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合格医生的成长史,手术病人的异常(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一般刚做完手术,出现胀痛、酸痛、麻木之类的表现,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太担心。”

    周灿安慰家属。

    “医生,我觉得我的腿像是有只很大的虫子在里面拱来拱去。特别难受。”

    男子睁开了眼睛。

    可能因为长时间睡眠不好,再加上受伤,元气大损,他的眼睛布满血丝。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是相当差。

    “我帮你检查一下。”

    周灿揭开被子,查看男子的腿部。被碾压过的部位,已经做了手术,用纱布包裹着。

    这是为了防止伤口受到感染。

    具体手术方案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骨头离断,必须接好。加钢板、上钢钉,都有可能。血管、神经、肌腱都需要吻合、修复。

    损坏的肌肉需要清除。

    想都能想到这台手术有多复杂。

    病人的手术部位以下,脚踝、足部,看上去皮肤有较多褶皱。颜色明显要比手术部位上端的膝盖、大腿显得苍白许多。

    不过有一定血色。

    说明血运应该没问题。

    最多就是刚做完手术,血运差了一点。

    周灿摸了摸病人右足,温度还行。比正常体温略低。

    看来这台手术做得很成功。

    手术完成后,血运没问题,断肢部位的体温能恢复,基本上就能成活。

    “我摸你的脚背能感觉到吗?”

    周灿询问病人。

    “能!只是略微有些麻木。”病人回道。新笔趣阁

    周灿点点头,盯着病人的脚踝等部位仔细观察。

    有一些紫色斑块,隐藏在皮肤下。

    有点像是皮下静脉血管。

    周灿刚开始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他试着触摸病人的脚踝上方部位时,明显感受到触感较为僵硬。

    凭经验,这是水肿才有的触感。

    “总的来说,各方面的情况还算不错。脚踝部位似乎有水肿,我每过两小时会来为您检查一次,请您放心好了。”

    周灿对病人说道。

    术后出现水肿,与多种因素有关。

    既正常,也有可能不正常。

    需要根据水肿的持续时间进一步观察。

    周灿觉得应该把这个病人的情况跟管床医生汇报一下。

    他向医生办公室走去。

    一路上,他在思考着那位中年男子的左腿近手术端出现水肿,并且脚踝内侧有隐隐约约的紫斑。

    这说明什么问题?

    手术明明做成功了。

    血运畅通,足部的温度也还行。

    这种情况在医书上根本学不到。只能自己去诊断,思考。

    这三个月在急诊手术室,许医生给了他不少指导。

    再加上手术经验积累。

    周灿的诊断水平比过去有着显著提升。

    “末端肢体因为长时间缺血,出现坏死现象?”

    有这种可能。

    人死以后的巨人观现象与尸斑现象,都与病人的左肢末端部分水肿、紫斑对得上号。

    而且缺血坏死,在短时间内,医生很难发现。

    贺医生正在检查实习生写的病历。

    每发现一处问题,他都会立刻指出。

    那名实习生虚心的点头,一一记下需要修改之处。

    当初,周灿写病历写不好,可没少挨骂。

    耐心等到贺医生给这个实习医生指导完,周灿这才道“贺医生,我发现120床的病人有一些术后异常反应。”

    “怎么了?”

    贺医生吓了一跳,脸上满是紧张。

    “我在询问过程中得知那个人老喊着腿部胀痛,像有一只大虫子在里面钻来钻去!”

    听了周灿的反应,贺医生脸色稍定,轻舒一口气。

    这个新来的规培生,一惊一乍,吓死他了。

    “他的那条腿被汽车碾压过,受损本就严重。术后出现胀痛属于正常现象。你告诉病人,过两天就会慢慢变好。”

    贺医生解释道。

    “我给病人检查时,发现手术近端有水肿、轻度紫斑。”

    周灿继续汇报自己的发现。

    凭他的诊断能力,可以确定那个病人肯定是不正常的。

    “我去看看!水肿严重吗?”

    贺医生也不敢大意,决定亲自去看看。

    “水肿较轻微,但是我预判这还只是初始阶段。后面很可能会肿胀得更加厉害。”

    周灿做过两例断指再植手术。

    虽然断指再植与120床位的病人没法比。但是原理相通。

    断肢部位肿胀,这是非常不好的信号。

    往往预示着手术失败。

    两个实习医生出于学习与好奇的心态,也跟着一起过去查看。

    医生的水平提升,除了多看书,多练习技能,更需要不断积累这些异常情况的处理经验。

    四人来到120床位前,那个病人和他妻子看到一下来了四个医生。

    不由感激的冲着周灿点点头。

    说明这个年轻医生把情况向上级反应了。

    病人和家属都喜欢这种负责的医生。

    “情况还好吧?听说您反应腿部胀痛?”

    贺医生询问病床上的男子。

    “胀痛一阵一阵的,还有点酸,相当难受。”

    男子如实反应。

    贺医生点点头,揭开被子,仔细给男人检查做手术的那条腿。

    图雅的安全机制与责任机制摆在那,没哪个医生敢玩忽职守,不当回事。

    毕竟图雅医院的医生饭碗很香,搞砸了,那就是自毁光明的前途。

    “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手术上端挺正常,下端近手术部位有轻微水肿。至于皮下紫班,这个比较常见。通常是皮下轻度淤血。从肉色、足部温度来看,有肌肉坏死的可能较小。”

    别看贺医生只是个管床的住院医,水平真心不差。

    经验、诊断能力,甚至比市级医院的主治还强。

    越是名气大的医院,诊疗业务量越大,医生们的见识、经验也会更丰富。

    有一位市级医院的手术医师就坦言。

    他掌握了肝脏手术,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一类手术。但是一年都来不了几位肝脏手术的病人。甚至有的病人听说要做肝脏手术,直接从他们医院跑了。

    病人只要有稍微大一点的病,全都跑去大医院了。

    根本不进他们医院。

    市级医院的规模其实不小了,已经属于大型医院。连这种级别的医院都很难收到病人,下面的县级医院、区部医院,那就更难收到较大手术的病人。

    收不到病人,也就意味着没机会练手。

    手术、诊断能力无法提升,经验没办法积累。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超大型医院变得越来越强。

    中小型医院越来越弱。

    周灿听完贺医生的观察意见后,仍觉得没这么简单。

    他皱着眉,苦苦思索。

    书到用时方恨少。

    他只恨自己的医学知识不够渊博,诊断水平不够强。

    明明知道病人的情况不对,可就是想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