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姚广孝的再次出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夏国金陵城,皇宫之中。

    夏皇猛地将手中奏折扔在地上,厉声喝道:

    “你这个廷尉,是怎么当的!前脚将李羽带走,后脚李羽就服毒自尽了?”

    “李羽他是什么样的人,朕能不知道?狐狸一般的性子,不死到临头,绝对不会将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结果你现在告诉朕,他入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自尽?是你傻,还是当朕傻?”

    此时的夏皇,应该是得益于黎卫宁献上来的秘法,脸色的神色神采已经好转太多。就连呵斥臣子的声音,也显得那么的中气十足。

    夏国廷尉,此时跪倒在地,瑟瑟发抖,不敢多言一句,连连叩首谢罪。

    李羽以少府丞的身份,侵吞朝中调拨往西南的粮草物资,这件事绝对不是他一个人便能够做出来的。各中的利益集团,还未曾挖出来,李羽便“服毒自尽”,这怎么看都很有问题啊!

    夏皇看着殿中跪倒的廷尉,厉声道:

    “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若是查不出这件事,这廷尉也就不用干了!”

    廷尉微微起身,脸上露出死灰之色,颤声道:

    “臣遵旨!”

    查?

    要怎么查?

    廷尉府这边,都只是通过绣衣使那边的情报,方才能够知晓李羽的案子。其余人证物证一概没有,千般思绪,一头乱麻,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一个月就要查出,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皇看着自己的廷尉这般模样,心中更是气得不打一处来,怒骂道:

    “还不快滚去查案!”

    面对夏皇的暴怒,这位廷尉大人只能连爬带滚地离开大殿,急匆匆地离去。

    夏皇坐在龙椅之上,深吸了数口气,缓缓平复了一下心情,沉声道:

    “绣衣使这边,可还有其他线索?”

    一旁伺候的老太监四喜,低眉顺眼道:

    “回陛下,绣衣使也是无意之中撞破了李羽做账之事,这才下令拿下。其余的,便再无线索了!”

    夏皇闻言,眉头微微皱起,惊疑道:

    “就连绣衣使,也查不出背后的那些硕鼠吗?”

    “请陛下恕罪!”四喜连忙告罪道。

    “派人助廷尉府,继续调查此事吧!”夏皇沉着脸道。

    绣衣使是自己的眼睛,但偌大的夏国,总有阴私晦暗之处难以看清,所以夏皇倒是也并没有太过失态。

    “是!”

    夏皇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又是忍不住道:

    “少府如今维系朝中钱粮运转,不可马虎大意,让少府令宋庆,重新推个人上来吧!”

    听到这话,四喜太监微微一顿,张了张嘴,有些无奈地道:

    “陛下,绣衣使密报,少府令宋庆大人昨夜于家中饮酒中风,家人替他上请辞告罪的折子,如今应该已经到了司空那边了……”

    奏折尚未呈到夏皇御桌之上,绣衣使这边便已然知晓了。细节之中,便可见夏国绣衣使的厉害之处。

    夏皇闻言,眉头再次皱起,不快道:

    “怎么这个时候出事……”

    如今西南战事稍定,江城府战线逐渐稳固。但战争阴云尚未完全散去,占了大便宜的云国依旧虎视眈眈,驻守防线的各路大军,每日所需的粮草物资是一日都不可迟缓。

    此时维系粮草物资运转的少府,便是朝中的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意外!

    可谁能够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少府的正副两位主官,竟然齐齐出事了,实在是让夏皇心中极为不满!

    夏皇冷哼一声,又问道:

    “当今少府,左右长史皆是何人?”

    “左长史殷良骥,早年军伍出身,为人耿直。右长史苗遂,御史出身,性子孤高,清廉自守。”

    对于暗中执掌绣衣使的老太监四喜来说,朝中各官吏出身经历、脾气秉性,他皆了然于心。夏皇询问他,比在朝堂之上询问朝中大员们,要清晰明了得多!

    夏皇点了点头,沉声道:

    “二人任左右长史,少府之中事务皆已熟悉,朕记得能力也都不错,可以……”

    话说到一半,夏皇却是忽然一滞,心中顿时闪过一丝惊疑与猜忌。

    他扭头看向四喜,眼露阴沉,微微皱眉道:

    “这个殷良骥,朕为何有些耳熟?”

    四喜一愣,下意识地回道:

    “是,殷良骥早年出身北境边军,任职督粮官。代郡尚义县之战,其领民夫临危不乱,击退突厥轻骑,斩一百三十五人,因功升至……”

    话说一半,夏皇便有些粗暴地打断道:

    “当年代郡尚义县一战,朕记得是岐王领兵的,不错吧?”

    老太监想了片刻,心中却是猛地反应过来,下意识地看向夏皇。

    便见夏皇眉宇皱起,脸色阴沉,紧紧地看向老太监。

    一时之间,老太监心中顿时咯噔一下,心中发乱。

    陛下为何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岐王殿下,不是即将成为储君的吗。

    待看到夏皇此时中气十足的声音,已经越发红润康健的脸色,老太监四喜又猛地反应过来。

    是,倒是忘记黎朝君王献上长生之术……

    “六年前的战事,奴婢、奴婢有些记不清了,请陛下恕罪!”老太监四喜强掩心中慌乱,低头回道。

    夏皇此时,却是无心计较老太监的小心思,转头喃喃道:

    “朕记得,是岐王领兵的。当初他还因为对这个殷良骥的封赏不满,上书和朕争执,所以朕还记得!”

    夏皇声音越说越低,眼中神色,却是越来越冷!

    少府丞李羽侵吞粮草物资事发,自尽身亡。背后势力,毫无线索。

    少府令宋庆在家饮酒,便在这个节骨眼,极为巧合地中风不起。

    少府左长史殷良骥,顺理成章地就应该成为新任少府令。

    可偏偏,这位殷良骥,和岐王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诸多事情,在夏皇心中串联起来。无论怎么看,都似乎是岐王的人,此时在背后使劲,处心积虑地要将少府这个机构掌握在自己党羽的手中。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