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御门听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驾回銮紫禁城后,才会在乾清门听政。

    因为和珅家就住在后海,所以他到达午门外广场时,也才寅正二刻。此时天还没亮,午门广场上已经是遍布挂着灯笼的轿子和马车了。这些人里中不光是文武百官和宗室王公,还有各家的护卫、仆从,他们也要跟着自己的主人进去,以便随时听令。像和珅自己因为是一品大员,就可以带八个人,其中有六个护卫、两个贴身跟班儿。

    那些提前到的官员们都坐在自己的轿厢里,念念叨叨的背诵着早上要给乾隆汇报的内容。这要是面奏时结结巴巴或者背不上来,轻则受到训斥,重则罚俸丢官。

    和珅的轿子刚一落地,好几个眼尖的官员都凑过来请安、问好、拍马屁。而和珅依旧是笑容满面,一一打着招呼。

    因为是叫大起儿,算上和珅自己,所有在京的大学士都要参加。除了武英殿大学士阿桂仍在西北处理回乱善后事宜,以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蔡新为首,文渊阁大学士嵇璜、东阁大学士伍弥泰,协办大学士梁国治都已经到了。这些人里,除了和珅刚过三十四岁,其他人不是六十多就是七十多了。

    此时的和珅因为甘肃平乱后勤运筹有功,被乾隆封为一等男,又兼着协办大学士、正白旗满洲都统、充清字经馆总裁、吏部尚书并代管户部。至此,羽翼丰满的他已经成为了乾隆朝后期四大势力之一(这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清流派、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

    和珅笑着和其他四位大学士拱手一一行礼,有说有笑亲切和气如对家人。四位大学士也都知道这位如今正红的发紫,根本不敢得罪,也都起身问好。

    众人聊了一会,又各自想了一会儿事情,天光便开始放亮。于是所有官员在各部堂官和几位大学士的带领下,在午门下的左掖门外按文武分开排队站好。这些人再加上他们自己带的仆人和护卫,长长的队伍一直排了很远。而一众亲王贝勒则站在右掖门外,为首的正是十五阿哥颙琰,他也是带了八个人,身后队伍排的很远。

    辰初时分,随着午门内的大鼓响了七下,左右掖门缓缓开启。一众文武官员在蔡新和阿桂的带领下,从左掖门排队进入;十五阿哥则带着亲王贝勒们则从右掖门进入。

    所有人进入午门后,一路向北穿过太和门,再穿过太和殿广场,进入中左门等候。所有人到达中左门的时候,刚好是辰初一刻。

    这一段的路途听着好像不远,但对于很多七老八十的大学士和长长的队伍来说,想走快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到了中左门后,官员们会在这里稍事休息、整理仪容队伍,然后再次整队前行。

    之后一路向北,穿过保和殿的东侧,进入后左门等候。到了这里,所有官员和王公贵族的护卫、仆人就不能再进去了,必须在后左门外等候;因为过了这里便是御门听政的乾清门广场了。

    值守在后左门的大内侍卫看到官员们都到了,便向乾清门内的皇帝转奏诸臣已到,随即乾隆传谕让官员进奏。于是值日侍卫便随同官员们来到乾清门丹墀的东侧,面朝西排队站好。而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四品官员要站在丹墀西侧,面朝东而立。

    整个乾清门东西开五间(古人管两根柱子中间叫一间,乾清门有六根柱子。)南北开三间,这已经不能说是门了,可以算是一个大客厅。

    至于乾隆的宝座,吃的就设在乾清门正中的丹墀上。宝座后有屏风,座前有一张用来放置奏章的桌案,也叫奏章案。

    待所有人全部站好后,经侍卫转奏,七十三岁的乾隆头戴冬朝冠,内身穿明黄色龙袍,外罩一件黑色圆领貂皮端罩,从屏风后缓缓走出升座,两排太监分列屏风的左右两侧。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从乾清门广场到后左门外,所有人都跪下行礼。

