉,内阁很多人不赞成。

    这时代也没什么工作外的活动,下雨天大伙就在家里呆着好了,谁关心下水道和城中积水啊,大伙更建议先用到水利建设上面。

    但皇帝坚持要这么干,众人也没办法。

    皇帝的理由也很简单,整个工程估计得干好几年,用后世的话说,这个可扩大就业,提升消费,对京师附近是好事。

    至于兴修水利,从洪熙朝建立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停过,朝廷年年拨款,不会影响。

    于是洪熙十四年开始,工匠们用了小半年时间,才做出整个京师地下下水道的施工图,洪熙十五年正式开工,由民间十几个承包商各做一段,最后由朝廷验收评级。

    ——

    洪熙十五年二月,刚过立春,秦汉就从京师来到苏州。

    已经二十三岁的秦汉长的很像朱高煦当年,身材高大,面相凶狠,很多人第一次见到他时,都以为是武将,没想到他是文官。

    秦汉已经从云南同知调任苏州知府。

    来苏州前,他先去了京师,拜见了父母,然后到吏部报道,接着就带着新的官印,文书等东西,带着全家往苏州来。

    他妻子叫严小芍,正是他当年在杭州的同学。

    严小芍家里条件也不错,和讨逆大将严强是亲戚。

    严强在讨逆战成功后,先在京师任京营指挥使,后来又去海外呆了段时间,然后又调到济州任济州总兵官。

    严小芍大学毕业后在学校先当老师,当时大学里才五个女老师,社会上反响也挺大的。

    但皇帝从小学开始就有男女生一起上学,到严小芍大学毕业,已经过去好几年,受大明海贸影响,大明报纸天天宣传国外女人出来工作,养家,赚钱,甚至当官,大明风气比历史上开放了很多。

    到现在洪熙十五年,基层大部份官员,都是和严小芍那年代开始进入小学然后慢慢上大,所以民间现在接受能力挺高。

    严小芍去年从大学出来时,学校里已经有三十多位女职员。

    她跟着秦汉先后为秦汉生了两子一女,目前最大的才五岁,三个儿女都带着身边。

    全家五口人,在一批军士的护送下,于二月底来到苏州。

    随同他们一起前来的,有江南布政使司左参政宋柯。

    宋柯是永乐时的进士,后任福建知县,讨逆战时第一时间和所在县的官员投降了朱高煦。

    这些年他紧紧抱着朱高煦的大腿,朱高煦发什么政策,他必定第一时间坚定支持,严格完成,所以步步高升,目前已经是从三品的参政。

    宋柯可不知道秦汉是皇帝长子。

    按现在大明规矩,各新任知府到地方,都由当地布政使亲自送到当地,然后召集所有官员开会,认人。

    以前大明的实际情况是,各知府自己到任,先到衙门里,然后可能会一个个去各县,也可能各县令主动在路上迎接,认识下上官。

    历史还有县令在路上被杀,然后被人冒充的。

    所以大明现在到了知府级别,都由朝廷护送到任,并由上官陪送,然后召集府治所有官员,各县九品以上官员,到苏州来认人。

    二月六日,宋柯一行到达苏州,苏州当地和各县官员早就在衙门等着。

    大伙纷纷来拜见左参政宋柯和新任秦知府。

    见过一面后,宋柯看向全场,缓缓道:“朝廷要改制府县,苏州为大明最富的地方府衙之一,设为示点。”

    “希望各大小官员,全力配合秦知府。”

    此言一出,现场哗然。

    皇帝刚登基时,经常改制,把大明制度改的乱七八糟,宗室都没削没了。

    这才消停了几年,开始改制府县了?

    很多人隐隐感觉到不妙,也有人觉得可能是好事。

    现场立刻有官员问宋柯如何改制,宋柯看了眼秦汉,道:“本官也不清楚,大伙一切听秦知府安排即可。”

    他又说了几句,便匆匆离去,连饭都没敢在当地吃。

    大明现在的规矩,上官没事不要下去,下去了也不能在当地吃公务饭,只能自己花钱在街上吃,他要吃了别人请的,那连请他的人都是罪。wap..com

    这招朱高煦弄的很严,反正上官到下面,你别找任何借口,就是你亲儿子在你下面的县,也不能请你吃饭,你必须自己在街上吃。

    其他什么亲戚了,朋友了,同窗了,请你吃饭的,当然更不行。

    什么时候能吃饭?过年过节和休息天,在你本人工作所在的府县,可以和其他人吃饭,但不管和谁,吃了什么饭,因为什么原因吃饭,花了多少钱,谁付的钱,都要上报。

    朱高煦这招刚开始时,下面叫声一片,反对不绝,但后来渐渐就没了声音。

    这边更完更新书,大伙可以接着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