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兰亭序里不只有兰亭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舞台后,大屏幕上一支巨大的毛笔从屏幕的正上方往下书写。

    三个毛笔行书大字“兰亭序”随着笔端渲染出来。

    《兰亭序》的前奏奏响。

    许放认为《兰亭序》的前奏完全可以称得上“前奏杀”,嗯,可能只是许放自己这么认为。

    前奏一响浓郁的中国风味道便扑面而来。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方默一开口,曹野身上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其实最开始“兰亭序”那三个行书在大屏幕上被毛笔书写出来的时候,曹野就有了一种深深预感。

    这首歌和书法有关。

    方默唱出歌词后果然如此。

    不仅有书法!

    还有爱情!

    书法美,爱情美,但许放写词的文字更美。曹野自忖自己写词辞藻华美,但自从许放复出后,他发现他的辞藻华美不及许放的一半……许放才是真的骚啊。

    有一种文人骚客的感觉。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一落笔书墨气息便渲染开来。

    《兰亭序》这首歌方文山是为了致敬《兰亭序》的。他写的这些歌词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而是借鉴了大量的古诗词、典故等。

    比如“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这一句,则就是著名的“推”、“敲”典故。

    相传唐代诗人贾岛有一天骑驴的时候,得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在琢磨到底是敲好,还是推字好的时候,这驴子就撞到了韩愈。

    韩愈当时是大官,这其中的过程就不一一细说,总之最后是韩愈为其定下了“敲”这个字。

    而这个典故其实也渲染出《兰亭序》书法作品的韵味来。《兰亭序》可以称得上最伟大的书法作品之一。当时唐太宗非常喜欢《兰亭序》,于是想方设法把真迹“骗”到了手,在他死后也被带入了陵墓。

    只可惜后来陵墓被盗,《兰亭序》真迹难寻。

    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临摹本。

    临摹本再怎么“真”,再怎么有真迹风范,但正如“推”、“敲”典故一样,已经失去了原作者的细腻“推敲”的味道。

    假可以乱真!

    但它终究不是真……

    因此这里面有一种对《兰亭序》的惋惜。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

    这几句歌词其实构建了一个摹写《兰亭序》的场景。

    寻常、诗意、美好。

    或许曾经某位书法家或文人墨客在摹写《兰亭序》的时候,或许听到过牧笛悠扬,也或许有几碟小菜一杯黄酒,也或者双双对对在书案前……

    这些在MV中都能找到痕迹。

    嗯……但方导写词还可以,当导演嘛……就一言难尽了。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歌曲进入副歌部分。

    副歌部分的歌词依然是“对话历史时空”的模式。

    他仿佛在写书法,又仿佛在写爱情……书法的艺术性和爱情美好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意境和美感。

    《兰亭序》的摹本上有朱砂圈点。

    那这些圈点,圈出来的是什么呢?

    而这段副歌“无关风月”也是有典故的。

    它出自欧阳修的《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苦。

    值得一提的是,《兰亭序》这首歌发布后方文山还有些后悔,因为当初他本想用《无关风月》作为歌名的……他认为《无关风月》更贴切一些……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这句也不简单。

    悬笔,即悬肘用笔,写过毛笔的人对此应该都不陌生。

    而岸边浪千叠,则是对《兰亭序》书法壮阔的形容。这一句应该也是借鉴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千堆雪、浪千叠……

    方文山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其胸中墨水,却甩开了大多数高文凭的作词人。

    很奇怪!

    周董、方文山两个文凭都不高的人,搭配在一起,却偏偏在乐坛掀起了巨大的风浪。

    《兰亭序》的词着实将曹野给惊艳到了。

    观众们也觉得词美。

    但他们的分析达不到曹野的那个专业层次。

    但他们起码能分辨出好或者不好。

    大家正听得入迷。

    忽然方默的唱腔一转,竟然从流行唱法转变成了戏腔。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歌词和之前是一样的。

    但戏腔一开!

    导师、观众都惊得瞪大了眼睛。

    “方默还会戏腔?”陆安琪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在她的印象里,方默是一个文艺青年,唱腔和唱功方面都不是特别出色。

    但这一口戏腔,

    一瞬间让她对方默的看法改观了。

    不仅好听!

    而且专业!

    唱得很稳。

    即便时学戏曲出生的她,都暂时挑不出毛病来。

    舞台下的观众则更是深感震撼了。

    “竟然还有戏腔!!猝不及防。”

    “戏腔一响瞬间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我的妈呀!怎么可以这么好听。”

    “许放算是把中国风玩得明明白白了。”

    “词曲、戏腔!让我直接跪下!喊一声拜见中国风祖师爷。”

    戏腔让整首歌的风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绝美的戏腔和绝美的歌词搭配在一起,让听者欲罢不能。

    歌曲进入第二段。

    主歌部分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但如果仔细读了上面欧阳修的《玉楼春》,你会发现,第二段的主歌部分竟然是对《玉楼春》意境的一种诠释和延续。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湮灭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徒留胭脂味”

    《玉楼春》缠绵缱绻的离人意境被完美融入在了这段歌词里。浓浓的思念沿着歌词弥漫开来。

    它没有直接说我想你。

    中华文化从来都是含蓄的、婉转的。

    这段歌词亦是如此。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掬一把月”源自于李白的“掬月传说”。李白要去水里捉月。

    同时呢这里还充满了宋诗里的禅意表达。

    佛教中有色空观,镜中月、水中花,都是源自这里。掬月、拈花总是经常被放在一起,象征着物是人非,终归空无。

    有一个叫做陶梦桂的诗人,他写了一首《读传等录》,里面有一句:“水中掬月徒辛苦,衣下寻珠只等闲”。

    由此可见方文山的文化底蕴之恐怖。

    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远非如此。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一句歌词也大有来头。

    姜夔曾写过一首诗《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在梦中女子见到了自己的情郎。

    她和情郎相隔着漫长的距离,一轮明月,已经无法将自己的相思传达。

    因此只能在失眠之夜,以针线密密缝来度过这个思念之夜。

    所以《兰亭序》里不仅有《兰亭序》!

    还有数不完的典故!

    装着华夏文化的底蕴。

    这首歌的美!

    也是华夏诗词的美!

    华夏文化的美!

    恐怕除了华夏文字和诗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语言能表达出如此美好的意境来……

    汉字才是最屌的。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

    歌曲终于迎来了尾声。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方默一曲唱毕!

    全场起身!

    掌声雷动!

    ……

    ……

    第二更。5400字章节。这一章写了很久。求月票、推荐票、打赏。感谢所有投票、打赏的老板。祝你们看小说网不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