    “平身吧。”乾隆接过太监递来的热**,淡淡的说道。

    此时,十五阿哥颙琰带领六位大学士来到了乾清门内东侧间设好的座位上做好;四名起居注官则站在大学士们身后,以便随时记录;一众大内侍卫分别立于丹墀下的汉白玉石栏东西两侧。

    接着,各部堂官按照宗人府、吏、户、刑、礼、兵、工、理藩院、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内阁、翰林院、詹事府的顺序,捧举着奏章,依次由丹墀东侧走上台阶,来到奏章案前跪下行礼后,将本部奏章放在了奏章案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乾隆在听取官员汇报时,可以按顺序翻阅相应的奏章。

    奏章上交完毕后,各部四品及以上官员,将按照各部顺序和官阶顺序,依次从丹墀东侧的台阶上去进奏回话。比如宗人府左宗正说完了,接下来就是吏部侍郎,以此类推。

    大家“排排坐”轮着来,从各部院一品官,一直到下面的四品官员。

    其他衙门诸如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奏事,排在礼部之后;督捕清吏司、太仆寺奏事,排在兵部之后;五城兵马司奏事,排在都察院之后。

    按照御门听政的规矩,各衙门官完成奏报后,便要按照先后顺序,跟随乾清门侍卫从后左门出去。而内阁诸位学士每天所收上来的本章如果还有单独的折本,那就需要面奏请旨。

    (说了这么多的目的,就是告诉你迄今为止,所有清宫影视剧里关于“御门听政”没有一个是对的!)

    等前面的宗人府、吏部、户部、刑部、礼部先后奏报完,十五阿哥颙琰、阿桂以及和珅等人看到兵部尚书庆桂走上台阶时,都内心暗道:“来了!”

    “臣,兵部尚书章佳·庆桂有事启奏皇上。”初冬的清晨,庆桂的声音不徐不疾,一如既然的浑厚有力。

    “讲。”原本眯着眼的乾隆突然一睁,已经有些花白的眉角轻轻挑起。

    “据吉林将军都尔嘉转来公文所报,鄂罗斯人自本年六月起,驾驶西洋巨舰,先占踞熊岛,收留罪民逃人,于驻防官兵肆行戕害,自恃险远。狼狈为奸。后又盘踞西拉河口一带,私自开垦耕地,抗拒天兵,残忍杀害驻防官兵及当地边民。鄂人恃其巢穴偏远险阻,侵蚀东北之地,奸恶梗化,以张大其势。扰我朝龙兴之地,猖獗已甚。

    现吉林、黑龙江两地国境漫长,虽旗兵悍勇,但兵力单弱。臣请旨,调兵征剿,以复国土!”

    乾隆听完庆桂的进奏,扭头看着十五阿哥道:“军机大臣议覆如何?”

    这事昨天颙琰下午的时候已经找他汇报过,到了晚上宫门下钥前,乾隆已经同意了。此时不过是按流程要有一问。

    颙琰连忙从座位上站起,走到奏章案前跪倒行礼,道:“臣等附议。”

    乾隆点点头,朗声道:“化外蛮夷,肆横不法。以其器利,致官兵进剿失利,多被杀伤,而国家失一柱石。至于私立名号,恣行不法,其蓄心尤为可恶。不可不使之畏天朝兵威,亦不可但以兵威压服,而不修德化也。”

    “臣等谨遵圣谕!”

    翌日,乾隆下旨,对阿桂和福康安在甘肃剿平回乱的功劳进行奖赏:“......阿桂前于平定金川时,已封头等公爵。现为大学士,恩施无可复加。著再给予轻车都尉世职,即令阿桂、于伊子孙内拣选一人,奏闻承袭。

    福康安筹办底店贼匪,先得机宜,较为出力。前于平定金川时,已封为嘉勇男,著再晋封嘉勇侯。协办大学士事务。”

    至此,乾隆对于派阿桂和福康安出兵的政治准备已经完成。只等他二人完成在陕甘对回乱的善后事宜回京领命后,便可再次北上吉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