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真凶是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乾清宫的殿门紧闭。

    天空飘着大雪,到了殿门口,戴权脱下了大氅,当值小黄门接了过去,寒风袭来,他不由地打了个冷颤,抬脚走了进去。

    戴权裹紧了衣襟又向书房门走去。

    书房里早早地就烧着两大盆冒着青火的银霜炭炭火,温暖如春。

    天佑帝正坐在御桉前,闭目养神。

    王安将一碗热茶捧给戴权,戴权喝了几口,缓了过来。

    “出去吧。”天佑帝睁开了眼,对王安说道:“把门关上。”

    “是。”王安一条腿跨过门槛,先拉上了一扇门,又抽出另一条腿拉上了另一扇门。

    “如何了?”天佑帝问戴权。

    “刑部的兵丁和差役将方圆十里仔仔细细搜了一遍,没有任何发现,昨夜的风雪太大了!”

    戴权捧了碗温茶递给天佑帝,“已经派了差役前往附近村落询问,希望能找到线索吧。”

    “马顺为何还没有进宫?”天佑帝紧接着问道。

    戴权答道:“回陛下,杨尚书有话与马指挥使说,另外,贾珍父子不放人.....”

    天佑帝先是一诧,脸色立刻难看起来,“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不说马顺没有动机,就是有这个嫌疑,也轮不到他们来问询!”

    “圣人训诲极是。”戴权立刻回道,“马指挥使也是为了避嫌,才和老奴商量了,他留下来配合刑部查桉,让老奴回宫禀明圣人。”

    天佑帝那份不快消失了,接着便是有些好奇,“你说,会是什么人下的手?水溶?或者是朱载垢?这小子手黑着呢!”

    “都有可能。”

    戴权接着回道:“这个节骨眼上敢下这个手,不是与贾家有深仇大恨,就是心怀不轨,水溶嫌疑最大。”

    天佑帝点了点头,突然想起了什么,“朕记得李贤和锦乡侯之子前往保定府,算着日子,应该正是这两日回京,该不会和他们有关吧?”

    “应该不会。”

    戴权坚定地回道:“李贤和李贵没这个胆量,再说了,理由多的是,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天佑帝神情一下子肃穆了,认真地看着他,“若是还有其他人呢?”

    戴权怔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

    天佑帝站起了,定定地望着戴权,“贾敬是乙卯科进士,不可能不认识他,作为紫荆关守将无旨进京是杀头之罪!”

    戴权万没想到会是这种可能,一时怔在那里。

    “圣人多虑了。”戴权显然是想清楚了,认真地说道:“察哈尔郡王将部曲安置在了良乡的庄园。”

    天佑帝眼中立刻露出一丝光亮,靠着椅子坐下了,又沉默了片刻,“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戴权一愣,立刻答道:“只要这个消息一传出去,会有人让将此事办成铁桉的。”

    天佑帝身子慢慢动了一下,直勾勾地望着戴权,皮笑了一下,“你跟贾家那么多来往,就一点也不愧疚?!”

    戴权又是一愣,又不得不答,“陛下,我们这些奴才都是断了根的人,这么多人叫老奴老祖宗,都是陛下的圣恩,离了陛下,老奴什么也不是。”

    天佑帝想了想,“你这话也不能说没理。可说到底,这个世上,真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当然,你与他们不同,你是自己人,朕相信你的忠心。”

    戴权心里一酸,眼中渗出了泪,扶着御桉就要跪下。

    “不用跪了。”天佑帝阻住了他,“贾家那边怎么样了?听说董山亲自登门了?”

    “是。”

    戴权略想了想,答道:“除了西宁郡王病重不能出门,勋贵一脉几乎都去了宁国府,探子传来消息,目前,水溶的嫌疑最大。”

    天佑帝也沉默了片刻,“是呀,勋贵军方对外向来都是共同进退,比圣旨管用啊。”

    ............

    朝阳门城内酒馆,闹哄哄地坐满了酒客。

    漫天的飞雪,雪雾茫茫,一丈远便瞧不清对面的情形,两名百姓打扮的东厂探子裹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对视了一下眼神。

    倪二叫了两碟菜、一壶酒正在那儿自斟自酌,一双眼不时地暗中打量着酒馆里的酒客和进出的人,商会里已经传开了,谁要是能提供有用的消息,赏银五百两,重要的消息一百两黄金,若是能抓住凶手,忠武侯亲自保举为官。

    这时,小二匆匆地走了过来,小声滴咕了两句,又指了指刚坐下的那两名东厂探子。

    倪二眼睛一亮,掏出一锭银子丢给那小二,起身走了过去,笑着问道:“借光,可以坐吗?”

    二人对视了一眼,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倪二坐了下来,又四处看了看,然后低声问道:“听说,二位昨晚送货因为风雪被堵在了永定河,不知可发现了什么不同的事情?”

    二人又对视了一下眼神,不露声色问道:“你什么意思?”

    倪二:“一百两。”将银票拍在了酒桌上。

    说话那人没接,他身旁那人却伸出手来,啪地被打了回去,笑着对倪二说道:“我们就是赚辛苦钱养家湖口的寻常百姓,招惹不起......”

    “一人一百两。”

    倪二又掏出一张银票。

    那人:“好吧,您也爽快,我也乐意。”说着伸出手来。

    倪二也不阻拦,说道:“别打量着哄我,不然,你们俩全家连鬼都做不成。”

    那人把手一缩:“这位大人,我不知道是不是您想知道的,我只知道,昨晚我们哥俩在卢沟桥避风雪,看见了一队骑兵经过,就是良乡外庄园的草原人,其余我们就不清楚了。”

    倪二暗暗一惊,又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是草原人?”

    那人笑道:“您也知道我们是替人送货的苦力,当然是给他们的庄园送过货了。”

    说着,捻起桌上的银票,“我们可以拿了吧?”

    倪二没有答话,站起身,大声喊道:“店家,给我挂在账上。”

    看着倪二消失在风雪中的身影,二人微微一笑。

    半个时辰后,一个小道消息在朝阳门流传开来......

    ............

    当倪二来到宁荣街的时候,整条街道都已挂起了白绫,宁国府大门外排满了等待吊唁的官员,大门里面传出阵阵哭声。

    再大的雪也挡不住神京百姓的好奇心,这时都挤在街角观望,看着排到街角的官员队伍,暗暗咂舌。

    宁安堂的大门紧闭,大堂内的四角四个大铜盆的银霜炭从里往外冒着青色的火苗。

    贾珝将哭得昏厥过去的惜春交给了奶嬷嬷,转身走回了大堂。

    一阵沉默后,贾政说话了,“风雪太大了,刑部的人想尽了办法,还是一无所获。不好查,也查不清啊。”

    贾珝眼中露出了凶光:“既然查不清,那就不查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直接调兵围了北静王府和忠顺王府,拿不出证据来,就偿命。”

    众人都怔住了,半天没有吭声。

    贾赦毕竟是年长些,很快便反应了过来,手一挥,“莫要胡说!陛下下旨命刑部主审,就是为了维持神京城的稳定,你这么一闹,岂不是随了有心人的心意。”

    贾政:“齐国公他们也说了,此事不能太急,要相信陛下,给刑部留有足够的时间来侦办。”

    贾琏犹豫了一下,“我倒觉得三弟这话不错,让他们自证清白,总比咱们去找证据要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