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簋式炉,白玉蚩尤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装饰太过华丽,和你买过铜炉相比,是不是过于张扬了?”

    沉瑜说道:“这件香炉侈口,深腹,侧出双兽耳,圈足在底足处理上增其高度,更显挺拔稳重。炉身通体错金装饰,抽象神秘,细弦纹、几何纹、兽面纹、动物纹莫不美轮美奂,精美异常,炉子经长年烘焙,内敛自然,凝重含蓄。

    此外,这件香炉彷簋式而制,簋,是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另据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鹿欣问道:“会有有很多人竞争吧?”

    沉瑜说:“一定会有竞争。不过,时代拍卖公司给铜炉的估价是5万~8万元,可见,他们也是信心不足。”

    聊天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

    当清中期铜错金簋式炉开始拍卖之后,鹿欣发现,沉瑜的猜测基本准确。

    虽然有人竞争,但是,他用8.5万的价格顺利的拍下目标。

    鹿欣看到沉瑜还在翻阅图录,就问道:“你今天买的古玩已经不少了,还要买吗?”

    沉瑜指着一张古怪玉环的图片,说道:“我还想再拍一件,就是白玉兽面纹蚩尤环。有乾隆年制的款识。”

    鹿欣没见过这种玉器,就问道:“为什么叫蚩尤环?”

    沉瑜解释道:“蚩尤环,本为一种臂饰,臂饰指戴在腕间或臂上的饰物,主要指瑗、臂环、镯一类饰物。它们一方面可能与原始人佩戴狩猎工具环形石斧的习惯有关。

    最初,蚩尤环并不是双环合璧的,只是单独的环,从功能上来命名,可称为“臂环”,传说是黄帝战胜蚩尤后,将蚩尤的头像琢在环上作为纪念。

    蚩尤环这个名字是后人起的,最初见于元朝朱德润的《古玉图》一书。

    这件蚩尤环应该是典型的乾隆朝彷古玉器,是以良渚文化蚩尤环为摹本,稍加变化而成,其功能性亦已转变,可作为纸镇之用,或赏或玩。

    清代宫廷制造的蚩尤环数量颇多,尺寸大小不等,分别用青玉、碧玉、白玉为原料,但样式皆相同,均为双合璧连环式,合之为一环形,环外侧浅浮凋四个蚩尤头形,若将环从中间分开,则变成两个薄环,且两环相套,可错可合。”

    鹿欣听完介绍,又看到了拍卖公司的估价,“30万~40万?这么贵?”

    沉瑜说道:“这个估价有些保守,我估计,成交价格会高于估价。”

    “为什么?”

    沉瑜说道:“乾隆曾经在一件白玉蚩尤环上题诗。玉环可上下扣合,两环环面上下共四个位置,各书写了十二个字,现藏于首都博物院。

    这件蚩尤环与首都博物院所藏蚩尤环的造型相似,均为白玉质,呈圆环形,环侧切为二,两环相套可错可合,环外凋四蚩尤首及两组变形兽面纹,内壁分别浅刻乾、隆、年、制”四字款。

    这件蚩尤环材质极好,是羊脂玉。造型奇巧,以精湛工艺做成阴阳咬合,以四个单元装饰兽面纹饰,其工艺亮点在于精准的咬合制作。

    我在预展上看过这件玉器。当时的工匠以极准的创作手法进行工艺表达,尺寸之准,密合之严令人叹为观止。这件蚩尤环的抛光打磨之法也有出奇制胜之处。

    所以,这是今天的重点目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