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史无前例的声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现在是总经理,专心开准备布到全国的电器商城啊。”

    徐广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明年可以多一样产品了。”

    酒店最大的会议厅旁的贵客休息室里,包括电子工业部的一个常务副职和赵维在内,有数家部位的领导都在。

    他们倒不是要为企业的订货会站台,而是在看着两台新产品。

    “全球第一台?”电子工业部的赵经纬确认了一句。

    “可以确定是的。”宋阳笑着点头,“涉及到的专利很多,算是交叉授权的。索尼、飞利浦,还有其他一些公司都有参与。但是,核心的解码芯片,还有解码芯片所采用的mepg2标准,用的是我们自己的成果。当然了,现在mpeg1的标准我们虽然没份,但mpeg1标准的解码芯片专利,我们也已经买过来了。”

    “宋总预计这个产品的市场规模能有多大?”.CoM

    “这個形态就比较成熟了,VCD机只是过渡期的技术。”宋阳停顿了一下之后说道,“按我们的评估,这个产品最终年出货量是能达到千万台为单位的。全球的总市场规模,是千亿美元级别的。而且,这个产品主要就是出口。”

    千亿美元级别,主要是出口!

    赵经纬凝重地看着他和段平:“那我们国内的厂商生产这个产品,竞争优势会有多大?”

    “这要看,最终是哪个标准方案胜出。”宋阳如实说道,“如果最终是标准中其他的算法和光盘格式胜出,我们得交总规模巨大的专利费,利润大头都被别人赚走。如果最终是我们胜出,那么成本很有优势,但在出口方面受限会很大。”

    有利有弊,宋阳知道赵经纬想问的也不是真正的成本优势。

    说穿了,他们更关心的是技术,以及能够创汇多少。

    赵经纬果然慎重地点了点头:“你们在后续的技术升级方面有信心?”

    “是的。”接话的是段平,“和索尼那边,包括很后面更先进的光盘压缩技术、机芯等等,都已经提上日程。算法和芯片方面,我们也证明了我们不比别人差。另外,许总也在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新,但这次也是几家合作的一个小小成果。”

    许立华连忙将手里那个小巧的手机递了过去。

    手机中的战斗机,现在算是提前两年多问世了。

    许立华介绍道:“寻呼机的价格降下来之后,我们也在思考国产寻呼机之后的下一个业务点在哪里。刚好,宋总说跟华通、华威都在开始合作了。华威和华芯微电子在合作研究关于GSM基站的项目,其中关于语音压缩模块APU的一些成果,也是能用在GSM手机上的。”

    他认真地介绍着:“熊猫是国内第一家拿出GSM手机的厂商,当然了,我们这一款手机也不算是完全国产。但因为那一点点小成果,还是花大价钱从国外拿到了ODM授权,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来生产GSM基带,算是有很小一部分知识产权,在通话质量上有所提升。”

    波道能够在这个时间点有决心、有实力去提前做手机,也是得益于拿下了第一年的标王,积累够了。

    现在,又因为华芯微电子和华威这边的合作,享受到了一些红利。

    GSM基站中,除了信号的发射、接收,还有大量的处理单元。专门的语音压缩处理模块,确实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许立华就说道:“要是想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后面还得再很多零配件方面下功夫。当然了,这次一开始我们就能在GSM基带模块上有一点点自己的东西,已经是一个突破了。”

    赵经纬点着头,对宋阳笑道:“把两大院士都拉过去了,总算没有浪费智慧啊。”

    “继续努力,继续努力。”宋阳感叹道,“非常不容易。到现在,GSM基站的国产设备解决方案,还是面临很多困难,今年内算是很难了。但是,好歹能先有所成果。当然了,明年春估计差不多了,到时候,GSM基站的建设成本,有希望打到现在的五成以下。”

    “五成?”赵经纬悚然一惊。

    华通的成立,电子工业部是牵头的。

    如果基站建设成本降低一半,那得节约出多少钱?

    “王老和华威那边的心气有点高。”宋阳笑着解释,“要不是GSM标准的专利还得向人家付不少钱,恐怕成本能压缩到两三成。现在他们给我压力了,说下一步无论如何都要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里占点位置。”

    “……怪不得你们没有把精力放在国产计算机和国产CPU上。”赵经纬若有所思,“继续努力,我期待你们能出更多的成果!”

    他们过来,主要就是看着两样东西。

    尤其是三友电子准备去参加美国消费电子展的这个全球第一台DVD机。

    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现在听来当然夸张。

    于是在等待发布会正式开始的时间里,他们又都听着段平和宋阳的解说。

    采用mpeg1标准的VCD机在画质上终究比不过原来的VHS录像机。国内的VCD机之所以火热,是因为原本的录像机保有量很小。

    但是,国外的录像机普及率要搞得多。从76年出现第一台VHS录像机以来,20年的时间里,VHS录像机的累计出货量早已超过了5亿台。

    对国外来说,这就是DVD机的潜在市场规模。

    毕竟从视听效果,还有数字时代与其他设备的互通潜力来看,DVD机是要完全取代VHS录像机的。

    以此来计算,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规模非常真实。

    赵经纬等人一时听得有点澎湃,问了一句:“技术方面,会开放给其他厂商来生产吗?”

    “这是当然的。”宋阳立刻回答,“不说国内了,国外那边,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星……出名的不出名的,都会生产这个。他们先生产VCD和超级VCD,一是不能在这个品类缺席,二来,VCD生产线升级成为DVD生产线也非常简单,产能是可以随时爆发的。我们国内有制造成本的优势,后面能占的份额越高越好。”

    他强调了一句:“就只有一点,希望能把利润尽可能多地留在国内。VCD的专利他们不太在乎,因为总的市场规模和DVD相比差着数量级。但是DVD专利,我们是好不容易才挤进去一点的,还要我们的产品在市场接受度上成为主流才行。因此,自然是更多的厂商采取我们的方案更好。”

    这就是宋阳一开始想着能凭mpeg2标准的一席之地挤入这个专利圈子的底气所在:华国能爆发出来的产能。

    只要物美价廉,那市场的主流就会是三友电子、索尼、飞利浦等这边的方案路线。

    但是,得需要后面不在向国外市场的出口方面受限。

    索尼、飞利浦之所以愿意和三友电子合作,除了这边确实准备得足够充分,也有这方面的小九九:将来针对华国产品的关税及市场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